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进展动态发布系统 > 工作动态

2014年浙江省平湖市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总结

日期: 2015-02-10 16:10 作者: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平湖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接上海市,南濒杭州湾,素有“金平湖”之称,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中国西瓜之乡”,是国家级商品粮、商品油生产基地。全市陆地面积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公里。下辖6镇3街道,户籍人口48.96万,其中农业人口25.32万。

  平湖市是浙江省内最早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地区之一,平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加速功能提升,丰富服务内涵,加快普及应用,以信息化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初步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服务“三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支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现将我市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

  根据农业部试点工作要求,平湖市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市农经局、财政局、电信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平湖市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农办农经局分管农业信息的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和进度,抓好工作落实。在此基础上,市农经局还专门制定并印发了“平湖市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信息站的建设标准、服务内容和要求、信息员工作职责等内容,进一步规范村级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确保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二)科学编制方案,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部、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各项要求,我们抓住选点、用人、信息服务拓展等关键环节,科学编制实施方案。一是摸清现状。组织开展对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现状、农村信息需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调查摸底;二是在充分了解服务场所、硬件设施、服务资源、服务人员等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科学选点选人;三是组织各镇(街道)农民信箱联络员、中国电信及相关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参加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会议,研究探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各项工作,确保方案切实可行。

  (三)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一是制定信息员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信息服务站点的信息员分期、分批进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农民信箱、万村联网系统应用操作培训、农业信息化知识等各类培训,下发相关技术资料,进一步提升信息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二是积极利用平湖农村经济信息网站、农民信箱、万村联网新农村网站、华数数字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使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深入人心;三是统一制作信息进村入户标牌,加强对信息进村入户的宣传,提高信息服务站的知晓度,使农民群众享受到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稳步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1.明确建设标准和数量。村级信息服务站按“六有标准”建设,每个站点的光纤覆盖区域带宽不低于10Mbps,提供免费WIFI环境,同时建立一套村级站管理办法和服务制度,并设立标牌,标牌统一使用“农业部12316信息进村入户”、“浙江农民信箱”“12316平湖市为农服务中心”标识,由市农经局统一制作并授牌。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在全市建立了130个信息服务站,其中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型信息服务站87个;在镇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电信经营网点中建立建设简易型信息服务站18个;在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中建立专业型信息服务站25个。

  2.明确开展服务的内容。标准型信息服务站主要整合农民信箱村级联络点、万村联网新农村网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村便民服务中心、村邮站等各类站点功能,开展四大类服务:

  一是公益服务:利用农民信箱平台,积极发展农民信箱注册用户,为村民发送农业政策、农技知识、市场行情、就业培训、村务公开、气象预警等信息,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布买卖信息,提供“每日一助”服务。利用万村联网新农村网站,开设农经农事、新农村建设、生活资讯、信息公告、劳务需求等具有本村特色的栏目,让村民及时了解本村信息动态。村民在信息站可免费拨打12316为农服务热线,还可使用12316农业远程智能诊断系统,及时向农技专家咨询互动,解决生产难题。

  二是便民服务:利用触摸式电脑、村务公开栏、村邮站等开展人力社保、农合银行、文化体育、司法援助、新居民服务、水电数视、困难救助、工商登记、水电气、通信、金融、票务、惠农补贴查询、法律咨询等各项业务的办理服务工作。

  三是电子商务:利用农民信箱平台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供求信息,组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民信箱网上农博会;提供农村物流代办等服务。

  四是培训体验服务:协助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动植物疫病防疫、农产品质监等各类培训;组织农民进行计算机操作技术和农民信箱操作应用培训,提高村民的电脑操作使用技能。

  专业型信息服务站主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用经营主体的优势,开展跨村、跨区域的服务,如农产品买卖信息、供求信息、生产技术等服务;另外,各经营主体根据不同行业、专业,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开展针对性的专业服务,如机插秧、机械收割、统防统治、农产品加工、物流等服务。简易型信息服务站主要提供便民服务和电子商务。

  (二)规范信息员队伍建设。

  按照“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和互联网,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要求进行信息员选聘,全市共建立村级信息员队伍130人,主要在镇(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技术员、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经纪人、合作社带头人、龙头企业负责人中选聘。村级信息员由所在镇街道统一管理,建立信息员登记、备案、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服务规范和管理考评办法。按照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信息员进行信息进村入户专题培训,今年共参加各类培训班六期,参训人数230人次,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信息员的业务能力。

  (三)健全基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明确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信息服务职能。拓展和完善镇街道、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信息服务功能,即在履行好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基本服务职能的基础上,提供农业政策、市场、科技、土地流转等信息服务。指导村级站建设,对村级信息员开展以农民信箱、万村联网为主的信息平台应用和培训,提高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应用率。二是加强镇街道农技咨询信息服务。规范镇街道农技信息服务体系,明确信息服务内容和岗位职责,为镇街道农技员配备移动手机,接入12316省级云呼叫平台,为农户和村信息站提供农技咨询服务。三是建立信息服务体验区。与市电信局合作,在镇街道电信营业网点设置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农民信箱“农技通”、12316智能诊断系统等农业信息化新产品、新服务的体验区。

  (四)提升12316为农服务中心建设。

  整合主要为农信息服务资源,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提升12316为农信息服务。通过直接利用农民信箱短信发送平台,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政策、技术、信息推送及生产生活服务介绍。在已经建立的农技专家产业服务团队的基础上,建设农民信箱产业团队服务平台,开展农技信息服务,根据不同领域、不同需求,逐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多层次、多角度帮助农户解决问题。为创新服务方式,与电信公司合作,开发了12316农业智能诊断系统。同时,完善现有的12316为农服务热线,提供自动语音咨询、转接和转拨功能,实现7×24小时服务。

  (五)拓展农业信息服务新渠道。

  一是运用省农业厅与省电信开发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农民信箱“农技通”,通过“农技解答”、“农技知识”、“产业动态”、“农技专家通讯录”四大特色功能模块和全国“农技宝”公用模块相结合,农技人员通过使用移动终端和农户互动沟通,实现信息精准服务。二是与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新媒体合作,设置农民信箱与进村入户有线数字电视信息化栏目(窗口),借助其渠道,将农业政务、农技服务信息、农产品商务、信息进村入户等内容通过电视送入农户家中。

  三、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健全。

  通过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开展,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三级协同的信息服务站点和专职信息员队伍。建立了以市农民信箱联络支站为核心,镇(街道)农民信箱联络站为纽带,村农民信箱联络点为节点,纵向覆盖镇(街道)、村、农业基地、农业企业,横向联接涉农部门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架起了以“中心牵头、三级联动、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13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按照“六个有”建设要求,明确软硬件建设标准,落实了各级信息服务站点日常工作任务,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站点运维实现常态化。

  二)三级信息员队伍建设更规范 。

  按照一个村级信息站配备一名信息员的原则,各类信息服务站都配备了一名熟悉计算机操作,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信息员。同时,为了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通过对信息员开展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农民信箱、万村联网等平台操作技能和信息进村入户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信息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队伍更加规范。

  (三)整合资源创新载体服务更全面。

  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整合了万村联网新农村网站、农民信箱服务点、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村便民服务中心、村邮站的功能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开展各类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了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门就能享受到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解决了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为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开发使用12316农业远程智能诊断系统,为乡镇农技人员配备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农民信箱“农技通”等各类信息服务新载体,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四)应用农民信箱平台服务更高效。

  农业信息化关键还是要靠人,农民朋友是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的弱势群体,拓展农民朋友信息获取渠道,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农民,是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为农民朋友拓展信息获取渠道上,我们充分应用为农民量身定做并易学易用的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农民信箱。农民信箱平台的推广应用极大的方便了农民朋友信息获取渠道,缩短了对农服务信息传播距离,为农民获取信息打开了快捷通道。截至目前,我市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已达32888个,启用率达到99.9%。2014年,共审核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5745条、公共信息5236条、农技资料信息36条。利用农民信箱及三个已建二级平台发布个人信件737.8万多封、手机短信1112万条。

  (五)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更完善。

  为了进一步创新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我市通过整合全市主要为农服务资源,于2010年12月创建了12316平湖市为农服务中心。通过设立12316为农服务办事大厅,统一热线号码,统一窗口形象,统一要素调配,构建了农业信息服务大平台。建立了求助服务、党员志愿者服务、农产品产销服务和信息平台服务四大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了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以农技党员志愿者为后盾,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一站式、全程化的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三年多来,中心共组织专家及党员志愿者在窗口坐席值班5120人次,专家下乡现场指导3876人次,党员志愿者下乡服务17455多人次,接待来电来访13156人次,解决各类问题13096多件。通过12316服务平台发布农业技术、政策、行情、招工、预警等各类服务信息4460万条次,促成农产品交易和土地流转交易5520多万元,服务窗口对每项求助事件都详细登记并进行回访,办理满意率达100%。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突显,涌现出了大量服务实例并得到各级媒体的关注,“12316”已经成为平湖服务“三农”的一张金名片,成为农业信息服务的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