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道同志事迹
黄宗道,男,汉族,1921年2月出生,卒于2003年4月,中共党员,我国著名橡胶专家和土壤、肥料学专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20世纪50年代中期,黄宗道主持了有关橡胶树北移的橡胶树生长发育与环境关系的综合课题研究,初步掌握了橡胶生长与产胶的土壤、水热条件及农业气象指标,为橡胶树北移种植提供了依据。
20世纪60年代,他主持了“橡胶树施肥制度的研究”,论述了胶树适宜的肥料种类、施肥方案及施肥时期。同时,首次在我国开展和主持橡胶树营养的研究,提出了橡胶树营养诊断指标、临界比值、采样方法和肥料施用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主持研究了橡胶树丰产营养诊断指标,并提出了橡胶树亩产干胶150〜200公斤的营养指标。在割胶方面,他根据割胶工人的经验,总结出“管、养、割”相结合的科学割胶技术。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首先提出综合应用我国橡胶栽培的先进技术,以大幅度提高橡胶芽接树产量的设想,主持了“成龄橡胶芽接树高产综合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制订研究计划,科学地采用了培肥改土、刺激割胶、营养诊断、产胶动态分析等作为橡胶高产综合技术的四项基本措施,使橡胶树年割胶刀数仅56刀,亩产干胶达到200公斤(生产上一般年割120刀,亩产干胶70〜80公斤),为提高我国橡胶树产量水平探索出新路子,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完成了“华南热带作物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的建设,是海南省垦区第二代胶园的样板,每年为该基地增加收入200万元以上。他还主持对我国热带、南亚热带资源调查与区划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按纬度自然特点的热带作物区划与布局和按海拔高度的热带作物布局的设想,如根据海南岛自然环境特点和作物生长习性的要求,按海拔高度来划分作物带,则海拔50米以下应为椰子带,50〜350米应为橡胶带,350〜500米应为热带大叶茶带,500米以上应为热带珍稀用材林带。这对合理开发海南岛热带资源,建立良性循环环境条件,保持生态平衡和建立巩固的橡胶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具有战略的指导意义。
黄宗道曾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一等奖、全国十大优秀图书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