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巧生同志事迹
庄巧生,男,汉族,1916年8月出生,民盟盟员,曾任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第四届理事长、《作物学报》主编,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庄巧生193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艺系,1945—1946年在美国堪萨斯州农学院等处学习小麦品质测试技术。他毕生从事小麦育种与遗传研究,先后育成中苏68、华北187、北京8号、北京10号、12057、丰抗8号、丰抗2号、丰抗13、北京837、北京841等20多个冬小麦良种并在华北地区推广,取得显著增产效果;在育种中不断发掘新抗(病)源,倡导复合杂交以聚合不同来源的有利基因和丰富杂种后代的遗传背景;最早把遗传力概念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意义介绍到国内,并以国家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研究中国北方冬小麦面包烘烤品质,提出品质育种的一些量化指标。
庄巧生育成的“北京8号”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华北平原的主栽品种之一,年最大种植面积2 000万亩左右;20世纪70年代,“北京10号”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年最大种植面积700多万亩;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丰抗8号”在北部冬麦区大面积应用长达10余年,年最大种植面积约600万亩。
庄巧生积极探索改进育种方法,是国内较早倡导使用三交和复合杂交的少数育种家之一,在推动数量遗传学和计算机在中国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及倡导改良小麦加工品质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主持“六五”和“七五”时期全国小麦育种攻关,参加主编《中国小麦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和《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等专著,为发展中国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以及繁荣作物科学做出重要贡献。
庄巧生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奖一等奖3项、北京市技术改进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