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专区 > 话丰收 > 媒体报道

笑容里的丰收节

日期:2018-10-09 作者:记者 钱堃 李小梦 赵世杰 文/图 来源:济南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感受丰收的辛苦、甘甜、喜悦

董峰擦拭着心爱的农机。

  编者按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粮食、瓜果纷纷成熟,那么丰收是什么味道的?

  玉米种植大户董峰觉得,丰收的味道是从紧张到坦然:十年前找不到收割机连夜抢收,如今成为拥有40多台农业机械设备的农机合作社社长,农业机械化种植让他的收获从紧张变得坦然;

  “板栗大王”王福贵觉得,丰收的味道是从贫乏到多样:十年前沿街叫卖生栗子,如今网络销售各种板栗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和生产方式的多样,让他的收获从贫乏变得多样;

  农场主邵建海觉得,丰收的味道是从单一到丰富:十年前只有一个草莓品种,现在有几十个品种,科技兴农让他的收获从单一变得丰富。

  9月23日,农民们迎来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一个专属于他们的节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走近节日中的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感受丰收的辛苦、甘甜和喜悦。

  农机合作社社长董峰40多台农业机械轻松收割

  丰收是田地的香甜

  夜色还没来得及褪去朦胧,一切静悄悄的。田野上雾气弥漫,初秋的寒意侵入肌骨。突然,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划破夜空,一位精干健硕的男人抬腿跨进驾驶室,一辆玉米收割机就这样冲开薄雾,向着田野绝尘而去。

  他就是董峰。初次见到他时,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34岁,中等身材,稍显黑瘦的面庞,一身朴实装扮,偶尔还带着些油渍或尘土。然而,就是这样不怎么起眼的他,却办起了农机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农机手60多人、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40多台的大型合作社。

  1984年出生的董峰,是长清区水泉峪村村民,从事农机作业生产至今已18年了,熟悉各类农机具,拥有丰富的机具操作经验,是该地区小有名气的农机专家。谈起自己当初为何会选择走农机手的道路,董峰心里满是对过去的感慨。董峰说,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热爱这片土地,“我从小就有一个农机梦。”记得是1999年的夏天,他们村收麦子时,因为找不到收割机而犯难,为了不错过收获的最佳时机,全家人连夜抢收,由此他萌生了购买收割机的念头。2000年,董峰拿出家中仅有的1万元积蓄,再东拼西凑才借到了2万元,买了一台上海五零拖拉机,从此走上了农机手的道路。

  据了解,董峰带领的农机手团队,不仅服务于长清辖区,还到德州、胶东等地开展跨区作业,“我们都是雇佣大卡车过去,每辆卡车装载两辆收获机,每次跨区作业最少也要雇用两辆卡车。”董峰介绍说。

  “玉米收割机的出现,为全面推广玉米收割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和推进农业科技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董峰说,往常农民将玉米收到家里之后,还面临剥皮、晾晒、脱粒等一系列费工费时的环节。现在农村留守现象比较普遍,越来越多的农户把土地交给他们来打理,而他们农机合作社专业的作业模式,可以在万亩良田的开阔场地内发挥很好的作用。

  “去年,我从文昌街道三朱村流转了400多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效果非常好。”董峰介绍,农机合作社来种地,把土地都流转给农机手,这样能对田地进行连片管理,便于收割作业和日常的植保养护,“现在年纪小的农民对种地的热情在消退,他们不愿意把精力放到田地里;而家中的老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又不再适合劳动。因此,我认为由农机合作社来承包土地进行农业作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这样农业生产效率才会提升,才能形成规模化种植。”

  9月23日,是国家设立的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对于这个专属于农民的节日,董峰表示心里非常高兴,说明国家真的越来越重视农业,农民正在成为一种受人尊重的身份,这让他倍感自豪。“我的父亲就是种地的农民,我也是,将来我的孩子可能还会是。现在国家这么重视农业发展,我们的收入也在不断提高,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董峰说。

  农场主邵建海

  25个大棚草莓即将成熟

  丰收是枝头的甘甜

  这几天对于历城区唐王镇丰收农场主邵建海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一方面今年的草莓长势不错,即将迎来丰收季;另一方面刚刚与全国广大农民朋友一起迎来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连日来,邵建海和周边的乡里乡亲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这是咱自己的节,能不高兴吗?”邵建海笑着说。

  “草莓现在正在生长关键期,再过个把月就丰收了!”邵建海告诉记者,他种植草莓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看着形势不错,又新增了10个草莓温室大棚,总数达到了25个。与此同时,品种也是多点开花,从过去单一的甜宝,发展到现在的甜宝、桃熏、雪里香等多个品种,在连续两年举办的中国草莓大会上,他的草莓从1000多份样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3金1银的好成绩。另外,邵建海还坚持差异化发展,种植了富硒西瓜、红心火龙果等新品种,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为啥自己的草莓既味道纯正,又安全放心?邵建海说,还是要坚持走科技兴农路线。“我一直就很相信科技的力量。”他说,自己很早以前就在往规模化种植的方向靠拢,这才让自己比别人早一步将草莓事业做大。而今年,邵建海还新上了一套价值40余万元的智能控温放风系统,实现了浇水、施肥等全部自动化,这样一方面节省了一部分人力,也让草莓吃起来更放心。多年来,由于加大了投入和管理力度,他种植的草莓都提前近一个月成熟上市,因品质好、上市早,不但供不应求,还远销北京、南京等地,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周边农民通过土地租赁、就近打工等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可以说一个产业带动了一方经济。

  谈及未来的前景,邵建海充满自信。“中国农民丰收节像是给俺们这些新型农民打了一针强心剂,看周边这一排排冬暖大棚和农业机械配套,农村真是有奔头了。”他说,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历城草莓已经被济南市确定为未来发展的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唐王镇作为历城草莓发展的主产区,将全力打造集优质草莓生产、全国草莓种苗供应、高效示范带动、草莓文化展示于一体的都市精致农业示范园区,建成省会居民采摘游首选地,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自己在其中也将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走好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现在园区里正修着路,慢慢要一步一步把配套做好,也给咱唐王打造农旅小镇尽份力!”邵建海说。

  “板栗大王”王福贵

  10亩板栗园丰产5000斤

  丰收是果园的清甜

  “三口之家,有爹有娘”,这是西营镇藕池村村民对栗子吉祥之意的表述,因为栗子大多一个外皮中会包裹三粒果实,因此被村民称为“三口之家”。但要获得这个“吉祥物”可不是件容易事,作为林果界中的“刺儿头”,栗子的外壳有很多坚硬的刺,采摘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扎到。  近日,记者就来到藕池村“栗子大王”王福贵的板栗园中,体验了一次板栗采摘,感受板栗丰收的喜悦。

  王福贵的板栗园有10多亩,园中的板栗树最“年轻”的也有20多岁了,9月中旬的栗子园到了中午还有些炎热,阳光刺眼,但栗子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下阴凉干爽,秋风一吹,飘来阵阵板栗香。“这串串带刺的果实,直接用手摘肯定不行,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制造栗子采摘的工具。”王福贵说着,将低处的栗子树叶摘掉,露出光滑的两根树杈,折下来,变成一副“夹子”。用夹子夹住栗子果实的根部,轻轻一用力便掉了下来。但是如果在果实茂密的高处,即使用夹子,也很容易将手刺破。如今,这种收获栗子的老方法已经不用了,王福贵采摘时,会戴上特制的手套,手套五指有橡胶垫,能保护手腕不被周围栗子刺到。

  一上午时间,就收获了两大筐栗子,抬回家后,王福贵并没有急着给栗子剥皮,而是堆在储藏室里。“这栗子放上半个月,不仅糖分提高,坚硬的外壳也会自己裂开,用木板一敲就下来。”王福贵说。同时,他从储藏室里拿出了储存好的栗子,准备做糖炒栗子。把栗子放到盛满沙子的大锅里,沙子翻转之间,栗子香甜的味道散发出来,离着很远便能闻到,让人忍不住流口水。半小时后,热腾腾的栗子出锅,王福贵一家人剥着烫手的栗子,吃着自己劳动的果实,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据王福贵介绍,他这10亩板栗园今年又迎来了大丰收,收获了5000多斤板栗,比去年要多2000多斤。“今年雨水好,每斤生栗子能卖5-6元,而做成糖炒栗子价格就翻番了,能卖到14元一斤。”王福贵种植板栗20多年,卖糖炒栗子也有13年了,很多老顾客每年都会从市里赶到南部山区,特地来购买他的糖炒栗子。今年国庆节期间,王福贵在锦绣川水库附近的大集上现炒现卖,这是他销售糖炒栗子的“老地方”,刚收获的新栗子水分大、饱满,一上午时间,十几斤栗子便会销售一空。

  靠着种植板栗,王福贵每年能挣7万—8万元。而今年,藕池村建设了冷库,栗子可以冷藏储存。“有了冷库,栗子就能有更多加工方式,开拓出更多销路。”王福贵一边炒着栗子一边对记者说,在这铲子翻转间,栗子熟了,丰收的香甜味道飘向远方,而新一年劳作和收获的打算开始在王福贵的心中萌芽,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