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种出来的农民增收新思路

日期: 2004-06-29 14:52 作者: 来源:SRC-897 【字体: 打印本页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欢迎收看《中国财经报道》。农民增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最近我们的记者在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采访时发现那里祖祖辈辈靠种柑橘为生的农民如今也走上了富裕路,我们先来看一看记者发回的报道。

  万州,也就是重庆直辖前的万县市,自古便是川东第一重镇。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宜,这里很早便以出产柑橘闻名,柑橘种植历史已达两千多年。然而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果农经常是丰产不丰收。陈克炳和何万琼都是种了半辈子柑橘的果农,对此有着深刻的印象。

  果农陈克炳说:“那个地方的柑橘只卖几分钱一斤,(卖不掉)都扔水沟里了。”

  果农何万琼说:“剩下的一部分如果以前没有生产的话,我们的柑橘呀,就像这个,大沟里面到处都是烂掉的,烂掉很多。”

  由于柑橘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增收缓慢,当地官员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饶才邦是重庆市万州区主抓农业的副区长,在万州干了一辈子的农业。柑橘不好销,他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重庆市万州区副区长饶才邦说:“我们过去呀,这个地方的大问题就是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依靠鲜销,这个鲜销就是多了销不了,农民投入以后得不到回报,农民的损失很大。”

  由于万州是在三峡库区,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最近几年得到各方的帮助比过去要多了许多。在国务院三峡办等部门的帮助、协调下,2001年国内最大的果蔬饮料生产企业北京汇源集团在万州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并把该地区作为自己的原料供应基地。

  朱新礼,这位汇源集团的当家人是位山东汉子。二十岁之前都没有喝过几次汽水的他如今掌控着这家饮料帝国。他当初搞饮料也是出于对农民兄弟的朴素感情。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新礼说:“沂蒙山区漫山遍野都是水果,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政府号召农民,要想富多栽树,栽了很多很多果树,栽了果树以后,鲜果产量越来越大,但是工业化加工没有形成,大量水果涌到城市去,这个有很多水果白白烂掉了,那么水果的价格,像山楂在80年代,一斤山楂卖2块多钱,到90年代一斤山楂5分钱也没人要,很多农民把山楂风干在树上,因为没办法,就砍树,沂蒙山区那时候砍了很多山楂树,苹果树,我自己感觉这个非常心疼,农民辛辛苦苦栽个树,5年到10年才开始有收入,没有收入的时候,卖不出去,又这么便宜,那么怎么加工它。”

  主持人:种柑橘的农民由于汇源的落户再也不愁果子卖不出去了,而汇源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成为国内果蔬饮料企业的老大。那么汇源在三峡地区又是如何与农民牵手致富的呢?

  像汇源这样大型的果蔬饮料企业,稳定的原料供应是它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之一。而三峡库区果农销果难又让他们非常希望能有一个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能够在这里驻扎。但问题是,面对成千上万的农户,像汇源这样大型企业它的交易成本又太高了。

  北京汇源集团重庆柑橘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柴寿昌说:“我们如果对着千家万户干不过来,因为我是个龙头企业,我的长处就在生产加工销售这一块。”

  面对千家万户,汇源采取了突破以往公司加农户的简单做法,而是在公司与农户之间多了一层专业协会或个人大户来作为中介组织,它上面对着龙头企业,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下面又连着千家万户的果农。

  今年35岁的雷胜就是一位这样的个人大户。这位在建筑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小伙子目前租种了万州地区1500亩的农田来为汇源种柑橘。

  重庆市万州区博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胜说:“我们现在就是专门成立了一个农业公司,作为汇源的它的一个下一个食物链。怎么说是食物链呢,就是他要加工,要果子,那么我们就给他提供这个果子,那么农户他是分散的,分散他又不能集约化,那么现在我们就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跟他们谈达成一定的协议,签订一定的合同,承包合同,那么将农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每一年给他给租金那我们就在承包过来,种果树,种果树最后的果子我们再提供给汇源就这样的一个过程。”

  在具体操作中,雷胜每年一亩地给农民800斤稻谷作为租金。以每斤七毛钱来算,也就是农民每亩地有560圆的租金。如果农民愿意继续在地里干活的话每天还有15元钱的工资。这样算下来,农民出租土地再加打工的收入就比单纯自己种地的收入要高一些。

  重庆市万州区博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胜说:“我们这个园区建设的话,还需要很多的劳工对吧,你像我们要改土,施肥,栽树,这都需要人,那么我们用人用什么样的人呢,就用他们当地的农民。”

  柑橘的生长有一个特点,就是种苗种下去之后三年后才能结果销售,也就是头三年是没有任何收获的。记者给雷胜算了一笔账,1500亩的土地,一年光付给农民的租金就是84万元,三年下来就得250多万元。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农业又有靠天吃饭的特点,雷胜他们能扛得住吗?

  重庆市万州区博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雷胜说:“现在我们还是有这个思想准备的,因为以往搞建筑嘛有一点积累,有一点储蓄是吧,现在也就是想到这个是一个长线,长期的项目,所以什么东西都肯定有风险的,只是风险大小的问题,那么没有风险就没有效益真的,我们还是这样认为的。”

  与此同时,为了扶植当地柑橘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也在想方设法减少各方的经营风险。

  重庆市万州区副区长饶才邦说:“我们政府对发展规模比较大的,具体来讲就是集中300亩以上的,我们就开始给予补贴,每一亩标准化的基地,我们政府补贴200元,如果达到一千亩以上,政府配套给你解决灌溉的问题。”

  如果农民不愿意这些中小型公司介入他们的经营活动,也可以自己组织起果农协会之类的中介组织来与汇源打交道。通过这些纽带,目前汇源每年在三峡地区都能消化掉30万吨的柑橘,柑橘的价格也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果农陈克炳说:“(价格)都翻番了,以前的柑橘还是卖几分钱一斤,现在一斤卖两毛钱,基本上收入都比以前好点了。”

  汇源以这种方式在全国建立了十几个水果生产基地,每年都有几十万果农来为它做配套服务。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新礼说:“你像我们在河北省整保定积蓄的这个草莓,那么你知道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个草莓一采下来,你要不去加工,他要卖不掉,两天就烂掉了,草莓是非常容易烂的。我们现在在保定这个顺平县,他这个地方是个草莓之乡,老百姓是家家户户种草莓,那么我们这个工厂建在那里以后,每天把这个草莓摘下来,先送到工厂,送去很近,送到工厂去,我们就给他吃掉1000多吨,将近2000吨,周围的这个整个顺平几个县的草莓,全部都供应我们。”

  据统计,目前我国年销售额在五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超过了五万家,涌现出了像伊利、蒙牛、双汇、鲁花、汇源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其中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已经达到了一万多家。这些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它们把企业基地和农户作为自己的“第一生产车间”,通过公司加农户、契约加服务、科工农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主持人:在刚才的片子中我们看到果农可以自己种果子,也可以把土地租给个人大户再去给他打工,果农把土地租给个人大户造成土地流转,这种土地流转是否合法,就这一问题我们记者采访了著名的农业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先生。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主要起草者。出生在山东农村的韩俊对中国的农民和农村有着深刻的了解。关于农村中土地流转的问题,韩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自愿与有偿是基础中的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特别是一个加工企业,如果是想培育一些这种种植大户,那么这个过程应该说必须要注意这种种植大户的这种形成,土地向这些大户的集中,必须是一种市场的行为,不能把它变成一种纯粹的政府行为……这种土地的扭转必须要完全建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那么现在中央在这个问题上,中央的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说鼓励土地能够合理的流转,但是这种流转必须要坚持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必须是一种市场行为。”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强迫农民的做法,韩俊认为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就是说这种公司加农户或者是公司加一个大户再加农户这种模式,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政府不能够代替农民去选择,政府也不能够更不能够强迫农民去选择,如果是完全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我想这种方式呀,它会出现一种良性发展的一种态势,否则呢,有可能政府把自己置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局势。”

  韩俊认为在农民与企业的合作中政府应起到社会监管者的作用。不该管的事不要插手,而该管的事一定要管起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那么从政府来讲他能够为农民提供的帮助,主要是加强对这种承包这种合同的管理,就是说农民跟公司跟一个龙头企业签了合同,政府要加强对这种合同的管理。如果是农民自己选择的,完全农民自愿做的,如果出现了什么风险,农民他要承担这种风险,如果是完全政府强迫农民把土地出去了,如果遇到这样的风险政府就应该承担责任了。”

  主持人:从上面的片子中我们看到汇源在三峡地区搞的这种公司加大户再加农户的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有专家说过,以农业企业为产业龙头,基本农户为生产单位的“公司加农户”型生产方式,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兼顾各方的利益一直是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俗话说“在商言商”,刚才片子中雷胜并不是看到当地农民很穷,就把钱往那里投,而是他看到了那里的商机。农户更是市场经济中独立的经营主体,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如何在合作中做到共赢,使农民的利益真正与企业的利益的联系在一起,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记者 张凤祥 刘志强 庄小东 吕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