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化创建
与“千村经济振兴”相结合、与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相结合、与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发展劳务经济相结合……今年4月全省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大会后,张家口市立足本市实际,把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作为落实会议精神、深化创建活动的核心举措。
该市目前有11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4176个行政村中有1372个属于贫困村,针对迫切的发展现状,该市提出创建活动要摒弃错误认识,树立“经济贫困并不等于精神匮乏”的观念,树立“苦熬不如苦干”的观念,深入学习创建典型的“五种精神”,重点抓好“四个结合”:
与“千村经济振兴”相结合,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和“一手抓扶贫开发,一手抓小康建设”,使帮扶共建走向了规范化、规模化。继去年48.3万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1000多个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之后,今年该市又确定了1018个村作为第二轮“千村经济振兴工程”对象,从市、县、乡抽调3000多名机关干部和1000多个市县直单位组成联合工作队驻村包户开展帮扶工作,确保振兴对象村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使创建活动不同层次开展。
与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相结合,以推广沼气为切入点,在种植业、养殖业之间架起“循环经济”的桥梁,成为符合该市生态立市的首要选择。以康保县北关村为典型,一批“循环式”经济小区的建设正在成为创建新亮点:建设舍饲奶牛养殖小区,以牛粪为原料供沼气池发展清洁能源,或供食用菌小区发展食用菌;沼气池废料和食用菌副料提供给棚室蔬菜区,发展蔬菜种植;菜叶、青储饲料再供给畜牧养殖……这种一举多能的创建模式目前已被许多村列入了创建计划。
与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相结合,为创建活动提供持久的经济保障。百万亩错季蔬菜基地、百万头奶牛基地、百万亩有机燕麦基地的建设,正在以规模效应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县也纷纷规划着自己的“主业”:坝上几县把创建活动与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退耕还林还草等结合起来,促进了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崇礼、赤城、蔚县等把创建活动与发展旅游紧密结合,以创建强旅游,以旅游带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冰雪游、休闲游、绿色游、农家游纷纷纳入了这些地方的创建蓝图。
与发展劳务经济相结合,“跳出农业抓农业,转移农民富农民”,确保实现“一户一名务工人”目标,使广大农民在劳务经济中“赚票子”,在与外界的接触中“换脑子”,在市场竞争中“壮胆子”,在致富过程中“添路子”……该市决定继续深入开展以“双万人技术培训”工程为重点的提高农民素质大培训活动,扎实抓好农民素质这个软件工程。目前,该市举办的农民素质培训已举办了上千期,对外输送务工人员14.5万人,另有16万人准备在近期走出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