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吉林省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大力调结构转方式,实现了总体规划一张图,粮食产能、农民收入双增长,规模化、产业化、设施化、市场化、绿色化五化同步提升。2015年11个示范区粮食总产356亿斤,有4个示范区居全国前10名;人均收入12426元;高标准农田面积1602万亩;土地规模经营达38%。
一、坚持规划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两会以及7月到吉林视察期间,对吉林作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着眼未来10年,制定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定位是建设“粮食主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任务是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抓好20项重点任务。目标是到2020年,长春市和其它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去年以来,吉林狠抓规划落地。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州)、县(市、区)也都组建了本级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抓一把手、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二是抓任务分工。明确了44家省直部门单位的具体任务,建立工作台账,落实责任主体。三是抓规划体系。指导14个率先示范县编制《率先总体规划》,形成省级规划牵总、县级规划落实的规划体系。四是抓督导检查。省政府与14个示范县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状,将率先工作纳入市(州)和县(市、区)年度工作和党政领导绩效考核。五是抓典型引路。指导14个示范县优先选择5-8项任务,作为率先中的率先、重点中的重点进行攻关突破。
二、优化产业结构
在种植结构调整上,争取补贴资金3亿元,帮助农民找市场、签订单、送技术,调减西部易旱区和东部冷凉区玉米种植332.58万亩。开发人参系列产品1000多种,创建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23个。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延长产业链。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
三、强化基础建设
围绕“田、机、技”等基础设施,加大投入“下猛药”,创新手段“强筋骨”。整合发改、国土、农发、水利项目资金33亿元,向率先县市集中、向水田集中、向集中连片集中、部门资金向同一片区集中、向“十三五”规划前两年集中,在14个县市落实高标准旱田和水田各100万亩。实施普惠制、敞开式农机购置补贴,在6个示范区的113个乡镇,每个乡镇扶持一个规模较大的农业机械化新型经营主体。全面普及测土施肥、生物防螟、农田灭鼠等重大技术。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治理面积4670万亩,基础地力提升一个等级。
四、深化农村改革
围绕破解“地权咋改”、“粮咋转化”、“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钱从哪来”、“人往哪去”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到2017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率先在全国探索“三权分置并行”改革;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率先在全国开展粮食直补担保贷款试点,实现了五个率先。同时加快推进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和供销社体制改革,启动了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使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
五、大力开拓市场
启动实施品牌培育战略,积极发展互联网+、农超对接、私人订制等营销模式,让吉林农产品走向更广的市场。注册“吉林大米”地理商标,搭建“吉林大米网”电商平台,利用各种高端媒体广泛宣传,把“吉林大米”品牌做响。以“长白山人参”品牌为核心,实行专卖连锁营销模式,授权品牌生产企业25户、品牌产品80种。加强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合作,在7个县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村级电商网店新发展1000家。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供稿)
相关新闻
- 金秀特色产业引领农业快速发展 2021-01-21
- 绘就村美民富新图景 2021-01-07
- 象山:成功创建三门口海水养殖市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1-01-05
-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乡村振兴新高地 2021-01-05
- 攻坚路上创新一串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