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

日期: 2013-02-05 17:46 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新疆沙雅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沙雅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先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克服了“6.16”特大冰雹、大风等恶劣的自然灾害,通过狠抓生产落实,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强化技术指导,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将201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成效

  2012年,沙雅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人口25.86万人,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2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4.56%。其中农业产值21.24亿元,增长9.20%;林果业产值3.41亿元,增长42.22;畜牧业产值3.28亿元,增长61.57%;渔业产值0.06亿元,增长1.5倍。

  (一)大力发展以粮棉为主的主导产业,确保粮棉稳定供应。2012年,示范区粮食种植面积39.3万亩,单产481.02公斤,总产18.82万吨,同比增长1.67%。其中:小麦22.5万亩,单产为459.43公斤,总产为10.33万吨,同比增长2.76%;复播玉米16.8万亩,单产505.1公斤,总产8.48万吨,同比增长2.29%。示范区种植棉花91.4万亩,平均单产125.46公斤,总产11.32万吨,同比增长6.03%。为巩固粮棉主导产业的地位,沙雅县进一步加大了粮棉高产创建力度,分别在红旗镇、新垦农场2个乡镇场建立了粮棉高产整建制推进示范乡镇。其中:红旗镇创建国家小麦级万亩示范片4个,单产达500公斤以上,新垦农场创建国家级棉花万亩示范片3个,单产达150公斤以上。

  (二)全面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目前,全县现有设施农业基地5处,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6万亩。2012年,建设完成海楼乡其尼巴克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新建高标准温室195座,基地设有农药存放库、集中育苗车间、农民培训教师等,面积近200亩。通过该基地的建设,有力的示范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心。同时,为充分发挥智能温室在沙雅县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科技转化作用,今年,沙雅县将2009年建成的智能温室转租承包,具体经营由沙雅县益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通过外聘技术人员和沙雅县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园艺站)进行技术指导的形式进行运营。对巩固和扩大沙雅县设施农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有良好的效益。再次,为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发展拱棚积极性,今年,沙雅县坚持拱棚庭院与大田相结合,集中发展拱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原则,在全县推广小拱棚近3万亩。

  (三)科技推广应用。

  1.大力发展机采棉种植。为彻底解决拾花工紧缺,拾花成本高的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012年沙雅县推广种植机采棉5万亩,由于机采棉对土地平整、科学化调、化控、脱叶剂应用、采棉机的操作等有较高的要求。一是推广激光平地技术。沙雅县以新垦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引进激光平台机2台,并于2011年在新垦农场、盖孜库木乡等地开展了激光平地技术试验示范,解决了激光平地技术难题。二是推广机采棉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关键技术措施,对此沙雅县多次组织农口部门干部、职工及技术人员前往兵团农一师三团、十四团等先行发展机采棉的地区,实地参观学习机采棉膜下滴灌技术,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研讨,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沙雅县机采棉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点,为沙雅县发展机采棉膜下滴灌高效栽培奠定基础。三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县农业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在前两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发展机采棉“早播、早管、早熟、早采的特性,根据土壤成份化验结果,提出沙雅县不同片区机采棉施肥方案,为沙雅县机采棉精准施肥、稳产高产提供依据。四是机械采摘技术。2012年,沙雅县按照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的方式,在新垦农场、盖孜库木乡、塔里木乡试种机采棉2万亩,在棉花采收前采用了脱叶剂、乙烯利药物进行脱叶和催熟,并采用新疆钵施然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单头牵引式采棉机进行了采摘,2012年沙雅县组织农技人员在总结、分析2011年机采棉采摘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一师十四团等地机采棉机械采摘技术标准,提出了沙雅县机采棉机械采摘技术标准,为沙雅县推广机采棉机械采摘技术作好准备。五是及时确定机采棉良种。根据发展机采棉“早播、早管、早熟、早采”的特性,沙雅县将早熟品种新陆中36号作为发展机采棉品种,并组织县国泰种业、德佳种业等公司实施良繁,为沙雅县发展机采棉提供种源保障。

  2.认真做好棉花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为掌握新品种动态,快速及时将新品种推广到大田中去,做到后备品种有续,新品种能及时快速地得到推广。一是积极开展了89个品种的棉花区域试验,试验面积50亩。其中:自治区区域试验品种81个,机采棉区域试验1组4个品种,自治区长绒棉区域试验14个品种。二是开展了自治区长绒棉预备实验1组28个品种,生产试验15个品种其中细绒棉11个品种,长绒棉14个品种。三是引进新品种8个进行示范。区域试验安排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全面做好各生育期田间记载工作,目前,该试验已完毕,各品种生理特性表现完善对比明显。

  3.大力发展棉花良种繁育。由于沙雅县是国家级优质棉基地,棉花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85万亩以上,对棉花良种的需求量较大,为实现棉花良种繁育自给自足,一是推广优质棉花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主要推广了新陆中44号、新陆中46号和长绒棉新海31号等优良品种。针对这些品种自身特点,结合沙雅县自然条件,我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优良品种配套管理技术和棉花良种繁育生产技术规程。二是建立棉花大面积良种繁育基地,提供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根据沙雅县棉花生产特点,推广精量播种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等,形成棉花高产生产技术体系,进行示范推广。在棉花生产管理过程中,指导广大农户,因地制宜,选用适当品种,强化田间管理。三是棉花种子加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棉种加工是棉花良种繁育生产的终端环节,对棉种质量至关重要。为此,沙雅县努力提升棉花种子加工技术,要求棉种生产企业引进设备,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发展规模经营。

  1.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规范土地流转管理。一是开展机动地承包费收缴情况摸底调查,对全县机动地合同签订、承包费收缴情况摸底,核实全县机动地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17584份,承包机动地面积31.66万亩。2012年续签机动地合同5800余份,流转合同1200余份。二是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以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承包管理为重点,加强规范化管理,指导合同签订,健全合同档案,及时调解纠纷,组织合同兑现,切实维护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三是继续抓好土地延包的后续完善工作。

  2.加块农产品龙加工企业发展速度。截止2012年,沙雅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0余家,其中: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地区级龙头企业8家,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约14.59亿元。围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农村能人创办合作社,2012年新发展各类合作社15个,全县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4家,作社入社农户1500余户,联结基地近1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近21500户。

  (五)经营体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前提。沙雅县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组织引领,积极探索农场土地流转新机制。一是规划引领型。针对农户个人经营的土地分散、条块分割的实际,按照“规模集中、区域连片”的思路,将全县土地总体规划为粮棉种植、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的等主产区域。如:粮食生产主要布局在以红旗镇为首的北面区域,棉花生产主要布局在以塔里木乡为首南面区域,蔬菜主要布局在以沙雅镇为首周边城郊,畜牧养殖主要布局在一、二牧场。二是大户引领型。通过大户种植示范,集中规模的种植棉花等林果,并创建规模各异示范园,并由县领导担任责任人,加强对园区的建设。三是积极开展农机租赁有偿服务,积极探索合作经营的新机制。沙雅县部分棉花种植大户于2005年注册成立了沙雅县新垦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社员集资的方式购买大型农机具,如2011年至今,该合作社引进激光平地机3台,租赁费500元/亩;引进大型机采棉模式精量播种机6台,租赁费25元/亩;引进牵引式采棉机2台,租赁费40元/亩;引进残膜回收机1台,租赁费30元/亩.通过开展农机租赁有偿服务活动,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并购置了滴灌带生产线5条,年生产滴灌带350吨,地膜生产线2条,年产地膜1000吨。

  二、创新举措

  (一)全面落实发展机采棉优惠政策。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及时成立了县、乡两级由分管领导负责,农业、农机相关部门参加的机采棉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机采棉推广工作办公室,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申报实施了沙雅县万亩机采棉栽培项目,争取上级资金100万元,用于机采棉机采棉良种补贴,并购置落叶剂,地面管免费提供给种植机采棉的农户,目前机采棉脱落叶剂已经采购完毕。三是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中专门留出机采棉精量播种机专项补贴资金160万元,引进机采棉精量播种机1266台,实施机采棉模式播种技术5.04万亩。四是实施机采棉滴灌地面管补贴,根据“沙雅县2012年第四次县委常委会会议纪”(沙党纪〔2012〕4号文件)要求,争取县财政投资150万元,按照50元/亩的标准,实施机采棉滴灌地面管补贴。五是积极开展农机租赁业务。种植机采棉需要大型机械进行匹配,县政府积极协调县农业发展银行,恳请自治区农发行将沙雅县优先纳入自治区农机租赁业务试点县,解决机采棉所需的大型农机具(如采棉机、激光平地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各类大型农机具,目前,该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二)积极开展棉花水肥高效利用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一是通过建立健全“三支队伍和一个机制”,以政府行政手段推动为主,落实滴灌专用肥,完善县、乡、村三级示范田建设。二是由县水利局编制完善《沙雅县棉花水肥高效利用管理技术规程》及《沙雅县棉花滴灌设备使用维护技术规程》并积极组织全县农业、水利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三是按照大乡镇8-10人,小乡镇3-5人的要求,组建各乡镇“统防统治”专业技术服务队伍,由县农技站开展技术服务指导,统一组织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

  (三)多措并举发展小农经济作物种植。一是将此项工作列入农业生产考核目标,使各乡镇高度重视起来,组织全县140余名农技干部分工包片,实行蹲点责任制,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二是坚持“抓点带线建面”、建立示范点和精品路线的思路。按照小茴香集中连片种植不少于200亩、小拱棚不少于100亩的要求,积极协调各乡镇,督促落实地块和物资。三是制定技术规程,严格技术要求,实行标准化作业。并向各乡镇派出2名技术人员下乡蹲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四是重点抓好努尔巴克乡、红旗镇、英买力镇、央塔克协海尔乡精品路线,建好示范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动员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在庭院修建小拱棚,作为富民安居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

  (一)灾害天气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由于沙雅县地处沙漠边缘,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直接影响全县农业生产。特别是今年发生的“6.16”特大冰雹灾害,全县9个乡(镇)场的58个村7257户30772人受灾,受灾面积达20.24万亩,经济损失逾3840.45万元。“9.15”雹灾致使沙雅县盖孜库木乡、二牧场受灾面积3.25万亩,经济损失约3900万元左右。两次雹灾区域基本上全部在沙雅县机采棉生产区域,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机采棉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沙雅县新垦棉业公司上机采棉生产线的进度,致使2012年沙雅县机采棉生产线未按期投入生产使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还不强。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属起步阶段,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制度约束、合同约束、利益分配、风险调解等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与农民连接机制不紧密,仅限于向农户和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种苗种禽、产品回收等服务,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明显不足。

  (三)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国字号”工程,农业部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面临的任务重、压力大,沙雅县示范区是由六乡四镇组成,点多面宽量大,所需投入的资金较大,而县财政财力有限,配套建设资金量太少,不能满足各类农业项目建设所需。资金投入的不足,影响了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现代设施设备的引进及科技的应用。我们迫切期望农业部、自治区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在一些政策上给予突破,让我们先行先试。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一)继续巩固沙雅县重要的粮棉生产国家基地。一是全面落实小麦生产责任制。冬小麦种植必须提前落实好地块,责任到人,县、乡(镇)、村层层建立小麦生产示范田。县级领导、乡(镇)书记、乡(镇)长以及分管农业乡(镇)领导小麦生产示范田面积不少于500亩,每个村两委小麦生产示范田面积不得少于200亩,并登记、造册、挂牌,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同时将冬小麦生产列年度农业工作考核的重点,加强考核,不断激发各乡镇做好冬小麦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狠抓粮棉高产创建。依托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和粮棉高产创建项目,突出沙雅县“南棉北粮”的区域布局,在红旗镇包尔海、多勒昆、英买力羊瓦力克片区、海楼乡和努尔巴克乡建设小麦亩产500公斤高产创建示范面积4.5万亩,亩产550公斤高产创建示范面积1.3万亩。在盖孜库木乡、新垦农场、海楼乡落实棉花亩产180公斤高产创建面积10万亩。

  (二)加快发展机采棉,推进棉花生产现代化步伐。一是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将丰产、抗旱、耐盐碱的新陆中36号、新陆中47作为沙雅县机采棉主推品种。二是落实机采棉所需采棉机。2013年计划落实采棉机6台,用于3万亩机采棉采摘工作。其中由专业合作社购买采棉机4台,从兵团租赁2台。每台采棉机约180万元,可以争取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万元,专业合作社自筹130万元,县财政需对每台机械补贴20万元,总计需县财政补贴扶持资金80万元。三是建立机采棉生产线。通过各级财政扶持,必须建立2条机采棉生产线;其中沙雅县新垦农场、塔里木乡各建立1条机采棉生产线。机采棉生产线每条1000万元,其中企自筹900万元,县财政再补贴10%,共需补贴200万元。

  (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种植,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强技术指导,按照分片包干的方式组织农业技术员对特色作物实行技术承包。二是种植地块全部冬灌,达到早扣棚、早播种、早上市的目标。三是注册特色作物商标,加强外销平台建设,为沙雅县西甜瓜、小茴香等特然作物注册商标,完成沙雅县特色作物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统一品牌、统一印制包装箱(袋)、打造特色农产品外销平台,提高沙雅县特色作物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四是大面积推广特色作物棉果间作、粮果间作种植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种植,以求不断提高农作物科技含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对种植甜瓜实施补贴,每亩补贴种子200元。六是在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上要求集中连片统一管理,以订单农业推进农产品销售和品质提高。

  五、有关政策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资金筹措机制。示范区项目建设应采取多方筹措资金的办法,实行项目捆绑,统筹各级使用项目资金,同时,实行政府补贴与入股经营相结合的办法,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农户责任感。二是在新技术、新设备等推广上,应加大补贴力度,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和风险。三是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项目区土地流转,应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合作组织、大户、企业牵头,租用土地,扩大规模,同时,提倡农民土地入股,实行集约化管理经营。四是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机制。尽快出台鼓励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扶持政策,在土地使用、资金信贷、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五是完善品牌创建机制。把产品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所有示范区生产的产品都要进行产品认证、分类包装、贴标上市,打造绿色无公害产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