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基本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努尔巴格村

日期: 2006-09-11 14:08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 【字体: 打印本页

  (一)基本情况

  1、自然状况。努尔巴格村成立于1984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县城以北、尉犁镇西部。土地总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70.8亩。努尔巴格村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温差悬殊,温度年、月变化大。最冷月份与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相差36℃左右。一天之内的气温变化差平均可达17-18℃。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夏季燥热,春季升温迅速而不稳定,秋季降温剧烈。年平均气温18.5℃,年均日照248天,无霜期平均185-210天,年均降水量30-150毫米。积雪少,积雪期短。

  2、人口和组织状况。截止2005年底,全村共有281户、2230人。有维、汉两个民族。现有村民小组1个,党支部1个,党员10名,团员9名,基层组织建设配套齐全,有办公场所,面积为308平方米,砖木结构平房。

  3、经济状况。努尔巴格村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以畜牧业和林果业为辅。2005年,棉花播种面积536.8亩,总产量77.8吨。年末牲畜存栏数1146头(只)、家禽1000只;林地总面积37亩,果园面积430亩。2005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30元。

  4、基础设施状况。努尔巴格村现有闸口13座,涵洞2个,机井3眼,防渗渠4.9公里,拥有农业机械31台(套)。

  努尔巴格村属典型的城中村。2005年底,尉犁县委、县人民政府执行“城市村平房改楼房”计划,根据努尔巴格村多数农户意愿,结合村“两委”班子研究结论,决定在国道218线以东、北距县城3公里处重新选址,统一规划建设努尔巴格村新居民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已投入120余万元用于新居住点建设,建造农民抗震安居房120余户,完成了2.1公里乡村道路基础工程。

  5、公共事业发展。努尔巴格村现有1个广播站、1个文化室和1个远程教育室。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二)区位分析

  努尔巴格村与相邻的兴平乡达西村、昆其村、统其克村一起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西实验区。实验区四个村是尉犁县的传统农牧业区和经济强村。经济结构以农牧业为主,集体经济实力、农民人均收入和整体富裕水平,在巴音郭椤蒙古自治州居于前列。

  这四个行政村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治安状况良好。基层基础工作扎实,管理民主,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妇联组织的凝聚力较强,具备加快发展和发挥示范作用的条件。广大干部和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迫切,热情较高。特别是达西村已在全疆、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多机遇。

  努尔巴格村在达西实验区四个村中,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小,经济水平最低。经过建设,其经济增长和社会变化幅度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作用会更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耕地面积小制约了农业生产规模。同时,农户圈养牲畜,因无草场,饲料要靠外购解决,饲养成本相对较高。

  2、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种覆盖率较低,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产品档次不高。农民培训活动普及不够,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3、农业用水效率低。棉田现基本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4、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缺少产后加工处理,产业链条短,专业化合作组织没有形成,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的居民小区内尽管已完成了部分房屋的建设,但水、电、气尚未接通,路面也未硬化。老居民区内村民房屋老化,无文体活动设施,绿化率较低,养殖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旱厕尚未改造。

  (四)发展需求

  通过与县乡干部座谈,以及对150户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对60户农民进行访谈,努尔巴格村新农村建设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产业发展方面,60%的村民认为最急需发展的产业是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养殖业,其次是蔬菜大棚。

  在基础设施方面,83.7%的村民期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变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科技兴农方面,97.6%的村民最想得到新品种、新技术。

  在生态建设方面,68%的村民希望集中建设沼气工程,利用太阳能,降低能源费用。增加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整体环境质量。

  在配套设施方面,93.8%的村民希望通过建设文体活动中心等,丰富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