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黑龙江:虎林市结构调整力度大 农民增收渠道宽

日期: 2004-06-09 14:44 作者: 来源:黑龙江省农委 【字体: 打印本页

  年初以来,黑龙江虎林市按照鸡西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实现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工作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立足区位比较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和农民增收,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把培养树立高标准典型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突破口,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是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虎林市调减了井灌稻区和自流渴水区的水稻种植面积8万亩。增加了高油大豆种植面积20万亩。扩大经济作物24.7万亩,同比增长27%。饲料玉米面积达到14.4万亩,比上年增加2.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1.5万亩,退耕还草1.25万亩。虎林市市粮、经、饲、林比例达到63.6:21.5:13.6:1.3。二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到六月末,全市新引进西门塔尔和鲁西黄牛1596头、荷斯坦奶牛266头、小尾寒羊2891只、绒山羊3299只、绵羊374只,放养鹅雏78640只,使全市黄牛饲养量达14259头、奶牛3550头、羊33965只、家禽87万只、生猪7.24万头,同比增长分别为18.2%、5.1%、58.5%、1.8%、25.1%。落实养鱼水面达到4.7万亩,比上年增长4.5%,稻田养鱼达到5000亩、稻田养蟹450亩、池塘养蟹70亩。养殖业已成为虎林市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逐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截止6月末统计,虎林市地产菜上市量达到1.5万吨,收入达到3000万元;农村草莓上市量达到230吨,农民收入达到150万元;香瓜上市量500吨,收入200万元;山野菜采集400多吨,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多人,其中在韩国打工有400余人,在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打工有300多人。劳务总收入可达1800多万元,人均增收220多元。全市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0个,农民经纪人队伍340人,其中获得专业证书达39人。

  为推进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他们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市场,签订单,带动结构调整。今年虎林市种植业订单面积为70.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3%,粮食合同数量10.77万吨。其中与绿都集团签订绿色水稻4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1.7%,数量6.5万吨;与大连华农豆业集团签订绿色大豆25万亩,占大豆面积的91%,数量3万吨。全市5000亩烤烟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市家禽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大鹅订单12万只。新乐乡200多亩地的稻田河蟹养殖也与辽宁客户签订了回收合同。

  二是抓典型,上大户,引导结构调整。虎林市今年建设高标准种、养、加等8个方面50多个叫响鸡西乃至全省的高标准典型。这些典型不仅具有明显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等现代农业特征,而且具有前瞻性,代表了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精准农业等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他们还注重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发展到1507户,耕地面积达到28.74万亩;全市已发展和引进两牛养殖大户30户,新上千只以上养鹅大户20个,百只以上羊场44个;规划和建设畜牧养殖小区30多个。虎头镇新岗村的吴玉进除耕种2300亩土地外,又新买进100头黄牛,建起了家庭农牧场,带动了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农民增收。

  三是抓科技,搞服务,保障结构调整。在技术推广上,种植业推广了20多项实用技术,推广面积200多万亩。机械深施肥76.5万亩,根茬和秸杆还田61.6万亩。水务部门推广了以抗旱节水为主的滴灌、微喷、喷灌等技术。畜牧业大力推广“三化两贮”、“五项综合高产”技术。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到90%、畜禽鱼良种率达到80%以上。在服务上,全市通过培训班、电视专题讲座等形式直接培训农民3.2万人次。组织农口36名技术人员对绿色水稻和高油大豆基地开展技术承包。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开展了千名干部、万名党员心系群众抗灾自救心连心活动,保证灾后之年农业生产资金需求。虎林市今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9010万元,帮收水稻2万多亩,销售水稻6万多吨 ,盘活资金近3500多万元。为农户担保贷款800多万元, 赊欠种子100多吨、化肥1000多吨,千方百计解决了2016户农民种不上地的问题,春耕生产期间实现了市委提出的插满种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