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表彰 > “三农”模范人物风采

盖钧镒同志事迹

日期: 2009-09-27 10:54 作者: 来源: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字体: 打印本页

  盖钧镒,男,汉族,193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40多年来,盖钧镒一直从事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尤其专长于大豆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以及数量遗传与试验统计的研究。在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的资助下,他开展了以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为主的资源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获得了1.2万份材料,揭示了该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遗传潜势。他从育种需要出发,按产量、抗性(大豆花叶病毒、豆秆蝇和食叶性害虫等)、品质(蛋白、油脂、豆腐)、生育期光温反应、育性等,建立了8个种质筛选、遗传和创新的研究系列,创造出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一批抗病虫优异的种质。又将种质研究推进到基因组学领域,开展了育种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进而创建了一批永久作图群体,提出重组自交系群体偏性调整的方法,并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合作建立了我国的大豆遗传图谱,并用以定位4个连锁的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和农艺性状的QTLs。

  他提出中国大豆熟期组划分方法和品种生态区划,使我国大豆熟期组划分既有自身特点又纳入国际轨道。他通过国际合作利用细胞器DNA分子标记提出了栽培大豆起源于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据。他将数量遗传多基因假说拓展为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实现了从只能研究多基因的整体效应到能同时鉴别1〜3个主基因个别效应和多基因整体效应的突破。提出的整套数量性状分离分析方法可与QTL作图法相互补充验证。他发现了亲本配合力与世代的互作及其育种意义,提出了野生大豆种质渗进的回交方法和交互使用轮回亲本的修饰回交法,研究出提高遗传试验精度的简化广义格子设计。主持国家“七五”、“九五”期间大豆育种攻关计划,着眼于建立全国大豆育种研究体系;主持或参加育成南农73-935、南农88-48、南农88-31等大豆品种19个,在长江中下游累计推广面积3 000多万亩,为我国的大豆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盖钧镒先后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培养了2名博士后、30多名博士和60多名硕士,其中有的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知名中青年学者。

  盖钧镒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科研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省级一、二、三等奖7项。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