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之五: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日期: 2014-08-22 09:35 作者: 滕州市人民政府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滕州市人民政府

  山东省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总人口170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近年来,我市牢牢抓住被列入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两区一试点”的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实权、颁铁证,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成立市镇村三级综合办事机构,市财政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三求”:一是求准。以国土“二调”的底图和数据为基本依据,认真核对农户家庭承包信息、土地承包资料,确保数据准确、“四至”清晰。二是求实。对每户每块地的边界与权属进行调查核实,农户第一次签字确认;由测绘公司通过实测的方式绘制形成承包地地籍草图,农户第二次签字确认,真正把工作做实,让群众踏实。三是求公。召开村民议事会议,公示承包地资料及地籍草图,整理形成最终的数据成果,并组织村民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依法向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确保确权登记公开、公平、公正。目前,全市已完成482个村、50万亩承包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预计年底前将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二、抓交易、重规范,让农地成为活资本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交易、评估、抵押,让“死土地”变成“活资本”。一是入市交易。依托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21个镇街产权交易所,采取市场化方式,让有意愿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户把承包地流转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四类”新型经营主体。二是资产评估。对有贷款需求的经营主体,由专业评估机构对拟抵押土地附着物及土地预期经营收益进行评估,并在镇街交易所办理抵押登记。三是抵押贷款。根据评估结果,由担保公司担保,金融部门审核后,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期限。目前,全市办理土地流转交易面积30.5万亩,各类经营主体贷款总额1.5亿元,吸纳7亿元资金投入农业。

  三、勤探索、多方式,让农业经营规模化初步形成了四种规模经营方式。一是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出台了鼓励土地流转后成方连片规模经营的扶持政策,一家一户之间的流转少了,流转到新型经营主体的多了;单个农户流转的少了,整村流转的多了。目前,全市流转的土地中,经营面积3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811家,有35个村实现整村流转,在鲍沟镇整合10个村建立了首家万亩粮食合作社联合社,滕州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二是通过全程托管促进规模经营。采取大户领办、合作社创办、农业企业联办等方式,对土地进行种管收全程托管服务。目前,全市土地托管面积达20万亩。三是通过专业化服务促进规模经营。支持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统防统治、技术信息、产销对接等服务,以专业化服务促进规模经营。如滕州马铃薯种植通过社会化服务,形成集育种、生产、检测、储存、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春秋两季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6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二季作马铃薯产区,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四是通过龙头+基地促进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良性发展格局。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6.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1.1%。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部署要求,抓住被列入全国“两区一试点”的机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抓好农村其他各项改革,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