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上林:现代农业鼓起农民口袋
素有上林县“南大门”之称,又有“果蔗之乡”、“蔬菜之乡”之称的澄泰乡,近几年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区(域)推进”的原则,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最终“调”出实效,保证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持续性:2004年全乡财政总收入为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29元,比上年增长约300元。
结构调整“调”出彩
日前,记者到澄泰乡实地采访。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令人振奋的景象:田间一片片果蔗,地里一行行红心橙,河畔一箱箱鱼苗。近十辆车牌分别为重庆、贵州、湖南等地的区外大货车正停靠澄泰街头,准备运走该乡最富特色的黑皮果蔗。总投资1700多万元、占地面积达50多亩的上林县澄泰乡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工地里,机器轰轰作响,运料车往来不断。
记者在靠近澄泰街头的石灰窑庄采访时,一莫姓中年农妇一边挥刀砍采黑皮果蔗,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家共4口人,两个儿子分别前往北海与深圳务工,她及丈夫两人则“留守”家园,负责养猪和种植黑皮果蔗。由于“入”行得当,每年家里仅这两项收入就高达1万多元。国家自今年起停止征收“农业税”的好消息传到村里后,她及村里的人更是激动不已,并表示将抓住机遇加快种养步伐,早入走上小康社会。
正在田间收购黑皮果蔗、来自贵州省遵义市的贾老板也兴奋地告诉记者,由于黑皮果蔗皮薄、茎粗、肉脆、汁多、味甜,色泽好且不易变色,而且是制作原汁饮料、天然饮品的极佳原料,因此近年来在贵州、湖南乃至国内其他地区极为畅销。他自己几年来都到澄泰乡收购黑皮果蔗,仅此项每年的纯收入就超过3万元。在国家实施公路“绿色通道”制度及上林县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的背景下,他对澄泰乡的果蔗生产更加看好,他将努力扩展业务,把澄泰黑皮果蔗打进全国各地尤其是北部城市市场。
跳出农业抓农业
其实,上述现象只是澄泰乡近几年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
澄泰乡乡长韦海东告诉记者,结合本地实际,使澄泰乡产业结构调整真正“调”出实效,保证农民增收致富的持续性,一直是澄泰乡党委、政府这几年来的一项中心工作。
“经过多次调查研究,我们决定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区(域)推进’的原则,积极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践证明,当初的决策完全正确,真正地‘调’出了成效。”韦海东向记者介绍说,树立跳出农业抓农业的发展理念,是澄泰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成功的一招。
首先是培植本地龙头企业。2004年,投资168万元、年创产值近千万元的澄泰林发松香厂建成投产。其次是挂靠本县龙头企业。以上林县南华糖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县缫丝厂为主体,以县蓝山酒类副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推广糖蔗高糖品种、高产高效木薯品种,发展桑蚕生产。通过与有关企业签订供种、购销合同,并建立最低保护价制度,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保护和调动了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再次是建设工业园区。以落户园区的企业作为推动澄泰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劲动力。
据了解,澄泰乡近几年来对农业产业调整重点方向主要包括:一是黑皮果蔗,全乡种植面积已达5700亩;二是糖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万多亩;三是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1.4万亩;四是蔬菜,种植面积为5300余亩;五是青椒,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多亩;六是红心橙,种植面积已有350亩;七是网箱养鱼,目前全乡科学网箱养鱼也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在以龙头企业作为主打招式的同时,澄泰乡坚持运用经营理念、科技理念、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来进一步稳固、提升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发展”。澄泰乡党委副书记潘荫文向记者介绍说。
他表示,“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给农民带来了真真正正的实惠!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29元,比上年约增加300元。出现这样的喜人局面,大家都感到高兴。而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在今后的日子里肯定将会更加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