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养殖场就像个‘劳动密集型战场’,投喂、拣蛋、清粪全靠人工围着鸡舍转。”桂林红冠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覃元俊表示,“这套设备每小时可分选3万枚鸡蛋,破损率低于0.01%,效率是人工的3倍。目前公司年产鸡蛋4000吨,有机肥2000吨,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而用工量比传统模式减少70%。”
这场转型升级的背后,离不开当地税务部门对合规经营的主动引导和“真金白银”税惠红利的支持。为更好地服务传统养殖企业转型升级,国家税务总局灵川县税务局主动靠前服务,深入企业开展个性化专属服务。
税务干部定期深入养殖户、养殖场,开展全方位、全流程精细化服务,不仅将企业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梳理汇编成册送上门,还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实际,将合规经营宣传辅导、涉税风险提示提醒纳入常态化服务范围,帮助企业排查风险、规范经营、稳健转型,确保政策红利安全稳妥地从企业“账上”落入“袋中”。
“国家税惠政策的支持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转型升级的资金压力,我们将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扩大养殖规模上来,2024年我们累计享受税费减免近300万元,这笔‘真金白银’直接变成了扩建资金。”桂林红冠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表示,“从山林散养到智慧鸡场,我们走的是科技赋能的路子。用智能设备替代传统人力,把养殖污染变成生态资源,接下来我们还要扩大规模,带动更多农户搭上智慧农业的快车,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据悉,该公司目前在建2栋智能蛋鸡舍,预计增加蛋鸡15万羽。
从人工分拣到智能流水线,从传统养殖到生态循环,桂林红冠生态农业的转型故事,正是税惠政策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注脚。在政策红利的持续滋养下,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正加速拥抱智能化生态化,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肖俊毅、于茜)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