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4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打算
按照有关要求,现将我省2014年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打算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我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按照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农业信息化基础条件,我省选择鹤壁市浚县和三门峡市陕县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实行整建制推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计划在年底前两个试点县建设716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在前期开展调研、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协调各方资源、科学选点和选聘信息员等工作基础上,目前,我省已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470家。其中,鹤壁市浚县建设完成村级信息站360家,三门峡陕县建设完成村级信息站110家,其余246个村级信息服务站12月中旬前建设完成。已对三门峡、鹤壁的800多名意向信息员、站长进行了6次集中培训和个别上门培训及远程视频培训。总体上看,我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合理规划,抓好村级站建设。按照农业部试点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我省村级信息服务站分为四个类型:中心站、标准型、专业型、简易型。其中,中心站数量为2个(每个试点县1个,两个试点县共计2个),标准站占村级信息服务站总数35%,251个,专业站占45%,320个,简易站占20%,143个。并根据实际功能需要,对每一种类型的村级信息站的面积、信息员设置、内部配置做出详细规定。
1、中心站功能:负责本区域内各站的服务管理、物流配送和对本区域内新经营主体的指导服务及对本区域内开展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至少有2名从业人员,配置一台55寸大屏幕电脑播放机,1台32寸电脑触摸机,32寸安卓电脑播放机,2部翼农手机,2个柜台,3个货架,1台POS机,一部12316热线电话机,一套应用服务客户端,均可具备所有服务功能,起到“指导,服务,培训,物流,分销,展示六项功能。
2、标准型站功能:向区域内的农民提供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每4个行政村至少建立一家标准站,该站需可用营业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有2个从业人员,可配置一台55寸大屏幕电脑播放机,1台POS机,1个柜台,2个货架,2部翼农手机,,一部12316热线电话机,一套应用服务客户端,可以达到展开“买,卖,代,推,缴,取“六项业务。
3、专业型站功能: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由带头人围绕生产经营活动为成员提供专业服务。面积30平方以上,1台POS机,,1个柜台,1个货架,,一部12316热线电话机,2部翼农手机,一套应用服务客户端,在选点上应该倾向于合作社,大型种植户和养殖户等专业性强的合作伙伴,需要专业人员2名。
4、简易型站功能:主要向农民提供便民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每个行政村至少建立一个简易型益农信息社,要求有一名信息员,房屋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以村庄中心的超市或农资店为依托,可配置1台POS机,,1个货架,一部12316热线电话机,1部翼农手机,1名信息员,一套应用服务客户端,可以开展基本的六项业务。
(二)整合资源,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一是按照《河南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工作部署,我们制定《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河南试点工作培训计划》,由河南省农业厅牵头,利用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培训基地,通过举办农村信息员专题培训班、上门培训、远程视频培训及传帮带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员培训,计划举办培训班十二期,累计培训1040人,培训内容从农业信息化的定位及含义到信息的收集、处理、图片上传技术及农业相关政策、法规、农产品信息查询等。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农业部举办的村级信息员培训班。三是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项目资源,开展村级信息员培训。四是试点市、县协调各方面资源,开展村级信息员培训。三门峡拿出50万元用于购买电脑和村级信息员培训,累计培训人。
(三)注重可持续,探索村级信息服务站市场化运营机制。为确保村级信息服务站能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考虑在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资源、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基础上,依托农村实体经营店现有条件,拓展服务功能,调动村级信息员积极性,委托专业信息服务商经营,推动村级信息站市场化运作。一是采取加盟方式开展业务。选取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农资店、小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签加盟协议,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扩大其经营范围和影响力。村级信息服务站运营前两年不收取任何费用,以降低其成本。二是保障村级信息站一定收入。除了提供政策法规、农技推广等公益服务外,通过“买卖推缴代取”等收取一定服务费,调动村级信息员积极性。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村级站站长和信息员进行培训,完善考核奖励制定,根据各村级信息站的运营状况,对信息员进行奖励和适当补贴。四是运营商的收益问题。运营商通过开发推广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服务移动终端等,根据业务量,与商家及电信运营商等沟通协商抽取利润。
(五)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村级信息服务站运营管理。按照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指南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完善了村级信息服务站选点、加盟、信息员申报表、信息站登记表等制度及流程;建立了村级信息服务站工作职责、信息员工作职责、信息站服务公约、信息站服务清单、监督考核等制度,规范村级信息服务站运营管理。
(六)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做好风险防控。一是在村级信息站建设运营方面,制定一系列工作制度,对村级信息服务站建站流程、运营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有效的杜绝了资源浪费和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二是与鹤壁农信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委托建设协议,明确权利和义务,并对试点过程可能存在假冒伪劣、产品投诉、质量安全、债务纠纷等问题划定责任主体。
二、难点
(一)选点困难问题。由于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薄弱,信息人才短缺,农民对信息进村入户认知度普遍较低,在选点过程中存在一个点频繁沟通,难以确定建站细节,站点农民反映情况种类繁多,加之村级信息站建设数量多,造成试点过程中,在选点过程中发费较多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二)资金投入问题。由于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数量多,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薄弱,加之村级站建设内容多、任务重,部里虽然提供了300万元的引导资金,省、市、县也争取了700万元资金支持,但在村级信息服务站设备配置、门头制作与安装、系统开发、日常运维等方面投入较大,还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比如,在三门峡陕县制作和安装一个门头需要投入平均近4000元。另外,由于工作量大,基层财政相对困难,试点县反映缺乏工作经费。
(三)第三方资源协调难,资源整合不够问题。从目前已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运营情况来看,由于金融、电力、医疗,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等服务涉及部门利益,资源协调整合比较困难,进驻村级信息服务站的部门和企业数量还不全不多,村级信息服务站所开展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业务交易量还相对较低。
三、有关建议
(一)建议部里和国家财政进一步加大信息进村入户投入力度。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和有益探索。除鹤壁市、三门峡市外,我省的郑州市、濮阳市、平顶山市等省辖市对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很重视,积极性也很高,建议部里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明年进一步扩大我省试点范围,并加大投入力度。
(二)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标准化建设。信息进村入户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加之涉及部门多、服务内容多、各地标准不一等,建议部里统筹考虑,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建站标准、工作规范等,确保信息进村入户扎实有效推进。
(三)建议将鹤壁(中国)农业硅谷产业园作为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信息员培训和呼叫中心基地。中国(鹤壁)农业硅谷园是由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公司前期投资1.3亿元,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职能控制为核心,集农业高科技研发、中试、推广、服务、培训为一体的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农业云计算中心、呼叫中心、农业物联网研发中心、现代农业商学院、农业物联网综合支撑服务平台和“新农邦”电子商务平台等,交通便利,设施完备,技术力量雄厚,适宜承担大规模信息员培训和开展“三农”呼叫服务。
五、2015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村级信息站服务功能。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与金融、电力、卫生等部门沟通协调,整合涉农信息资源,积极争取更多的服务内容嵌入到村级信息服务站,不断增强村级站服务能力,推动信息站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二)总结我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经验。在2014年鹤壁市浚县、三门峡市陕县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我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在2015年试点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三)扩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范围。结合2014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经验,综合考虑我省各县域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采取市、县农业部门申请,省农业厅综合审查的方式,选取条件更为成熟的市、县,作为2015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
(四)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总结2014年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运营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村级信息服务站管理办法、信息员管理办法及服务规范等机制,逐步形成以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指南为基本要求,涉及“益农信息社”工作职责、“益农信息员”资格与工作要求、村级信息服务站的监督与检查制度、村级信息服务站站长的考核与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的工作规范体系。
相关新闻
- 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经验交流会在南京举行 2018-11-20
- 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架构图 2017-11-03
- 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5-12-24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5-12-24
-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名单的通知 20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