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省遂昌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总结
今年5月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局精准跟踪政策导向,第一时间认真谋划,成功获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创建,成为全国10个省(市)共22个试点县(市、区)之一,是浙江两个试点县之一。在农业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我县围绕“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政企合作、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大胆创新,谨慎操作,按序推进,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已建成标准型村级信息服务站89个,举办乡镇、村级信息员培训班4期共181人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服务13.27万人次,代缴各类费用115.32万元,农村电子商务成交额140.89万元;县级12316为农信息服务大厅即将运行,乡镇农技人员专用移动智能终端均已配备到位,农业产业咨询服务团队已组建完成,农业专家应用系统初具雏形,初步构建起“政府+服务商+运营商”三位一体的可持续运行机制。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组织协调。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经商局、民政局、质监局、电信局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遂昌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督查;组织引导电信运营商、平台电商、信息服务商等社会资源参与信息进村入户和农民信箱功能拓展,汇集资源,形成合力。在对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行摸底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县试点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编制了《遂昌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工作计划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203个以上,选配并培育村级信息员队伍203人以上。试点建设内容主要有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12316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与推广应用、农民信箱信息服务能力提升、长效运营机制探索等六大方面。同时,努力突出遂昌特色和创新,打造出一套符合遂昌山区特色,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和推广应用模式。
(二)构建可持续运营机制。一是创新村级站建设机制。按照“政府负责资源整合,提供公益服务;服务商负责提供各类商业服务和通道;运营商综合利用通道整合各类公益和商业服务,为农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服务”思路,实施村级信息服务站政企共建模式,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渠道共用”,全面整合央企、国企、民企、社会团体等六十多家单位服务功能,与政府的推动形成工作合力,由遂昌嘉言民生事务服务有限公司代理,共同推进“行政服务、社会服务、公益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创新村级站运营机制。村级信息服务站整合电力、通信、保险、银行、物流、旅游等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服务资源,为群众办理行政许可、代缴电费、网上代购商品、引进来料加工、进城看病绿色通道等服务,在本村选聘代办员进驻村级信息服务站,开展“打包”服务,向入驻企业收取佣金,实行“羊毛出在牛身上”利益置换模式,增强站点自我造血能力,探索了“不问政府要钱,不向群众收费,不给企业加负担”的可持续路子。同时已初拟了村级信息服务站管理办法,建立村级站登记、备案及管理考核制度,明确公益服务职责、有偿服务内容及标准、法律责任,建立服务规范。
(三)建设为农信息服务体系。一是推进村级站建设。我县切实把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结合农民信箱村级联络点和村级便民服务点,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与嘉言民生公司合作,利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采取政企共建方式,整合涉农服务资源,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新农合、宅基地登记等138项政务服务和农产品代销、小额提现等52项市场服务以及发布农业政策、村务公开、灾情预警等多种公益服务。目前已建成标准型村级服务站89个。二是建立信息员队伍。按照“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标准,扎实抓好信息员的选聘、培训和管理工作。在选聘方面,结合考察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择有初中以上文化,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和互联网,沟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村级服务站信息员,目前每个标准型村级信息站均配备了1名信息员。在培训方面,目前已举办村级信息员培训班3期,共培训137人,培训内容涉及浙江省农民信箱、万村联网的功能与应用、新农村发展和政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便民服务标准化、社会服务规范礼仪等,让信息员既增强了服务意识,又掌握了服务技能,为信息进村入户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人才保障。在管理方面,对村级信息员进行统一管理,拟定信息员登记、备案、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服务质量,引导信息员根据要求积极开展各类服务,传播农业信息知识,帮助农民掌握应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不断提高应用水平。三是建设12316为农服务大厅。已建设完成县级12316为农服务大厅,面积130平方米,服务大厅大屏幕、IPTV机顶盒、电子触摸屏等设备也已配备到位,整合县级原有农技110电话8131110服务热线、12316执法举报热线、浙江农民信箱短信系统、“每日一助”服务平台等为农服务平台(系统)和热线,拟定人员信息、工作职责、办事流程,并将公布上墙,大厅工作人员即将进驻,运营在即。
(四)集成信息服务资源渠道。一是拓展信息服务新渠道。与县电信公司合作,在村级站、乡镇电信营业场所设置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农民信箱“农技通”、12316等农业信息化新产品、新服务的体验区;在12316为农服务中心设置了省农业厅与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农民信箱与进村入户有线数字电视信息化栏目(窗口),将借助其渠道,将农业政务、农技服务信息、农产品商务、信息进村入户等内容通过电视送入农户家中。二是组建农业产业咨询服务团队。已组建覆盖粮油、果蔬、茶叶、畜牧、中药材等5个产业的技术咨询服务团队,团队成员共47人,以省、市、县推广、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为主,同时吸纳部分乡土人才组成,注重应用研究、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的融合。三是加强乡镇农技咨询信息服务。基层农技人员统一配备移动终端,统一安装使用“农技通”软件,并接入农民信箱与12316云呼叫平台,提供农技咨询服务,提高为农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四是强化遂昌县农业网站建设。强化农业信息采集,规范网站信息发布,集合农业信息资源,为三农提供有效信息产品,同时利用农民信箱短信系统和集群功能,强化信息推送,扩大传播途径和范围,逐步实现服务的精准投放。
二、困难问题
我县试点工作在推进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有:一是信息进村入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单位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当前涉农信息资源、系统、要素等的集成与整合还存在一些困难;二是农业农村信息化是一个重大课题,全国范围内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对于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认识还需要不断深化。三是后续经费投入需求大。信息进村入户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稳定的日常运行经费保证。今年部里安排了试点经费150万元,可以初步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任务和要求。但作为基层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组成部分,村级站信息员队伍的稳定和工作能动性的发挥,仍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为保证信息员队伍的稳定,调动信息员工作积极性,必须建立健全信息员权益保障机制,需加强后续经费的投入,使信息员收入、补贴、奖励有来源,保证村级站的长效运营。
三、下步打算
1、进一步推进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完成建设203个标准型村级信息服务站的目标,实现村级信息服务站在全县行政村全覆盖。研究制定村级站管理办法,建立村级站登记、备案及管理考核制度,明确公益服务职责、商业服务内容及标准、法律责任,建立服务规范。
2、全面完成村级信息员选聘培训工作。按照每个村级信息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信息员要求,对信息员开展选聘和相关培训工作。制定信息员登记、备案、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服务规范和管理考评办法。
3、优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乡镇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和完善乡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乡镇农技咨询信息服务。
4、探索信息进村入户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探索与运营企业的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建立“政府+服务商+运营商”三位一体的可持续运行机制,政府负责资源整合提供公益服务,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投入保障机制,服务商负责提供各类商业服务和通道,运营商综合利用通道整合各类公益和商业服务。
相关新闻
- 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经验交流会在南京举行 2018-11-20
- 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架构图 2017-11-03
- 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5-12-24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5-12-24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名单的通知 20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