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进展动态发布系统 > 工作动态

黑龙江省2014年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

日期: 2014-12-22 09:57 作者: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2014年,在农业部和农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积极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农业信息化工作呈现良好局面。

  一、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14年,农业部决定在黑龙江等10省(市)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建设,探索信息进村入户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新模式。我省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运营发展机制,并积极推进,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试点各项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一是村级站加快建设。按照“六有”标准,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资经销店、农村超市、电信服务代办点等,开展村级站建设。600个村级信息站全部完成选址,已建成118个,每个站配备一台采取触摸屏控制、便于农民操作的40英寸智能平板电脑为信息终端设备,加载了惠农公司开发的服务系统,共设有种养技术、价格行情、农业热线等公益服务,小额贷款、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三务公开、求医问药、用工信息等便民服务,农技培训、文化生活等体验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服务等20个功能板块,基本覆盖了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二是信息员队伍加快组建。在双城、方正两县开展村级信息员的筛选,信息员优先从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商店主、农企经理、农民合作社领导中选聘。组织双城、方正、五常、尚志、木兰、道外的100名农村信息员,参加了福建兰田村、江苏华西村、黑龙江兴十四村的信息进村入户专题培训班,组织双城、方正的农村信息员参加了江苏盐城信息化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村级站信息员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意义、模式的认识,提高了服务农民的能力。为使方正、双城118个已建村级信息站信息员对服务流程、终端功能、考评奖励机制的了解,12月8-12日组织惠农公司及服务商对信息员进行了集中专项业务培训。同时以信息员熟练掌握平台功能为标准,根据信息员需要,由益农信息社区域运营助理随时对信息员开展一对一的培训。三是“12316平台加快整合。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12316服务模式和流程进行了专门研讨,确定了发挥现有资源作用,依托哈尔滨市已建12316平台建设呼叫中心的思路。目前正与哈尔滨市农委协调配合,组建专家和农技人员服务队伍,推进公益性服务资源和电话、短信、网站等服务渠道整合。与通信运营商沟通,推进农技人员手机服务终端配备、村级站12316直拨电话接入和免费WiFi环境提供等任务。四是运行机制加快建立。会同哈尔滨市、惠农公司,制定了益农信息社和信息员管理考评方案、工作职责、服务承诺和信息员培训方案。政府与运营企业的分工协作机制、企业间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信息员的奖励补偿机制、政府扶持与企业投资的多元投入机制以及村级信息站运营模式正在摸索总结中。五是工作氛围逐渐形成。8月8日,省农委在双城市周家镇举行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启动仪式,现场观摩了3个分别依托农家店、农资店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的信息站,站点代表性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10月31日,与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举办了信息进村入户服务招商活动,到会金融、保险、通信、医院、院校、电商等服务商56家,签署框架协议企业15家,达成意向性合作企业25家。通过多种活动的举行,形成了推进试点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投入运行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长期以来农产品“种强销弱”的问题始终制约着我省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产品流通的融合,进一步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宣传展示我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省农委与省联通公司签署了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同开发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协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方共赢”的原则,在省级财政没有投入的情况下,与省联通公司共同开发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为确保平台可持续运营,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凌之迅公司负责平台的运营,现已完成平台软件系统开发、硬件设备采购、系统集成和商户、产品信息采集、审核、实地考察等工作,与银联支付、物流配送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进驻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数量70余家,产品包括粮油、山特产品、水果蔬菜及加工品、乳及乳制品、蜂产品、畜产品及加工品、水产品及加工品、酒水等240多种。目前正在进行试运行,力争年底前举行开通仪式,全面运行平台。

  三、12316综合服务平台稳步发展

  进一步扩大12316短信覆盖面,成功与农业部12316短信平台对接,短信用户达到8070人。预计到年末,发送农产品供求、价格、生产、气象等服务短信30万条人次,累计95万条人次;指导农产品产销和备春耕生产,播发农业视频信息200期,累计达1843期;通过龙广乡村大市场节目,在线播报市场信息52期, 1.2万条,累计达到393期,10万余条;编发农产品市场分析报告42期, 350余期;通过黑龙江农业信息网发布农业信息31万条, 500余条。

  四、组织参加展会拓展视野

  6月11-12日全国农业物联网成果交流活动在天津举行,为宣传我省农业物联网发展成果,学习国内先进经验,组织黑龙江惠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电子计算中心、哈尔滨贯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呼兰区大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加了成果交流,惠农公司、农垦计算机中心、贯中科技进行了现场展示。10月25-26日,农业部在青岛农交会期间举办了农业信息化专题展暨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活动,活动以“信息化与现代农业”为主题,重点展示农业信息化研发成果,推介信息化成熟解决方案,针对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云计算与大数据、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溯源等内容开设专题论坛,组织有关市(地)农委、县(市)农业局和企业参加高峰论坛和专题论坛。

  我省农业信息化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重视,今年省政协提案《关于互联网推动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的提议》,被列为省政协杜宇新主席的督办提案,杜宇新主席省农委提交的《关于我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上批示“运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农业,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服务,方向正确,前景广阔。如能吸引国内有实力的专业公司参与进来,可能会走得更快一些”。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在余欣荣、陈晓华两位部长的联名信上批示“忠林同志:请按余、陈部长的指示精神抓好落实。同时归列为试点的县市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点县,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省农委主任王忠林4次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作出指示,要求按照部里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总体看我省农业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表现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与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距,尚没有建立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二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全省农村信息服务站点不足,专家队伍和信息员队伍不稳定,机制不灵活,制约了信息的进村入户。三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滞后。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工作进展缓慢,前瞻性、指导性的农业信息开发不足,分析预测性信息深度不够。农业信息的数量、质量和实用性与领导宏观决策的需要和农民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四是信息技术应用滞后。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农业部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创新工作,把我省农业信息化工作提高到新的台阶。

  一是继续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进一步引进有实力的服务商参与,丰富服务功能。推进12316服务平台的应用,为农民提供便捷、准确的农业公益性服务。开展信息站运营培训,确保信息员熟练开展服务。研究探索运营机制,确保运营主体、服务商和村级站的多方共赢。进一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总结经验,完善机制。

  二是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高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运行效率,加大平台的宣传,提升知名度。

  三是稳步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按照我省“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开展物联网试点示范,选择规模大、基础好的水稻育苗、蔬菜棚室生产、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