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增加农民收入 > 各地动态

安徽:宿州市郊区信用联社为农民增收架金桥

日期: 2004-02-24 09:36 作者: 来源:安徽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宿州市埇桥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区,近年来在宿州市郊区信用联社的支持下,凭借“金桥富民工程”的有力实施,不仅唤回了农民良好的社会信用意识,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活跃了城乡经济。广大农民靠“金桥富民工程”走上了富裕之路,信用社也靠“金桥富民工程”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宿州市郊区信用联社针对当地农民致富欲望强而生产资金缺乏的实际,本着“贷款随着项目走,项目围着产业转”的服务宗旨,紧紧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扶持日光蔬菜大棚、烤烟、无籽西瓜、粉丝加工和牲畜饲养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经济产业先行发展。2001年初率先推行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并打出了信贷支农品牌“金桥富民工程”。全区270多名信贷人员深入村组农户,服务田间地头,对每一户农户的生产经营、经济状况、生产项目及资金需求等情况逐一调查摸底,逐户建立农户家庭经济档案;还根据民意测评,评出农户信用等级,张榜公布,并根据农户信用等级,核定贷款限额,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信贷管理模式,先后核发“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2万多本,农民凭借贷款证和身份证,不再需要任何抵押担保,便随时可在辖区信用社拿到信用不等的小额贷款;对超过信用额度的贷款,农户也可直接找三、五户信用户联户担保便能拿到所需的信贷资金。信用社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大大便利了辖区农民。三年来,宿州郊区信用联社先后累计投放支农资金高达12亿元。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种、养、加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郊汴河镇汪宅、戚岭等4个村在信用社20多万元贷款的支持下,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发展日光温室大棚600多亩,从制种到产成品上市一条龙服务,成为当地展示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


    这家信用联社还不断拓展“金桥富民工程”外延,全面启动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把信用等级与借款额度相结合,把评定信用户、村、镇与“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相结合。对那些信用程度高,还款积极的农户、村组和乡镇,采取挂“信用户”门匾、授“信用村”、“信用乡镇”铜牌,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而对那些信用程度低,不按时偿还贷款的农户、村组和乡镇,随时降低信用等级标准和取消贷款资格。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使农民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对每一户家庭生产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性,一个“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农村信用环境在埇桥区逐步形成。目前,全区已先后为1.3万户农户挂上了“信用户”门匾,有87个村被授予“信用村”铜牌,2个乡镇获得了由区委、区政府等区直九大涉农部门联合颁发的“信用乡镇”证书和铜牌。


    “金桥富民工程”的推广,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活跃了农村经济,营造了农村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而且也推动了郊区信用联社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区信用社三年存款增加4.5个亿,乡镇信用社全面扭亏为盈;同时,35家信用社全部获得区、市级文明单位,联社自身去年还被推荐省级文明单位,3家信用社获市级青年文明号,31家信用社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和“先进基层党支部”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