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进展动态发布系统 > 工作动态

甘肃省2014年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打算

日期: 2014-12-22 09:47 作者: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我处按照厅里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重点任务,团结协作,认真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农产品监测预警、市场流通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好农业统计调查工作

  一是及时、准确地开展调查工作。认真落实农业部要求,汇总上报了2014年农、牧、渔业统计半、年报,物价成本月报,畜牧价格、蔬菜生产者价格周报,夏粮夏油、春小麦产量预计等调查统计工作。多次与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农村处、省统计局农村处沟通、联系、协调相关农业农村统计数据。

  二是加强统计调查人员培训。派员参加了2014年农业部统计员培训会。组织召开农、牧、渔业统计业务培训会,对14个市(州)、37个畜牧价格监测县、19个基点县的统计员和全省近80名农牧渔业统计员进行了培训。

  (二)抓好农产品市场预警分析工作

  一是加强大宗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对生猪、蔬菜、洋葱、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的市场供求、价格变化进行分析,撰写了《春节后农产品价格运行分析》和《大宗农产品价格运行情况报告》等材料,及时报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发改委。

  二是积极开展热点问题调研。针对猪肉、中药材、洋葱价格波动较大情况,我们加强日常监测,及时收集数据,发布《农产品价格周报》,并会同主产县开展实地调研,专题上报《产销形势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抓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

  一是督导做好国家级定西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工作。通过多次督导和协调,定西国家级马铃薯批发市场建设主体已确定,由定西辛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具体建设和运营,计划总投资16亿元,分三期完成建设任务。第一期工程已于今年4月开工,目前正在进行拆迁、交易区、4座封闭式大型交易棚和管网布设等建设工作。

  二是做好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的筹备参展工作。成立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参展方案并下发市州。召开甘肃展厅设计方案评审会,参加了农业部设计方案评定会并通过审定。10月25日至28日,组织省内38家企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参展,甘肃展团获“优秀组织奖”和展厅“设计银奖”。我省天水“花牛苹果”等6个产品获“金奖”。组织参加了湖南、陕西等省份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另外,主动与有关市(州)、单位协商合作,参与筹办了“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

  三是做好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充分利用甘肃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组织省内运销大户到已开设的甘肃农产品广州窗口加强销售,实现产地与终端市场对接,促进甘肃农产品外销。去年,甘肃农产品展示展销广州窗口销售额为2370万元,今年销售额预计近1亿元;组织白银农产品营销企业,在北京开设高原夏菜直销点,与北京十八所高校签订了供菜合同,月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四是做好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更多甘肃农产品出口的谋划论证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总体要求和第五调研组的具体安排,对我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困难及促进我省农产品出口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并分别向王省长、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农业部外经中心上报了《关于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扩大我省特色农产品出口的调研报告》。5月份,组织我省企业考察团对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进行了农产品对接和宣传推广活动,效果良好。

  五是成立甘肃省农产品市场协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4月21日,召开了甘肃省农产品市场协会成立大会。共有团体会员30家,个人会员3人(会长1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人),全体会员审议通过了协会章程、会费缴纳办法,并以举手表决的形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及协会领导机构,韩临广副厅长当选甘肃省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甘肃省农产品市场协会是全省农产品市场自愿参加,共同组建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其宗旨是:推动农产品市场发展,加强行业信息交流,更好地为农产品市场服务。

  (四)抓好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

  一是做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我省被农业部确定为信息进村入户五个试点省之一。按照农业部要求,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前期摸底,确定宁县、甘谷县为我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计划建设600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其中标准站350个、专业型150个、简易型100个。指导试点县与甘肃电信、北京农信通、福建世纪之村等企业积极沟通,签订合作协议,引导运营企业和服务商参与,共同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工作。目前,两个试点县建成村级示范站60个,已培训村级信息员1200余名次。积极探索可持续运营机制,初步在村级信息服务站示范站增设了通信代办,农资、生活用品代购,快递物流配送等市场化服务。

  二是做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去年11月,我厅与兰州银行签订了“共同推进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一个服务三农、汇集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以及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保护标志及优势特色农产品。经过5个月的努力,平台4月底试运行,5月初正式对外运营。目前入驻甘肃农产品在线经销企业1000多家,经营20大类,3000多个农产品。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月销售额60万元左右。

  是完成了项目审报和管理工作。组织申报了2015年农业信息预警、生猪监测统计、农产品市场监测、农产品营销促销和“三电合一”等项目;指导实施了2014年农产品预警、农产品营销促销等项目。

  二、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监测预警人员少,专业知识、分析能力有待加强,市场分析预见性需待提高,运用市场信息引导生产、指导销售的能力还比较弱。

  (二)组织大型农产品促销、营销活动的经验不足,方法不多,应急处置农产品“卖难”突发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项目、资金少,投入不足,农产品促销经费短缺。

  三、2015年工作打算

  (一)市场方面

  1、市场建设。继续督导做好国家级定西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工作。目前,市场一期工程建设已经逐步开始。最大的困难是需要农业部和省上解决部分市场建设资金。我处将继续跟踪进行协调和督办工作,实现早完工、早见效。

  2、展会推介。一是协助筹备定西马铃薯大会。做好与农业部的衔接,邀请农业部领导出席开幕式以及与定西市的协调衔接等任务。二是组织参加农业部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完成省上领导邀请、甘肃展厅设计制作、组织企业参展和“金奖”农产品评选活动等工作。三是适时举办高原夏菜、苹果、洋葱等甘肃特色农产品在外省的产销对接会、宣传推介会。四是协助各市(州)做好地方性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

  3、出口营销。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推动更多的甘肃农产品走出去。充分运用好我厅在霍尔果斯口岸设立的甘肃农产品出口中亚服务平台,及时将中亚国家农产品流通的相关信息和商机反馈给我省农产品流通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组织省内农产品企业参加中亚、俄罗斯及欧洲国家食品博览会,力争将我省脱水花菜、苹果汁、番茄酱直接出口到俄罗斯和欧洲;争取在中亚国家开设甘肃农产品批发点,逐步解决过分依赖外商销售网络,造成甘肃农产品出口利润微薄和农产品营销主体分散、规模小的问题。

  4、应急促销。当突发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鲜活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时,一是及时与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联系,组织动员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骨干经销商赶赴产区贸易洽谈、集中采购,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二是组织省内运销大户到已开设的甘肃农产品外销窗口和全国大型农产品市场加强销售,实现产地与终端市场对接,努力解决卖难。三是加强与公路、铁路、质检、海关等部门协调,全力做好运力保障。

  5、其它工作。一是做好“十三五”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做好农业部定点市场的申报、认定和管理工作;三是做好农产品区域品牌申报及品牌宣传推介工作;四是做好“菜篮子”工程建设协调工作;五是做好“兰洽会”会务接待工作。

  (二)信息方面

  1、调查统计。组织召开全省农、牧、渔业统计工作培训会、年报审核会和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分县资料卡片汇总会,及时准确的完成统计调查和审核上报工作;

  2、监测预警。定期撰写《农产品产销形势报告》,分送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强热点问题跟踪调研工作,提前研判、发布预警信息,积极应对农产品价格异动、滞销、“卖难”等问题;指导完成2015年农业信息预警、生猪监测统计、农产品营销促销等项目。

  3、电子商务。一是加强与兰州银行的合作,发挥政策引导优势、形成省市县联动,组织更多的企业和甘肃名、优、特农产品入驻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和推广,进一步提升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通过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在有条件的村级信息服务站,逐步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民网上购物等电商服务。

  4、信息化。一是继续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主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督导运营企业整合、运营市场化服务,在标准站开展为村民代购生产资料、生活用品;销售本地农产品、休闲农业旅游预订;便民公益、市场信息对接;村民代缴话费、水电费;村民代理租车、火车订票,彩票中介业务和物流配送包裹,信件和小额取款等市场化服务。二是组织申报2016年有关信息化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