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广西武鸣县搞活流通助农增收

日期: 2005-08-10 09:16 作者: 农坛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字体: 打印本页

  武鸣县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抓住销售环节不放松,通过市场促营销、农民搞推销、政府办展销,多层次开拓市场领域,突出市场拉动作用,使全县一批农副产品成为区内外大市场的“抢手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仅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12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09%。

  武鸣县在为农副产品找“婆家”中,第一招是抓市场促营销,加强各类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营销中的主要载体作用。目前该县已建成果菜批发、粮油批发、畜牧交易等各类专业贸易市场近30家,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年交易额3亿多元。其中标营果菜批发市场日上市交易的农副产品近40种,吸引着湖南、云南、贵州、广东等周边省市的大批客商前来贩运,日均客流量达2000多人,年成交额上亿元,是该县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地;他们还在北京、上海、武汉、天津等城市中开辟营销窗口,形成了上下联通、内外结合的网络,为全县果菜流通铺设“管道”,找到“卖点”。该县的第二招是引导广大种养大户、农技人员和具有经营头脑的中青年农民勇当经纪人,目前全县经纪人已发展到6000多人,他们每年实现销售的农副产品业务达2亿多元。第三招是由政府部门牵头搭台办展销,开展县、乡镇互动,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上台“唱戏”。每年该县除了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名特优农副产品展销会外,还十分重视利用壮族“三月三”歌圩期间举办名特优农副产品展销会,宣传推销本地名特优农副产品,借机招商引资。今年壮族“三月三”歌圩举办的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总额达2.95亿元。武鸣县生产的“灵水”牌龙眼,“伊岭”牌香米、花生油、“淝阳”牌红橙、“石牛”牌干笋、瘦肉型仔猪和无公害瓜菜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名扬区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