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 增收 节耕地 甘蔗深耕深松一石三鸟
广西邕宁县长塘镇定西村加踏外坡入口处两旁的甘蔗看上去很有意思:左边的高大、挺直,叶子在旱冬时节还翠绿如初,但右边的枯黄、矮小不说,还东倒西歪,很不协调。而据定西村的村长介绍,这两边土地的土质是一样,施肥一样,管理也一样,可还是有差别。大概是为了让人们验证左边的甘蔗是不是比普通的更胜一筹,手脚麻利的村长还当场砍下了几根,让记者一行当场品尝。记者感觉这蔗确实是比一般的蔗甜。现场的专家解释说,一般人畜力耕作的甘蔗糖分在12%~13%之间,但这种甘蔗则到达15%,非常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同行的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赖永裕站长道出其中“玄机”:原来是新机械耕作技术作的“祟”,左边的是实行机械化深耕深松种植的,右边的是人畜力耕作种植的。
据有关科技术人员介绍,甘蔗根系发达,入土一般为1米左右(最深可达3~4米),大部分根系集中在土表15~40厘米的范围内。但目前广西蔗区以人畜力耕作为主,耕作层一般只有12~15厘米,这一深度既限制了甘蔗根系的营养吸收面,又使根系难以深扎,易受旱,易倒伏,影响甘蔗的产量和糖分。但机械化深耕深松的耕作深度为30~50厘米,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渗透性,可以为甘蔗蓄更多水,为播种发芽、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甘蔗根系的发育和吸收较多的养分和水分,提高抗旱、抗风抗倒伏能力,提高糖分。有关资料显示,深耕21厘米比浅耕7~10厘米的甘蔗产量提高13%~23%,深松30~40厘米的甘蔗比人畜力浅松15~20厘米的甘蔗增产23.4%。这就是定西村加踏外坡入口处两旁的甘蔗有差别的原因。
赖永裕站长说,就广西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示范点的情况来看,一般人畜力耕作的产量为4吨,实行机械化深耕深松耕作甘蔗亩产量为5吨,增加1吨。从微观方面看,按每吨200元的蔗价算,除去40元的机械耕作费用,每亩可增收160元。从宏观方面看,广西目前的甘蔗种植面积为900万亩(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如果全面推行机械化深耕深松种植技术,只要800万亩就可以达到现在的总产量,可以为广西节省100万亩的耕地面积。
由此来看,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的潜力和优势都非常大。那么这种技术在广西适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现在使用情况如何呢?对此,广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的有关人员说,目前广西70%以上的蔗区分布在无灌溉的旱坡地,从蔗区的气候和灌溉条件来看,季节性的干旱是甘蔗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除了选育适合这些地区种植的甘蔗优良品种之外,推广甘蔗地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非常有必要,近年来在广东、广西等主要蔗区使用大型拖拉机配套的深耕犁和深松铲进行深耕深松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这项技术目前推广程度还比较低,广西计划近年内推广300万亩,上面所说的邕宁长塘镇蔗区就是一推广示范点。
本报记者 张越
附注:
深耕——指用有犁壁的耕作,犁深30~40厘米,耕作时将表土翻下,底土翻上,打乱耕作层的土壤结构。深松——指用无犁壁的耕作,犁深30~50厘米,耕作时不翻动土层,而是用无壁犁在土层下犁过,挤压和撬松土壤及留下犁道,增加土壤的孔隙度。
摘自:2003.12.9.5版《南方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