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农民上半年收入稳步增长
广东省高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建立和健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使农民得到实惠,收入稳步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3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
积极扶持粮食生产。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该市制定了《高州市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实施方案》,对种粮面积超过30亩的农户,每亩给予20元的补贴。抓好抗旱保春耕工作。该市先后出动137800多人次,抽水机2368台抗旱,还拨出20万元资金购买抗旱设备、柴油支持抗旱。加强与茂名市有关部门的联系,采取人工增雨的方法缓解旱情。通过抗旱保插,确保了种粮面积。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粮食品种,全市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广软盘抛秧、免耕抛秧、水稻规范化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开展“四个一”粮食创高产活动。即是市抓10000亩,各镇(街道)抓1000亩,村委会抓100亩,自然村抓10亩示范片,推动全市粮食创高产活动。今年早稻取得大丰收,亩产达510公斤,总产超额完成任务。
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发动群众大力发展瘦肉型猪、淡水鱼、肉蛋鸡等养殖业,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全市初步形成了中东部饲养量186.5万头的瘦肉型猪生产基地,西北部年饲养量3500万只的肉蛋鸡生产基地、南部15.4万亩的优质淡水鱼生产基地。二是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品质,做强做优水果产业。在积极开发利用本地优质品种资源的同时,结合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对一些劣质低效的果树进行嫁接换冠改造,提高水果品质和产量。按照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广泛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病虫技术,加强国家级荔枝标准化示范区、香蕉标准化示范区等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优质率。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反季节蔬菜、“爆皮黄”蕃薯、关塘芒果等。今年,云潭镇垌头村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全村种植“爆皮黄”蕃薯1000多亩,产值200多万元,人均增收600元。
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实施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大力引导鼓励农民、外地客商和个体商户参与农产品流通。在全市建立起一个由1000多个代购商,下联数以万计的小商贩,上联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大中城市拥有3万多人的农产品购销网络。大力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产品流通。创建“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流通环境。今年荔枝上市时,该市印制了1万多张“绿色通行证”,委托交管部门发给前来运载水果的车辆。
兴办农村特色工业。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毛织业、手套业、工艺编织等劳动密集型工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该市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和群众采取土洋结合、大中小并举的办法,参与农产品加工。在大力扶持发展年加工鲜果超1万吨的源丰食品公司、永丰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千家万户兴建家庭作坊,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专业户和专业村。分界镇南山村500多户农民都自建有土炉,家家户户加工桂圆肉。目前,该市先后办起农产品加工企业1800多家,年产值20多亿元。
鼓励农民外出打工。高州市主动与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和本地企业加强联系,按企业的需求组织好劳务输出。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外出务工能人的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带领农民外出务工,减少因盲目流动而遭受的损失。通过搞好劳务输出,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市大坡镇组织1.3万多人外出务工,占该镇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全镇外出务工收入年人均2000多元,占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