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表彰 > “三农”模范人物风采

李振声同志事迹

日期: 2009-09-27 10:27 作者: 来源: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字体: 打印本页

  李振声,男,汉族,193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在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生涯中,李振声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振声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20世纪50年代初,李振声系统搜集鉴定了800余种牧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的三大困难,探索出一整套科学的远缘杂交育种程序。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功地将偃麦草的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体片段导入小麦,育成了小偃麦八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以及小偃4号、5号、6号、小偃54和小偃81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小偃6号表现最为突出,在陕西、山西、河南等10多个省份累计推广面积达1.5亿亩,增产40亿公斤,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小偃6号已成为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有50余个,累计推广面积3亿多亩。

  李振声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他用远缘杂交获得的“小偃蓝粒”育成了以种子蓝色为遗传标记的蓝粒单体小麦和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系统。蓝粒单体解决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获得和保存单缺体两大难题,并建立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是一项原创性成果。

  李振声开创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20世纪90年代初,李振声提出了提高氮、磷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小麦育种新方向和资源节约农业发展观。通过对数千份资源的鉴定筛选,发现了一批“磷高效”和“氮高效”小麦种质资源,研究和揭示了其生理机制与遗传基础,培育出高效利用土壤氮、磷营养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小偃54。

  李振声著有《小麦远缘杂交》等2部专著,主编论文集5卷,发表论文100多篇。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才。

  李振声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荣获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