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表彰 > “三农”模范人物风采

金善宝同志事迹

日期: 2009-09-27 10:46 作者: 来源: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字体: 打印本页

  金善宝,男,汉族,1895年7月出生,卒于1997年6月,中共党员,著名的农业教育家、农学家和小麦专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研究主要奠基人。1930年初赴美留学,历任南京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先后任九三学社第六、七届中央副主席和第八、九届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协第三届副主席、荣誉委员,中国农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和名誉会长,中国作物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金善宝为我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从事农业科学研究长达70余年,发表论著100余篇(部)。1928年发表的《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是我国第一篇小麦分类学文献;1934年出版的《实用小麦论》是我国小麦史上第一部专著;1934年发表的《近代玉米育种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的科技专著。他主编了《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中国小麦品种志》、《小麦生态研究》和《中国小麦学》等重要著作。金善宝在学术思想、理论、实践和学科涉猎广度上,均是我国农业科学界的开拓者。

  金善宝长期从事小麦科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小麦的育种和分类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从全国790个县搜集到的小麦品种里,选育出“江东门”等一批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应用。1937年从世界各地3 000多份材料中选出了适合我国生长的“矮粒多”和“南大2419”优良品种,在长江流域13个省、直辖市大面积推广种植,最大年种植面积达7 000多万亩,为我国小麦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50年代,他从全国2 000多个县收集到小麦品种5 544份,经过分类判定中国小麦分属于5个种、126个变种,其中22个变种是他发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为中国小麦的分类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0年代初,他进行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和加代研究,采取“北方春播—高山夏播—南方秋播”,大大缩短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时间,先后培育出的“京红”和“京春”春小麦新品种,在早熟、抗病、丰产、籽粒品质等方面赶上和超过墨西哥小麦,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56年2月12日,金善宝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入党较早的老科学家之一,为后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追求进步、争取入党做出了表率。

  金善宝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