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广西:陆川农民致富增收新招迭出

日期: 2004-06-24 14:33 作者: 来源:广西农业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广西陆川县农民在种植、养殖、农产品经营中,注重利用新技术,注重品牌效益,认真琢磨、研究科技知识,不断创新致富增收新路子。让禽兽“欣赏”音乐,对果蔬也进行“计划生育”,瓜果“补钙”……其招数越来越多,如今越来越叫人“看不懂”了。

  一、养猪播放音乐  音乐能使人心情愉悦,陶冶人的情操。如今,在陆川农民养殖户中音乐却有了新的用途:养猪放音乐,刺激肉猪快速生长。该县一些养殖户到外地参观考察,眼界开阔,受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用音乐刺激乳牛多产奶、母鸡多产蛋、果蔬快速生长这一做法的启示,买来旋律节奏较轻快的音乐磁带等,每天喂猪的时候放上一曲,猪听着音乐精神倍增,增加了食欲,吃饱后在轻柔的音乐中安然入睡。该县一养殖户告诉笔者:经过音乐“熏陶”的肉猪产量较其他肉猪的产量有大幅度的提高。去年冬,他进了几头中猪饲养,120天后,他的猪比别人同期饲养的每头重10至20斤不等,今年上半年,肉猪已全部出栏,获利不菲。

  二、果蔬实行“计划生育”  果蔬也实行“计划生育”,这在陆川农村如今并不鲜见。现在,陆川县农民在果蔬生产中,不再单纯追求数量了,而是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给果蔬限定产量。农民戏谑地称这做法为给果蔬实行“计划生育”。陆川县果蔬生产发展速度很快,目前种植名优特无公害蔬菜24万亩,优质水果13.5万亩。过去农民在发展果蔬生产过程中,认为产量越多越好,舍不得整枝、打杈、疏花,从而使果蔬“子女众多”,肥料不足,光照不够,果蔬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卖不上好价钱。近年来,该县农民通过学科技和闯市场,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失误:果蔬单纯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其结果是市场占有率低。于是,一些农民按照科技人员的讲解,根据地块和市场需求状况,对果蔬实行了“计划生育”:每只或棵(株)果蔬都在坐果之初定出数量和产量。温泉镇泗里村一西红柿菜农普遍采用合理密植、去枝透光、打杈疏果等技术,产出的西红柿不仅没有空心果,而且个头匀称、美观、着色好,上市后成了客商的抢手货。

  三、瓜果也时兴“补钙”  都听说过人补钙,可没听说过瓜果也要补钙。这不,陆川瓜果种植户却使出了这一“绝招”。该县乌石镇双垌村一西瓜种植户在西瓜坐果时,却在地面铺上反光膜。瓜农告诉我们:“铺上反光膜,增强地面反光,有利于钙的吸收,生长快、品质佳,可以使果实着色均匀,增强抗病免疫力,产出绿色西瓜来,还可以增加果质甜度,这样的无公害绿色果子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西瓜上市、搞外运,硬度达不到要求,更得补钙。另外我还用氨基酸钙喷施西瓜果,这可以增强瓜的硬度,提高果品质量。经过补钙的西瓜,产出来的果好看、好吃、爽口、好卖。”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在吃的方面,猪羊要叫,鸡鸭要土,蔬菜要鲜,瓜果要甜等。该县瓜果种植户给瓜果“补钙”,就充分显示了瓜农和果农在注重质量、销售方式上的不凡之处,因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农产品“上户口”  以往,陆川许多传统的农产品由于没有商标的保护,容易受到一些假冒伪劣的侵害。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聪明的陆川人纷纷意识到自家农产品“身份”的重要性,纷纷掏钱为其注册商标,并称之为“上户口”。许多农民说,农产品上了“户口”,闯市场就有了“护身符”。该县乌石镇农民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木笼井”酱油,年产量1800吨,以其色鲜味香、口感好、久存不霉等特点,深受客商的青睐,闻名区内外。但在以前,其产品常被外地加工升值,甚至假冒,导致乌石酱油“元气”大伤,产地农民收益较低。后来在县工商部门的引导下,农民品牌意识增强,申报注册了商标,产品很快畅销区内外,年交税利10多万元。目前该县已注册的“大丈夫”茶、“桂穗”植物种子和“陆川猪”等农产品在市面上成为抢手货。据了解,目前,该县农民为农产品注册商标“上户口”的已达2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