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立足中东西三大功能板块建设 打造高水平省会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石家庄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足东中西三大功能板块建设,坚持用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引领,开启了打造高水平省会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新征程。
一、新理念引领,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风向标”
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局,确定了“京津冀生态型都市现代农业”的主题发展定位和中、东、西三大板块功能定位。
一是中部建设“都市农业”板块。中部环省会“三区一县”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重点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全力支持一批都市休闲农业园区做大做强,形成环省会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带。目前,建成百亩以上都市休闲农业园区77个,启动和签署了“农业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世界食品城”、“乐华城欢乐世界”、“农业嘉年华”等一批现代都市休闲农业项目,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东部建设“优势集群”板块。东部平原7个农业县(市),重点发展优势农业产业集群,承接京津农业外迁功能,建设环京津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一批年销售百亿元以上的农业“领军企业”。目前,建成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园区72个,发展势头强劲。
三是西部建设“生态农业”板块。西部6个山区县,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每个县建设1-2个万亩以上生态休闲农业园区,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打造京津和周边地区生态旅游休闲聚集地。目前,已启动建设万亩以上生态休闲农业园区12个,园区建设与山区开发、农业扶贫有机结合,初见成效。
二、用新模式引领,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合作化和产业化。
一是规模化流转让“黄土地”成为“金资源”。市财政先后投入4500万元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195.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30.2%。平山县葫芦裕通过“转、股、租、换”四种方式,取得荒山荒坡及部分耕地的经营使用权,高标准造地3万亩,规划建设集种、养、加、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
二是合作化发展让“小农户”融入“大市场”。培树典型,开展评选,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行。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1080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2家;农民合作社3187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48家。启动以种养生态循环、休闲采摘、乡村休闲娱乐为建设内容的都市休闲农业园区项目,1万多名农民就地孵化为“园区产业工人”,形成“合作社+农户+园区”模式。
三是产业化带动让“小链条”成为“大集群”。实施农业产业化“115”行动计划(每年市抓10个标志性项目、县(市)抓10个重大项目、区抓5个优势项目),重点扶持,典型带动。“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园区+农户”,订单化生产,建立成方连片5000亩以上或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业生产基地68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额达到780亿元。
三、新业态引领,打造京津冀度假旅游“后花园”
围绕京津冀生态型都市现代农业主题定位,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提升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功能,打造京津冀度假旅游“后花园”。
一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广“节水、节药、节肥”和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年节肥3.2%、节水1030万方、节药5.3%,农作物秸秆利用率96%以上。藁城区争取省发改委支持,建设了1500亩阳面蔬菜、阴面食用菌、棚顶光伏发电“三合一”,集生态旅游、观光、采摘、休闲、种植多功能为一体的循环光伏农业。
二是发展景观创意农业。围绕环省会“1小时交通圈”,以鹿泉区59平方公里滹沱河滩区为核心,规划设计了花卉苗木主题公园、鱼家傲垂钓园、轻松时尚休闲庄园、农耕体验园等彩色田园项目,一园一创意,一园一景色,一园一产业。目前,农耕时代、森林河趣那主题公园等陆续开园,正逐步成为省会集种植、展示、体验、游憩、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景观创意农业先行区。
三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成百亩以上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34个,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其中省级以上休闲农业星级示范(企业)园区达到23个。东部元氏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部栾城区和西部平山县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君乐宝的优致牧场被评为国内首个4A级观光生态牧场。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业局供稿)
相关新闻
- 金秀特色产业引领农业快速发展 2021-01-21
- 绘就村美民富新图景 2021-01-07
- 象山:成功创建三门口海水养殖市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1-01-05
-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乡村振兴新高地 2021-01-05
- 攻坚路上创新一串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