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陕西省延安市
关于2012年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要素聚集、管理创新,群众自愿、注重实效”的总体思路,以优势特色农业、生态循环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为重点,以示范园建设为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建设成效
(一)现代农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我们按照建设33155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划要求,以两核多园建设为重点,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预计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6.8万亩,产量76.6万吨,较上年增产11.9%;新建苹果园10万亩,累计总面积达到320万亩,产量达到270万吨,较上年增产10.07%;蔬菜面积达到34万亩,较上年增加3.4万亩,其中新增设施3.01万亩,累计达到21.61万亩,预计蔬菜总产量103.8万吨;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业为重点,畜牧产业快速发展,预计生猪存栏106.2万头,出栏120.6万头,分别较上年增长21.3%、27.8%;羊子存栏58万只,出栏35.5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7.4%、6.2%;家禽存笼402.6万只,出笼351.1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7.5%和9.3%;生产肉类11万吨,禽蛋3.1万吨,鲜奶0.78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23%、29%和11.4%。年内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7个,使以猪羊为主的养殖能力增加11.55万头(只),家禽增加69万羽。
(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一是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围绕产业发展要求,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结对合作,今年已合作建设洛川苹果试验站、旧县畜牧科技城,北部舍饲养羊试验站、延安小米研发中心、延安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等六个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平台。二是县乡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全面实施,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全部建立,24个乡镇站实施条件建设项目并完成编制核定工作。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116个县乡镇全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市农产品质检中心通过计量和行业资质双认证,9个县级检测站批准实施国家质检体系建设项目,其中3个县级检测站基本完成建设任务,30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达到“四有”建设标准。四是农机化装备水平快速提高,新增农机动力13.8万千瓦,农机总动力累计达到175万千瓦,增长1.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五是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持续壮大,当年新建户用沼气池1万口,累计建成 16.21万口,农户覆盖率达到43.8%,累计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8处,总容量10800方,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形成,13个县全部建立县级服务公司,建成区域服务中心100个,服务网点510个。
(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成长,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92家,引进国际国内农业龙头企业取得历史性突破,今年先后与荷兰瑞克斯旺中国分公司和以色列万森公司开展了现代农业技术合作,同时引进海升集团、华润五丰等7 家国内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住我市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达到 1366个,比去年增加294个,社员累计达到7.3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19.22%,比上年提高了2.36个百分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4个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优秀示范社,创建省级百强社26个、市级示范社 90个。在已启动建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设的占52.3%。
(四)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快速发展,转化和营销能力持续提高。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一期建设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果品储藏及农资交易区等二期项目正在实施,第五届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再此成功举办,交易总额达到51.39亿元,比上年增加66%;安塞-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主要功能区完成建设,后续配套设施正在建设和完善,预计年内投入运行;新建千吨级果蔬储藏冷库73座,果品累计储藏能力达到7.5万吨。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新设直销窗口12个,累计达到102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达到47.6亿元,比上年增加30.1 %。
(五)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按照示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五年建设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任务目标,去年到今年,全市已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3个,平均每县区达到3个之多。其中去年启动建设13个,今年3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实现了13个县区全覆盖,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33个(其中省、市共建4个)。已启动建设的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101793亩,其中以种植业为主的示范园区26个,以养殖业为主的示范园区4个,种养结合型示范园区11个,加工流通型和休闲观光型示范园区各1个,规划总投资81.7亿元。目前,累计用于示范园区建设的省、市财政专项资金1.36亿元,通过涉农项目倾斜安排,共向示范园区增加建设资金1.26亿元,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工商社会资本达2.7亿元,引导县区财政和建设主体资金投资5.6亿元。这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后,将形成标准化现代苹果生产示范基地5.57万亩,高标准设施瓜菜生产示范基地2.55万亩,优质干杂果生产示范基地0.5万亩,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7个,家畜养殖规模达到11.55万头/只,家禽养殖规模69万只;并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及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为我市乃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现代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和典型样板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编制规划,发挥规划对示范区建设的统领作用。元月9日,《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1-2015年)》正式评审通过,在《规划》总体蓝图指导下,我们开展了县区规划、专业规划等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把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基本形成了总分相互配套、上下衔接一致、体现区域特色、突出各自重点的完整规划体系。同时以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和示范样板为目的,结合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确定的1个中心城市、12个县城、33个重点镇、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农业主导产业区域布局,对规划建设的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逐一编制建设规划,做到每个示范园区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定位,都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都有一条清晰的技术路线,都有一批合理的项目支撑,都有一本科学的方案控制,以此加强规划对示范区建设的统领和指导作用。
(二)实施项目带动,扩大示范区建设资金投入。我们把项目实施作为推动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通过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整合相关涉农项目、增加市县财政项目等途径,做大项目资源盘子,支持和带动示范区建设。今年已争取和安排实施的项目有:国家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项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项目、设施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提升项目、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有机肥加工项目、菜篮子产品标准化创建项目、现代种业建设项目、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等农业项目160余个,财政投资总额达2.6亿元。
(三)强化宣传培训,营造示范区良好社会舆论氛围。结合示范区规划的颁布实施,我市把学习规划、宣传规划、落实规划作为农业培训的重要内容,于年初在杨凌举办了为期5天的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题培训班,对市、县两级政府主管农业工作的领导和农业、畜牧、果业、蔬菜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共109人进行了集中培训,省农业厅王宏厅长和梁宏贤市长亲临授课。通过举办农技人员培训班以及以会代训等方式,对市县农业系统干部及业务技术骨干进行了3次现代农业知识培训,累计达467人次;与市委组织部、党校联合举办6期培训班,对重点村村干部、大学生村官920余人进行了现代农业知识培训。各县区也组织对县、乡、村三级干部开展了大规模培训。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全市举办各种农业培训活动2415场次,培训各类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2.18万人次、农民23.97万人次。通过培训,使干部群众初步树立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增强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信心和能力。同时,我们还通过在农业信息网上开设专栏、规范示范园区宣传标牌设置等措施,加强了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宣传,努力营造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支持政策,保证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充分发挥政策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持作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的意见》、《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若干政策的意见》,并正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和《延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等支持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上述文件的实施不仅有力地指导了示范区建设工作,而且还为示范区建设圈定市级财政投资1.5亿多元。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协调管理。我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畜牧、林业、发改、财政等2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延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市农业局设立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以加强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统筹、协调和指导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将现代农业示区建设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并列入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办公室先后3次召开会议对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建立了园区建设进度月报制度,定期通报建设情况,促进园区建设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影响,一些干部群众对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征认识程度还不够高,导致工作思路不够清,找不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二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力量薄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差距很大,进而严重影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进程。
三是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育缓慢,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组织带动能力不够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运行不规范,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四是制度和机制创新滞后,土地流转困难,规模化经营实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逐步下降;工商、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尚未建立,致使资金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抓好规划建设的 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引领带动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
(二)启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重点做好洛川苹果、甘泉农产品、宝塔区小杂粮、志丹农产品、延川红枣五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的规划编制和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工建设。
(三)加强农业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洛川苹果”、“延安小杂粮”、“延安红枣”、“陕北地椒羊”等优势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成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壮大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服务和组织带动能力,发挥他们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五)进一步深化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完善体系建设,充实人才队伍,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职业农民培养,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和创业能力。
(六)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建立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