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山东德州:狠抓产业化龙头企业促增收

日期: 2004-09-14 10:50 作者: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走在德州的农村,听到的最热门话题是养猪、养牛、种树;市县乡各级政府推动力度最大的也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大搞种养基地建设。这一切都源于德州市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为广大农民拓展了一条坚实的增收之路。

  工业入手抓农业  反弹琵琶破困局

  德州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粮棉、畜牧产量一直居全国、全省前列,但由于农村工业化水平偏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产品转化增值率不高,农民收入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针对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确立了"龙腾民富"战略,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定位在培强龙头上,并以此为着力点,顺势突破"三农"困局。

  依托资源引龙头。德州生猪常年产量在200万头左右,是金锣火腿肉制品等企业的稳定供应基地,去年市委、市政府打出了依托资源招商牌,金锣集团经过全方位选址论证,将生猪屠宰基地设在了临邑县,一期总投资1.5亿元,年宰杀生猪能力200万头。双汇集团随后也落户德州经济开发区,一期工程投资2亿元,年屠宰生猪150万头,加工肉制品1.5万吨。二期投资2.3亿元,建设种养殖基地和年屠宰肉牛20万头的加工基地。全部建成后,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带动1万余名农民致富。再加上原先引进的日处理鲜奶300吨的上海光明乳业集团,国内畜牧业三大巨型龙头企业全部登陆德州,创下了全国之最,德州农业产业化水平由此得到快速提升。

  加大扶持壮龙头。德州本地龙头企业群体较大,但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地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在全市集中筛选了10大产业化龙头企业,设立1000万元财政奖励基金,力促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贺友集团是林业加工的龙头,年加工板材60万立方米,根据德州林资源丰富的实际,今年又投资12亿元,实施三大项目扩建工程,建成后木材加工能力达到130万立方米,带动20多个原料林生产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材加工企业。扒鸡集团是德州的老牌加工企业,年加工肉鸡能力800万只,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德州牌"扒鸡这一独有的品牌,市政府专题进行规划,投资8000万元,新上6条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到4000万只,带动全市350个养鸡基地。

  千方百计扩龙头。既抓骨干膨胀,又抓群体扩张,促使龙头企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发展,力促优势行业转变为行业优势。目前,德州的玉米深加工、枣制品加工、大豆分离蛋白、肉类奶类加工、面粉加工等五大行业的加工水平都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其中,玉米精深加工产品-低聚糖生产工艺居世界先进水平;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厂家全国只有20多家,目前该市就有禹王、谷神、天马三家大企业,年可生产大豆分离蛋白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

  在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下,德州产业化龙头企业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目前已发展到650家,涵盖了粮棉油、肉蛋奶、林果菜等所有农业产业,形成了"巨龙腾飞"、"群龙齐舞"的新局面。德州农民继八十年代棉花潮之后,又迎来了第二个增收的春天。老百姓自己算了一笔账:养一头奶牛一年可赚4000元,一头肉牛可赚1000元,一头猪3个月出栏可赚200多元,一只鸡、鸭30天出栏可赚5块钱,种树、种棉、种菜、种粮的效益较以前也有大幅度提升。

  围绕龙头建基地  优化产业促升级

  随着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和带动能力的急剧增强,为该市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村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市政府明确提出:德州农业化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已经由龙头企业转移到基地建设上,一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了决策者面前。8月31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畜牧业基地建设问题,确立了由农业大市向畜牧强市跨越的宏伟目标,并做出了奶牛、生猪、肉牛和肉禽四大基地建设规划,三年内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10万头,生猪500万头,肉牛100万头,肉鸭4000万只,鸡1亿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政策措施也十分令人鼓舞。一是多方投入、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市、县两级财政已投入2.6亿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的办法,扶持购买奶牛、挤奶站建设、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临邑县建立了400万元的畜牧业发展基金,专门扶持奶牛、生猪基地建设,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支农贷款发放力度,今年以来,已为种养大户发放贷款8.5亿元,同比增长28%。二是健全支持保护体系,为基地建设提供保障。全市正在推广临邑县在乡镇设立畜牧办公室,各村设立动物防疫员的经验,建立健全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和动植物防疫体系。三是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有机连接,为基地农户生产提供系列化服务。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2800个,宁津东崔蔬菜产销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先进单位"。

  通过围绕龙头发展生产基地,德州的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转变。目前,全市合同种养已占到种养总量的55%;万亩蔬菜基地,万头肉牛、千头奶牛、万头生猪、百万只家禽等一批规模养殖基地迅速成长,规模种养比重达到60%以上。

  据统计,德州市上半年农业增加值达到62亿元,同比增长10.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50元,同比增长17.4%,1998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其中,农民增收的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的。上半年,全市5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从业人员16万人,实现销售收入97亿元。50万农户以龙头企业为依托进入产业化轨道,占到了全市农户总数的一半,受益农户户均增收1500元。今年1到8月份,围绕金锣、双汇两大集团已新建养猪基地220个,新增商品猪出栏20万头,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