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河南商丘民权县劳务输出撑起农民钱袋子

日期: 2004-08-18 09:32 作者: 来源:河南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在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过程中,河南民权县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在输出上下工夫,在培训上做文章,推动了外出务工人员由劳务型向技能型转变,使劳务输出成了民权农民增加收入的新亮点。据统计,上半年全县劳务输出15.3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是去年劳务输出收入的总和。

  地处黄河故道的民权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典型农业县,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他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只有把大量积压的富余劳动力转换成发展生产的创造力,才能给农村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

  对此,该县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把“拓展外出领域,建立劳务基地,做好跟踪服务”作为支持、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的宗旨,他们在建立“劳动力资源储备库”,储备农村劳动力43.8万人,富余劳动力25.3万人的基础上,在广东、浙江、新疆、天津、北京等省市建立劳务基地34个,聘请劳务信息员1326名,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了信息以及基地保障。

  为把劳务经济做大做活,该县确立了“20万大军出民权”的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合理有序流动的劳务输出战略。在县“劳务输出总公司”的指导下,全县19个乡镇建立39个劳动保障中心事务所,19个劳动保障工作站,527个村级服务站,配备劳务联络员564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机构互为一体、上下贯通和内通外联的多层次滚动、一条龙服务的劳务输出的大格局。

  叫响“品牌劳务”是该县劳务输出的又一着力点。他们立足输出下工夫,围绕培训做文章,外出务工人员由劳务型向智能型转变。他们以县劳动力专业市场为依托,建立了2400平方米的培训场所,配置教学培训用电脑、电动缝纫机、电焊机142台(部),并借用14家社会力量开办了电脑、裁剪、汽修等专业培训,通过以师带徒,以老带新,互帮互教等培训手段,使11万多外出务工人员身怀一技之长。这些人员的加盟,使民权的劳务输出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被北京市政府、河南省劳动厅授牌为劳务输出基地县。今年3月,他们免费对460多名赴新疆劳务工进行了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他们熟练的技术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誉,新疆塔城、和田等地纷纷与民权签订用工合同。野岗乡农民张云江在江苏务工,因工作出色,被江苏省苏州市药用塑料容器厂提拔为副厂长,年薪5万元,并带动安置100多名务工人员。

  出去的是泥腿子,回来的是致富能手。该县有一定素质的务工者们在异地他乡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本领,纷纷回到家乡建功立业,圆了由务工者到企业家的创业之梦。程庄镇杨东村村民姚俊法在广州一化工厂务工期间,掌握了许多化工原料的生产技术和工作流程,2002年他回家乡投资180万元,创建润升化工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230万元,年产值547万元,利税57万元,并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93人。据统计,全县2500名抱艺还乡的创业者在家乡投资兴厂办企业,成了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