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湖北省荆门市:做好种养结合文章 综合防治养殖污染

日期: 2016-12-28 15:14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荆门市是畜牧业大市,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超过34%,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灵活运用“加减乘法”,探索出了一条绿色种养、种养结合、结合增效,畜牧生产与生态循环互促共赢的发展之路。

  一、做好加法,强化绿色种养引领

   一是生态立市“加”关注。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列入生态立市“八大行动计划”进行重点推进;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政策项目“加”支持。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典型示范项目纳入国家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政策补贴范围,2014年以来,利用中央补助资金548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4.82亿元,对全市359家重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治污减排改造,推动COD、氨氮分别削减8000吨和1280吨。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力度。以“增牛羊、稳猪禽,促结构优化”为重点,加快发展绿色草食畜牧业。坚持种业先行,努力打造“华中地区肉牛种业中心”,打造全省唯一的地中海奶水牛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原种安格斯牛繁育基地和华中地区最大的原种西门塔尔牛繁育基地。今年三季度,全市牛、羊存栏量分别增长5.4%和13.8%。

  二、做好减法,升级种养结合引擎

   从优化养殖布局、完善标准化体系、规范消纳配套等方面入手,提升种养结合水平。一是“减”不合理布局。完成了全市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划定工作。启动了天门河、竹皮河等重点水域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低小散”养殖向规模化、生态化转型。推进规模养殖场进园区,通过统一规划、集中治污,确保园区养殖总量与周边种植业相配套,全市现已规划“新养殖小区”5个,设计生猪养殖量12万头。二是“减”落后技术模式。重点是推进处理工艺的改进优化、先进技术的引进替代和治理模式的发展探索。大力推广干湿分离、雨污分离以及自动刮粪、皮带传粪等清洁化生产技术工艺,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总量,今年全市共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42个,总数达734个。引进“1+1=0”粪污室外发酵床模式替代室内发酵床技术,即1个养猪场配套1个有机肥场,养殖与粪污发酵生产有机肥环节分离,整个养殖过程无废水排放,有效解决中小规模猪场治污与利用难题。综合比较治理成本和成效,摸索将过去直接照搬工业污水处理模式进行养殖污染治理的思路,逐步向种养结合方向调整。三是“减”不匹配消纳。重点是培育养殖业新型经营主体,解决消纳通道问题。一方面,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种养循环单体。如昕泰果蔬合作社流转土地1万亩,发展果蔬种植和休闲采摘,专门配套养殖1500头黑猪和1万只生态鸡,养殖粪便沼液全部施于果蔬基地以提升口感品质。目前,全市拥有这类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型家庭农场1325个。另一方面,培育新型治理主体,开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等服务。全市现已配套发展有机肥厂32个,年处理畜禽粪污170万吨;发展区域性粪污收集与水肥一体化灌溉合作社8个,覆盖果蔬种植面积2.6万亩。

  三、做好乘法,放大结合增效引力

   充分挖掘种养结合的生态、经济效益,吸引和促进养殖业回归农业大循环。一是明确“以地定养、以养肥地”配比。将消纳面积作为新建养殖场的“绑定条件”,按照“1亩耕地承载5头猪当量或1亩设施菜地承载10头猪当量”的标准配套消纳面积。依据养殖规模,重点推广“雨污分流+干清粪+有机肥或发酵还田利用+污水厌氧发酵+污水还田利用”、“雨污分流+粪污储存+沼气工程+还田利用”、堆积发酵腐熟后还田利用等就近结合、就地利用模式。对消纳面积不足的老旧养殖场进行粪污分散收集、统一处理或逐步退出。二是推广“草畜配套、以养定种”模式。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强化粮-经-饲统筹布局,围绕草畜配套、以养定种,有计划的发展饲料作物和饲草业。主推“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机械化收贮-规模化养殖”的“草畜配套”模式、“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牛羊养殖场-沼气-种植饲草”或“养殖场订单收购饲草-养殖-有机肥-种植牧草”的“以养定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荆门中冠羊场养殖肉羊2000只,种植人工草地3500亩,自身和周边养殖场粪污经吸污车运送、沼液管网浇灌可辐射1000亩草地的水肥利用,成为全省南方草地种养结合的典型代表。三是培育“产业融合、效益倍增”示范。因地制宜推广“牛-菇-稻”、“猪-沼-菜(果、林)”等生态循环模式,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荆门华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牛粪6000吨,其100亩葡萄基地年消纳干牛粪100吨,年采摘纯收入20万元;1.2万平方米双孢菇基地年利用牛粪650吨,产双孢菇300吨,产值300万元;其余牛粪沼液全部作有机肥施用3000亩草地。全市共培育华中农业循环园、“金农谷荷园”等休闲采摘、旅游观光、融合发展示范点21个。

                   荆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