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维蕃同志事迹
裘维蕃,男,汉族,1912年5月出生,卒于2000年9月,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植物病毒学家、菌物学家、农业教育家。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走廊里,悬挂有裘维蕃的肖像,这是国际学术界对他在科学研究上卓越贡献的赞誉。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开始对中国真菌和植物病害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云南高等食用菌的分类和栽培方面成绩卓著,是中国这一领域的先驱者。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开始从事一种真菌的生理及致病力变异的研究,成为最早发现真菌异核现象者之一。他还是国际上第一位提出确切表达一种病害发生程度公式(即现在所采用的病情指数公式)的人。
20世纪50年代,他开始从事白菜三大病害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绩。60年代至70年代,他主要致力于植物病毒学的研究。1963年,编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植物病毒学》,为中国植物病毒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1964年,编著了中国第一部《植物病理学》,经1984年修订再版后,被选为“中国优秀科技图书”(1990年)。1969年,首先证明了中国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染的病毒所致,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提出了重要的意见。80年代,首先提出了诱导植物抗病毒性的理论,并成功研制出“NS-83增抗剂”,用以抑制番茄和烟草病毒病,增产效果显著。
1998年,他主编出版了《菌物学大全》;2000年,完成了百名院士科普丛书《菌物世界漫游》。
他著有10余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30余篇。还曾多次受国家的委托参加外事活动,如:20世纪50年代积极参与反细菌战工作,受到国务院的嘉奖;20世纪60年代,协助古巴科学院建立植物病理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担任对美国输入美麦带菌问题进行国际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
裘维蕃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奖项。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