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福建宁德平湖镇做大藤稔葡萄产业促农增收

日期: 2004-06-28 14:51 作者: 来源:福建省农业厅 【字体: 打印本页

  湖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该镇农民依靠勤劳的双手,积极探索农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之路、发展之路、致富之路。藤稔葡萄在平湖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正是平湖从传统农业转向“两高一优”农业转变的一个成功范例,它散发着醉人的芬芳,成为实现平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

  咬定农业不放松

  面对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下滑,面对波涛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平湖农民既没有躺在传统优势产业上吃老本,也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沉沦,而是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开拓创新,依靠科技的进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历史以来,平湖镇的葡萄种植还仅限于农户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品种单一、品质低劣,没有形成规模,市场上销售的也是舶来品。1997年初,经过谨慎的市场调查,上进村农民林年寿远赴浙江金华在全县率先引进了单果比巨峰葡萄大一倍、双抗病虫害的藤稔葡萄这一新品种,试种了2亩,由于重视科学管理,注重产品品质,产出的葡萄每公斤售价高达12元,在平湖引起了轰动。几年来,藤稔葡萄在全镇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99年还只有60亩,2000年达到500亩,2001年又增至1500亩,2003年再度扩大至2000亩。藤稔葡萄种值村也由原先的上进村扩展到玉源、赖墩、乔洋、后洋、溪坂、平湖、玉库等平原11个村。

  玉源村村民王连洋试种了2.1亩的藤稔葡萄,亩产达到3000公斤,市场售价8元/公斤,每亩利润达2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仅玉源村的种植面积就从过去的10亩增至现在的300亩,种植户也由过去的6户增至50多户,每人年收入2万多元。

  借力科技促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平湖农民的视野不断开拓,他们增加投入,精心管理,同时学习科学种植方法,推动了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正是现代农民发展观念下的产物。一亩葡萄平均每年投入的成本在2500元左右,净收益在10000元以上。林年寿在引进藤稔葡萄之时,曾经五次到浙江农业大学和金华葡萄研究所向专家、教授请教,并求购了《藤稔葡萄超大果栽培》,从园地选择、种植规格、整形修剪、土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狠下功夫,同时侧重加强了疏花疏果和预防病虫害工作。种植户们还聘请了浙江金华市葡萄研究所所长江文斌作为常年技术顾问,每年都邀请其前来上进村2次,对葡萄种植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诊病开方,交流做法,传授管理经验,并向其购买藤稔葡萄专用肥及药剂,不断提高种植水平。此外葡萄种植户们还积极订阅葡萄栽培有关书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部分条件许可的地方,进行幼龄果树套种辣椒、花生等经济作物,在葡萄园中养鸡、养鸭、养兔,实现生态循环利用。王连洋、林年寿感慨的说:“高额的种植回报离不开高投入,离不开科技的引导和精心的管理。”

  冷静引导走富路

  该镇党委、政府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科学的精神,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进行冷静的引导,热忱的服务。一是利用多渠道教育农民在选择项目时头脑要冷静,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二是引导农民实施品种多元化战略,引进京亚、高妻、美人指、青提等优新葡萄品种在前进、赖墩、中院、玉库等村进行试种,并取得成功,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通过社会服务联动网及时为果农提供市场信息,印发《平湖镇农情简报》,不定期提供行情信息,帮助其分析市场状况。四是加强技术服务。该镇农技站人员通过为农民办讲座、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分发技术材料、播放农业科学技术光碟等有效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服务,此外还积极配合县农业局深入田间为种植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五是帮助建立玉源300亩藤稔葡萄示范区。该村共投资了20多万元用于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该村的藤稔葡萄示范园已初具规模,成为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示范点,在引导平湖农民发展葡萄产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六是提供金融服务,先后帮助玉源、赖墩等重点村向信用社贷款45万元,用于扶持葡萄种植生产。七是着手建立赖墩水果专业市场,为葡萄的大发展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