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了
去年以来,河南许昌县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来抓,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精心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半年,该县60多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89元,同比增长19.5%。
增收乏力的矛盾和问题曾一度困扰着该县的全面发展。为此,他们把撑鼓农民的钱袋子作为最大的政绩工程来抓。
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倾力打造“块状”特色农业,靠产业化经营为增收加油助力。按照东花卉、西腐竹、南食用菌、北优质粮的发展思路,通过引进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实用技术,组建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等方式方法,狠抓优质专用小麦、花卉、烟叶、腐竹、食用菌等特色农业生产,形成“块状”规模生产效益,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同时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加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采取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实施项目带动等措施,集中力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先后使河北华龙集团许昌食品有限公司、灵河豆制品公司、湖雪面粉公司、康龙畜牧公司、食用菌开发公司、想家方便面厂、鸿宝园林公司等1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仅从事食用菌生产、豆制品加工、花卉种植和畜牧养殖的专业户就达6万多户,并且60万亩的优质小麦每年不用外销就能被华龙集团许昌食品有限公司、湖雪面粉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地“消化”。“世纪香”食用菌、“可得福”腐竹、“湖雪”面粉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还走上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餐桌,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
做大做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千方百计为农民“淘金”铺路增岗。为给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该县一方面通过实施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广实用技术,给农民及时“充电”,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承揽“瓷器活”的本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发展以瑞贝卡发制品、骆驼鞋业为代表的档发加工、纺织印染、童鞋加工、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出了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加工出口基地、童鞋加工出口基地和豆制品加工出口基地。档发加工在该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为鼓励更多的农民从事这一产业,该县出台了有关农民从事档发业的优惠政策,并采取与大专院校联合开设档发工艺专业,在从业人员中开展传帮带活动,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经纪人等措施,为农民铺路架桥。目前,该县以灵井镇泉店村为中心的档发加工业已辐射周围6个乡镇70多个村庄,发制品骨干企业达36家,年实现劳务收入8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