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垦:以深化农垦改革为契机 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自2009年以来,宁夏农垦先后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改革,通过重组、股份制改造、联合联盟联营,着力推进企业化、市场化、集团化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构建了符合现代农业制度的集团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出了农垦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一、抓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增强示范区发展活力
宁夏农垦与全国各省区市农垦一样,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社会性和企业特征,垦区按照先化解矛盾、消化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过渡的改革路径,梯次推进农垦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发展,建立了集团管理体制,推进母子公司成为市场主体,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剥离移交社会职能,示范区生产经营由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经营模式向农场集中管理、职工分户经营过渡,在重组的25个专业公司(农场)逐步推行“六统一”的管理模式,视线里由管理型向经营性的转变。
二、抓土地经营,资本化运作,增强示范区内生动力
农垦拥有丰富的国有土地资源,且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但由于历史等各种客观原因,农垦经济社会负担重。垦区通过盘活土地资源,推进土地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进程,激发出土地资源内在的巨大潜力,不断提升农垦企业经营主体的资产资本容量,增强农垦企业经营主体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自治区政府批准农垦将118.2万亩、总价79.9亿元的土地注入农垦集团,转增国有资本金,使农垦的总资产达到140亿元。采取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方式,发行宁夏第一支农业企业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8亿元,为示范区葡萄、奶牛等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
三、抓金融资本,创新服务,增强示范区整体实力
通过探索出集团公司担保、引进资产公司入股、家庭农场五户联保等多种有效融资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一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开展订单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构建起了以专业化公司为龙头的产业化生产体系。贺兰山奶业公司与蒙牛、伊利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西夏王酒业集团公司形成了葡萄基地、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化的产业链。二是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小城镇,发展服务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平吉堡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玉泉营葡萄小镇、巴浪湖回乐小镇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三是充分发挥农垦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的优势,由专业化公司统一组织,通过专业化公司垫资保费等方式,实现大面积参保,种植业投保面积达90%以上、养殖业投保80%以上,最大限度的享受国家和自治区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
四、抓对外合作,示范带动,推进示范区核心竞争力
积极推进垦地、垦企合作,与宁夏五个地级市在产业发展、场镇建设、园区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丹麦嘉士伯、法国轩尼诗、北京首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发挥宁夏农垦对现代农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农业与经济发展。今年与固原市共同建设5万亩优质牧草基地和1万头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大示范区科技创新应用力度,建成了奶牛养殖、葡萄等5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有9个国家产业体系试验站在垦区设立试验示范点,引进和吸收最新科技成果,促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平吉堡现代农业示范区等6个示范基地被中国农科院等院校确定为教学实习基地,为产业后继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供稿)
相关新闻
- 金秀特色产业引领农业快速发展 2021-01-21
- 绘就村美民富新图景 2021-01-07
- 象山:成功创建三门口海水养殖市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1-01-05
-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乡村振兴新高地 2021-01-05
- 攻坚路上创新一串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