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进展动态发布系统 > 工作动态

吉林省2014年信息进村入户进展情况总结

日期: 2014-12-22 09:56 作者: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我省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十个试点省之一,并于今年5月下旬参加了农业部在福建南安召开的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现场部署会,目前,我们省主要选择在双阳、伊通两个县市,重点围绕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12316标准化改造、组织管理与运营机制创新等方面,大力推进农业公益服务、电子商务、便民服务、培训体验服务等进村入户试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进展情况

  (一)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情况。按照部里关于村级信息服务站“六有”建设标准,在原有村级信息服务站基础上,目前,双阳区已经完成全部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室内外标识牌匾制作完成正在安装过程中,区级三农综合服务资源平台已经建设完成,目前可提供四大类52项服务;伊通县已经完成标准化信息服务站建设20个,县级三农综合服务资源平台软件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到12月3日,建设场地已经落实,硬件设备已经采购完毕,系统正在集成调试中,其余服务站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同时,还制定村级站管理办法和信息员管理办法及服务规范,制定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信息员培训情况。按照两个试点县情况,共需培训农村信息员320人。今年下半年,组织两个县40名信息员参加了福建省兰田村培训,11月13—19日双阳区举办了全部信息员参加的培训班,12月12日起,伊通县将分两期举办信息员培训班,完成所有信息员培训工作。村级网页正在进行开发中。

  (三)开展12316改造升级及搬迁准备工作。结合我省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农业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整合有关资源,改造建设集12316电话语音、手机短信、广播电视、农业网站、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服务于一体的吉林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农综合服务平台总体建筑面积5300平米,目前正在进行平台前期装修工作,力争春节前装修完毕。

  二、村级站服务成效及商业运营模式

  我省村级服务站开展的主要服务内容有公益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便民服务,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2014年全省共发布各类供求信息5000多条,农业电子商务成交化肥1.5万吨,远程医疗挂号120多例,医疗咨询15000多例,动植物远程视频诊疗1200多例,目前村级站服务内容基本可以满足农民需求。在村级站运营上,为解决村级站长效发展机制和发展后劲问题,从2011年开始,我们把电子商务和便民服务引入村级站,其主要运营模式是,在电子商务方面,村级站通过为农民在省农委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上为农民代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厂家按照订购数量给予村级站一定的服务费和短途运输费,给村级站带来一定的收益,在便民服务上,村级站通过给农民提供小额提现、代缴话费和出售电话卡等方式由银信部门和运营商给予一定的代理费用来获取一定的收益,2014年最多的一个村级站通过以上服务获得5万的收益。目前全省具备电子商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的村级站平均每个站的收益在3000元左右。

  三、具体做法、经验、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一)具体做法。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农委主管领导为组长、有关运营商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农委有关处室、试点县政府主管领导、试点县农业部门为成员的进村入户领导小组,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各自的工作职责。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过程中我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先后召开两次主任办公会,研究落实建设资金,目前已落实专项建设资金580万元。二是建立督导检查机制。我委与有关运营企业联合组成督导组,从试点县村级站点选择、信息员遴选、县级资源平台场地选择、信息员培训、标准化站点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督导检查,确保站点选择符合保准、信息员素质有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实际,村级站点有做用。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一方面,福建会议以后,我们马上向委主要领导汇报了陈部长讲话精神和部里的总体部署,同时向省政府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尤其是部长信之后我省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副省长隋忠诚对进村入户工作都做了重要批示,同时召开了由试点政府领导参加的工作部署会,使领导重视落实到行动中。另一方面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文化大院活动的时间及信息员培训的机会向广大农民宣传信息进村入户可以给他们提供哪些服务,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他们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可以为他们提供哪些便民服务等,提高农民对信息进村入户的认识,使村级站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几点体会。一是政企合作已经成为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以产业化思维谋划和推进农业信息化是我们省加快信息进村入户的一条基本经验和工作方法,通过与通讯、金融等企业合作以及扶持培育信息化龙头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研究市场需求、提供信息服务通道和手段、开发推广信息产品、拉动信息消费,有效地破解了政府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不活等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12316平台建设、信息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电子商务试点等项工作,都采取了政企合作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公益服务与增值服务相结合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中不可或缺。通过在开展公益服务中引入增值服务内容,以公益服务带动增值服务,以增值服务促进公益服务,实现公益服务与增值服务良性互动、协同发展。几年来,我们在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中,相应增加了电子商务服务内容,以电子商务收入补充服务站运维资金的不足,保证了服务站持续运转和发挥作用。三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多种资源聚合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重要支撑。实践证明,针对农民不同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需要多个部门、多种资源、多条手段合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几年来,我们通过组建农村信息联盟,吸纳社会多部门共同参与,开发不同信息服务产品,建设信息化示范县和示范村,促进服务落地、应用结果,取得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四是注重创新发展将不断焕发信息进村入户的生机与活力。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地研究新技术、新手段、新需求,开发出更加简便、实用、低成本的农业信息服务产品,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需要,促进信息进村入户与时俱进更快发展。多年来,我们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过程中,不断由最初单一的网站服务向12316综合信息服务拓展、信息服务向生产经营信息化技术应用拓展、农业信息服务向农村社会全领域信息服务拓展,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服务内容,拓宽了信息服务手段,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三)存在困难。尽管我们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农业信息化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比,还有一些如认识不到位、人才技术力量不足、适用性服务模式不多、市场化支撑作用不突出等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尤其是试点县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信息化引导资金投入机制。

  (四)有关建议。建议部里一是整合有关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谋划信息化建设大的项目,通过项目拉动信息进村入户进程;二是加强培训。信息进村入户关键是人才,尤其是农村信息员队伍培养,无论我们手段多先进,资源多丰富,没有一直优秀的农村信息员队伍,我们的信息服务很难落地;三是部里在安排资金时,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尤其是进村入户资金应安排一部分硬件设备采购资金。

  四、明年工作安排

  一是全面改造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为农服务的能力。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密切与联通、移动、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全方位、深度合作,整合分布在不同地点、使用多个服务号码、不同专家团队支撑的各类为农服务平台资源,在省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大楼建设一处包括语音平台、短信平台、网站平台、媒体平台、手机客户端(远程视频、易农宝等)等在内的、多功能的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改造后的平台将实现与国家中央平台无缝对接。二是扎实开展农业大数据建设,提升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应用能力。以应用为导向,超前谋划和深入推进我省农业大数据建设。围绕农业行业管理、生产主体需求和农民致富需要,通过加工整理12316、12582信息服务形成的大量数据信息,整合有关农业行业部门业务管理数据信息,重点开发农户基础信息、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查询、农情统计管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业气象等系统,整合各类为农服务平台资源,在省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大楼建设包括省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农村资源数据中心、农业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信息化宣传展示中心等在内的吉林省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领导决策、生产管理、市场预警提供服务支持。三是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引入淘宝等大型电商企业资源、在农村建设一批标准化村级信息服务站(网店)、培训一批懂信息会操作的农村信息员、探索电商服务与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和信息服务相结合的全链条运营模式,做大农资下乡电子商务平台和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购买到货真、价实、放心的农资产品。完善好汇购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探索与省内大型农资生产经销企业合作建设专用农资电商分平台。引进投资,用市场化的方式探索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强大、特色显明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村电商网店),打造吉林农业电子商务与农业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全年力争实现化肥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交易量突破5万吨。同时,积极探索运营好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特别是要严格遴选上线农产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到从生产、加工到仓储、运输等全程可追溯,确保消费者利益和提升我省农产品品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