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松桃县:退牧还草改革试点示范显著成效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整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国家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和国家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1.5亿元,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引进贵州梵净牧业、贵州努比亚牧业、松桃德康牧业、松桃康正牧业、贵州绿丰牧业、铁骑力士牧业、松桃寨英万发牧业、松桃长坪祥瑞牧业、松桃太平桃源牧业等20余家省内外龙头企业投资7.8亿元,高标准实施以盘石“黔东草海”、甘龙瓦溪“风洞岭草海”、普觉园区草海、长兴“园区草海”为中心的25万亩退牧还草工程改革试点。
一、主要做法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松桃县自2012年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多次组织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会和研讨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确定了以贵州省10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盘石镇、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的甘龙镇为重点,进行连片开发,辐射带动全县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根据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制定了《松桃苗族自治县退牧还草工程发展规划》和《松桃苗族自治县退牧还草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打造成国家级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县。
(二)科技合作,大胆创新。为高标准实施25万亩退牧还草项目工程,松桃县与贵州省草业研究所签定了退牧还草项目工程合作协议,按照打造“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退牧还草项目样板工程的发展目标,实施岩溶山区种草养羊技术集成应用推广和贵州主要优良草种利用技术集成推广,以上两项成果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转化二等奖。
(三)加大宣传,注重引导。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和印发宣传材料、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讲透政策,分析效益,让农民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二是召开动员会、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推选养殖大户、致富能手 “现身说法”,宣传种草养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激发了群众参与种草养畜的积极性,各项目区形成了“人人参与建设、户户参与种草、村村参与养畜”的良好局面。
(四)健全机构,强化责任。松桃县高度重视退牧还草种草养畜项目,成立了退牧还草产业化扶贫项目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联系乡镇制度,负责抓好联系乡镇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督促工作。在项目实施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县、乡、村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采取定人分片负责制,进驻项目区开展督促、检查、指导,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主要成效
(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松桃退牧还草工程主要在草原退化严重的盘石长坪片区、甘龙瓦溪片区、长兴堡迓驾片区、普觉寨英片区、太平营大坪场片区等五大片区实施。项目区通过人工种草,围栏封育、草地改良等措施,草原植被明显恢复。监测结果数据显示,围栏封育覆盖度从平均35%提高到80%以上;草地改良覆盖度从平均40%提高到95%以上,人工草地的建成使蓄水量达300万立方米,防止水土流失100万吨。 (二)草场保护得到增强。通过退牧还草工程项目的实施,调动了广大农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的积极性,促进了草原承包经营等各项制度落实。广大农民按照以草定畜的要求,调整了畜群结构,牲畜出栏率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县已落实承包草原面积120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0%以上。 (三)养殖方式加快转变。退牧还草工程推行禁牧与休牧相结合、舍饲与半舍饲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全县退牧还草工程使40多万头草食牲畜从完全依赖天然草原放牧转变为舍饲半舍饲。促进了畜群结构调整和畜种改良,增强了人工饲草建设力度,有效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随着工程的持续开展,特色畜牧产业及其他优势产业的不断发展,盘石黔东草海旅游业快速兴起,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780元提高到2015年的4890元。 (五)“五种模式”逐步形成。松桃退牧还草工程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五种模式”即“草+果+畜配套模式”:在项目区内,已套种优质高产蜜柚、精品葡萄、香梨、脐橙等经果林10万余株,将畜禽粪尿施入草地,使退牧还草项目区成了一个天然的果园牧草仓库,形成了草、果、畜配套、立体发展的格局;“草食畜禽+特种畜禽配套养殖模式”:项目区既养草食畜禽的牛、羊、驴、兔等40余万头草食动物,还养有野猪、竹鼠、黑羽乌鸡等特种畜禽10万余头(只),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促进了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集中成片开垦+分散连线发展模式”:以盘石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甘龙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为重点连线连片开发,形成25万亩草场集中连片,40多万头草食动物成群、草畜配套、规模发展的格局;“围栏放牧+林下放养+舍饲圈养模式”:根据草食动物的不同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进行不同的管理,对部分种牛种羊实行围栏放牧,对大白鹅、黑羽乌鸡实行林下放养,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养殖+旅游+餐饮+休闲配套模式”:项目区草绿一片,珍畜珍禽随处可见,并有多处观景台,可远观万亩草场、围栏放牧和奇特秀丽的自然景观,已成为人们旅游休闲观光风景地。 |
(贵州省松桃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办公室供稿)
相关新闻
- 金秀特色产业引领农业快速发展 2021-01-21
- 绘就村美民富新图景 2021-01-07
- 象山:成功创建三门口海水养殖市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2021-01-05
-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成为乡村振兴新高地 2021-01-05
- 攻坚路上创新一串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