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河南:调优结构提高品质让林果撑满农民钱袋子

日期: 2005-08-18 00:00 作者: 张莹 来源:河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我省是林果生产大省,目前果品单产已提高很多,而品质却与高档水果及洋水果差距很大。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河南怎样才能生产出高档次的水果应对竞争?惟有提升品质,才能提高竞争力,才能使河南的水果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日前,记者就怎样调优林果结构,提高果品品质,采访了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君璞。

  记者:我省是林果大省,林果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请刘所长简单谈一谈目前我省林果业生产的现状。

  刘君璞:目前我省果树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山东省和陕西省,跻身全国第三位。我省气候条件适宜多种水果生长,主产苹果、梨、桃等果品,信阳板栗、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宁陵酥梨、内乡山茱萸、新郑大枣、内黄大枣、卢氏核桃等,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据统计资料,截至2004年,我省林果面积达到93万公顷,经济林在全省森林资源中所占的比例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24%上升到44.5%。果树和经济林生产基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全省新建了5.3万公顷优质苹果、梨、桃、猕猴桃等水果基地,2万公顷大枣基地,1.3万公顷板栗基地,1.3万公顷核桃基地,1万公顷柿子基地,1.3万公顷杏、李、樱桃、石榴等杂果基地。2004年,全省林果产量达43亿公斤,产值达45亿元,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记者:林果生产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而果品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请问所长,我省水果生产应采取什么对策,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刘君璞:河南水果要应对竞争,首先要从果品的质量上下功夫。而影响果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搞好果树树种和品种的区划定位、稳定面积、控制产量、加快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程度等都有利于果品品质的提高。其次,要逐步调优我省果树的树种及其品种结构。目前,我省果树在树种和品种结构上,多样化和优质化程度低。比如苹果中以红富士为主的晚熟品种面积过大,主栽品种过分集中,导致成熟期集中和果实卖价低,其他树种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针对结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稳定苹果生产。除了三门峡地区外,总体上我省处于苹果生产次适宜区,受地理和气候因素影响,生产优质苹果难度较大。但考虑到我省处于全国苹果生产区的南缘,距南方消费市场较近,加上交通便利和成熟较早的优势,苹果生产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因此我省应以稳定发展陇海铁路线以北苹果生产基地及其辐射区为主,适当压缩中南部地区苹果面积,尤其要压缩红星、红富士等中晚熟品种的面积,发展一定比例的早中熟品种。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努力提高单产和品质,使全省的苹果平均单产由现在的亩产1000公斤尽快提高到1500公斤,优质果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50%左右,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今后我省果树生产应重点发展梨、油桃、甜樱桃等树种,尽快形成规模化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努力在中南部地区形成早中熟梨树、优质油桃和水蜜桃生产基地,产生规模效益。要扩大小杂果树种面积,使甜樱桃、晚熟耐储运的李子、杏等小杂果形成一定规模。

  另外,加强果品加工,增加果品的附加值也很关键。以苹果浓缩汁为主导产品的苹果加工业近年来迅速崛起,龙头企业成长速度加快,已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逐渐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成为国内重要的苹果汁生产基地之一。但樱桃、杏、草莓及其他果品的加工化程度还很低,仍然制约着果品销售和果农的经济效益。所以,深入研究和推广果品加工技术,也是提升我省果树产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记者:请结合我省林果的实际情况,具体谈谈怎样因地制宜地选择果树品种?

  刘君璞:我省苹果主栽品种红富士和红星已占70%以上,已不宜再发展。由于我国苹果出口最大竞争对手是美、日等国家,为此我省应在豫西海拔500米以上的黄土丘陵区规模发展华冠、短枝华冠等在国外具有竞争优势的国产品种,逐步形成优质果品出口生产基地。面向国内市场,适当发展美八、意大利早红、皇家嘎拉等早熟品种,以达到提高市场卖点与售价的效果。

  梨树的种植面积较大,成熟期过于集中,砀山酥梨在我省已不宜发展,可适当发展早中熟梨系列品种。七月酥、早美酥、红香酥、中梨1号等新品种因各具特色,风味可口,外观艳丽,在我省西部地区是可望替代砀山梨一统天下的优质品种,推广潜力较大。丰水、新高、黄金等日本和韩国梨品种,也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桃以早中熟优质油桃为主,与晚熟水蜜桃系列品种科学搭配,是优化我省桃树生产品种结构的理想目标。早中熟油桃要重点推广曙光、千年红、中油桃4号等极早熟或大果型新品种。晚熟水蜜桃系列品种果个较大且相对耐贮运,在套袋的基础上可在我省适当发展。

  发展葡萄要注意考虑鲜果耐贮运问题。建议在我省西部地区发展从国外引进的脆肉型大粒葡萄品种。在我省其他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无核葡萄品种。

  甜樱桃是价格昂贵的珍稀水果,全国总面积大约20多万亩,包括我省在内的我国中部地区有较大发展潜力,可在陇海铁路沿线地区适当发展。

  记者:在提高果品品质方面,技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果园管理技术上,我们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刘君璞:根据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果园管理经验,用在花、果管理上的人工费用,要占到总管理费用的一半左右,才能够生产出好的商品性果实。由此可见,技术管理非常重要。在管理技术的问题上,首先,我们要普及果树的精细栽培技术。这些技术类型可划分为:在营养诊断指导下的定量配方施肥技术、果园节水灌溉技术、疏花疏果定果技术、果实套袋与除袋等果品着色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药肥应用技术、以细长纺锤型为主的树形培养技术、果品采后处理与包装技术等。另外,果农要有无公害和绿色果品意识。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是无公害和绿色果品生产的核心技术,要大力开展技术研究和推广,以降低果品及土壤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残留量。根据我省果农经营规模小,每一农户果园面积有限的特点,要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联户生产,以20~30户果农为一个联户生产体,按照无公害和绿色果品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尤其是统一农药使用时间和剂量,统一果实定果和套袋、解袋的时间等,结合抓好生产中的各关键环节,努力生产出真正的优质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