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农机投入一元 花农增收超七元
花卉是我市四大特色农业之一,是我市重点培育和扶持的都市型农业,市场前景好,比较效益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鲜切花种植面积有3700余亩,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成为“浙江省鲜切花之乡”。世界五大切花:非洲菊、月季、菊花、百合、郁金香,我市都有生产,特别是香水百合的种植已有4—5年的时间,花农也基本掌握生产经营技术,但由于受本市自然气候条件限制,这些名贵花卉的种球必须在低温下进行发根处理,从而生长出健壮的花苞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并且当没有冷库时,由于本地气温较高,无法使种球休眠而再利用,有了冷库后就能使种球多出花一到两次,效益可观;同时当选择春节出花时,没有加温设施,出花期难以控制,若遇低温灾害天气甚至造成整棚冻死,血本无归。春节的香水百合一束80-120元,比平时多40元左右,一亩地差价效益7.2万元。由于受到加温机和冷库等设备的制约,我市在2003年以前的三年中,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10至20亩之间。海宁市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从2003年起对长安花卉园区香水百合花的培育过程,推广应用农机化作业。经过两年的研究、试验、示范,引进推广冷库等新农机6大类90台(套),实现了种球处理、大棚加温、土壤的深耕、碎土、浇水、施肥及治虫机械化。 六项新农机总投入153.3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总补助76.66万元,实现了52亩高档花卉生产全程农机化作业,210亩多项农机化作业,农机化作业增效明显 农机投入产出比为7.63元;投入1元市级财政资金花农增收15.27元。两年花农增收1993万元,其中新农机增收1170万元。农机化作业同时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高档花种植过程科技含量明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该项目现已通过海宁市科技局评审,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在同类研究中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体现了农机和农艺的紧密结合,实现了种球再利用、种球发根处理、鲜切花冷藏保鲜、改变大棚内小气候、人为控制出花期等环节机械化,推动了海宁市花卉生产的发展和花农的稳产稳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