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四川省攀枝花市

日期: 2013-02-05 16:58 作者: 四川省攀枝花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1月21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正式获农业部批准成立,全市上下十分珍惜这一难得的机遇,认真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立足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突出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开展的工作及建设成效

  (一)隆重举行启动仪式。4月6日,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启动仪式在米易举行,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及省委农工委、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畜牧食品局、省气象局、农行四川省分行、省烟草专卖局等9个省级部门领导和市、县主要领导、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市44个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代表等共计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上,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代省委常委、省农工委主任李昌平作了书面发言,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省农业厅领导对攀枝花现代农业建设进行了指导并提出相关要求,攀枝花市领导对示范区建设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国家、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二)多项举措广泛宣传。示范区获批后,省、市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报道,攀枝花电视台先后拍摄了3期专题宣传片,《四川日报》、《攀枝花日报》等登载了关于攀枝花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多篇报道。8月15日,四川日报以《凸显资源优势 产村同步繁荣——攀枝花市强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录》为题做了专题宣传报道。同时,为了扩大示范区的影响,攀枝花还举办了示范区建设专题摄影展活动,让广大摄影爱好者通过镜头记录下示范区建设的成果和变化,目前已完成第一、二季度摄影展的评比活动。

  (三)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整合中央、省、市、县各项资金8041.8万元用于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加大了水利、道路、土地整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攀枝花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今年新建2.3万亩高标准农田,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9.5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16万亩,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力加强适宜山区农业生产的小型农机具推广力度,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机电提灌面积达到15万亩,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36%。建成沼气池8.6万口,太阳能利用面积达10.5万平方米。加强农村路网建设,全市100%的乡镇、63%的行政村实现了公路通达。2012年按照“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累计整合投资1128.66万元,硬化机耕道16.8公里,新建田间灌沟14.8公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攀枝花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夯实产业基地

  一是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模。以晚熟芒果、冬春枇杷为重点发展特色水果产业,今年新增芒果种植面积2万亩,芒果产量预计达6.5万吨以上,销售收入将超过4亿元。全市早春设施蔬菜面积12.1万亩,产量37.3万吨,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在稳定生猪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草食牲畜养殖,结构调整效益逐渐显现。

  二是实施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加大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力度,推动示范基地改善生产条件,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抵御灾害能力,以标准化促进规模化,努力扩大基地规模,使之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并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确保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加快基地改造升级。实施产业基地改造升级行动,提升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规模、建设标准及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品种改良、地力提升及水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露地蔬菜、地膜蔬菜向标准化大棚蔬菜发展,低产果园向高产高效迈进,全面建设“生产良种化、技术集成化、水利标准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今年建成年亩产值1万元以上的万亩示范基地6个。

  (六)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加大交流合作,寻求科技支持。通过大力开展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四川农大等科研单位的科技交流合作,创新“市校”、“市院”合作机制,示范区初步形成了科研、推广、生产“三位一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农业发展与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制约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结对共建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是加大科技普及,提升技术水平。结合阳光工程、民生工程、农民田间学校等载体,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积极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六良”配套,示范区培育了一大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截止10月底,全市今年培训新型农民3745人,民生工程培训农民22.6万人次。

  (七)加快产业化进程

  全市现有11个省级、6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84个,成员2万户,带动农户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的覆盖面约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5%,今年攀枝花新增20家规范运营的合作社,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以芒果为主的攀枝花特色农产品已建立了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各大中城市的稳定渠道,开始出口东南亚,并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获得了欧洲市场的“准入证”,“攀西”石榴、二滩云雾茶叶、攀枝花芒果等8个农业品牌获得知名商标,一枝山牌蔗糖、春绿牌枇杷、攀枝花牌芒果、攀枝花牌枇杷、仁和牌芒果等分别获得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知名商标。攀枝花市锐华公司、绿生公司等龙头企业与沃尔玛公司、杭州世纪联华公司建立了芒果、蔬菜的直接合作关系。2012年,早春蔬菜外销超过33万吨,外销率达88%。

  (八)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近期全市44个乡镇将全部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的牌子,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更加健全。

  二是加强农产品检测检验能力建设。市级攀西无公害农产品监测中心今年7月顺利通过了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的计量、资质“双认证”,盐边、米易的县级监测站已到位部分资金,正在加快建设,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正在逐步完善。

  三是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农业标准化生产得到了大力推进,目前我市无公害农产品38个(其中畜产品12个、农产品26个),有机食品6个,有机转换产品5个,绿色食品7个。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红格脐橙、大田石榴、盐边国胜茶先后获得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就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攀枝花将增加至少6个绿色食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将达到30万亩。

  二、创新举措

  (一)完善组织机构,落实目标任务。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示范区获批以后及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常委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市26个部门和5个县(区)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由农牧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示范区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在落实领导机构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建设方案措施,通过细化项目规划与计划编制,强化资金整合、政策扶持、监督考核、联席协调等制度,强力推进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市委、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订了《攀枝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责任书》,并将示范区建设的多项工作纳入市委目标督查办重点督查的“急难险重”任务,对县(区)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按目标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确保示范区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做好建设规划。为更好的指导示范区建设,攀枝花市与中国农科院合作高标准制定了《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确定了“三大转变、六个提升、八大样板”的总体目标,以核心示范区为中心,重点建设稻菜轮作生产示范区、南亚特色果树生产示范区、畜牧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四板块”,辐射带动攀西地区及相似生态气候条件区域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示范区获批后,攀枝花积极寻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厅的支持,组织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对规划进行了细化,提高了规划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三)建立项目库。围绕建设规划,按示范区建设项目化的要求,组织市县区专家将建设规划细化为稻菜轮作、畜牧水产、特色水果、加工物流、休闲农业等5大类31个建设项目,建立了项目库,为示范区下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项目支撑。

  (四)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组织编制了“攀枝花热带水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攀枝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通过省农业厅审查后上报到农业部。米易、仁和、盐边等县(区)申报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中央国债生猪标准化养殖、二滩水淹区扶贫开发畜牧养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林下养殖等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启动实施。

  (五)创新体制机制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创新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和推广“大基地+小业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组织程度,共同应对市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三是创新生产模式。大力探索总结推广“菜—稻”轮作(水旱轮作)、菜蔗间作、菜粮间作,发展“畜—沼—果”、“畜—沼—菜”等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扶持力度还需要继续加大。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的争取难度大,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项目调研编制申报经费紧缺。

  二是扶持政策不完善。特别是在农业园区用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信贷、科技投入等方面急需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关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三化”联动的具体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各项工作。一是加强示范区建设组织领导,结合园区建设规划,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并加强督察、督促。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示范区项目库,通过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合作,编制5年分年度的重点建设项目,并着手落实实施;三是加强信息搜集上报和调研工作,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农业部门汇报协调解决示范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确保示范区建设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攀枝花市农牧局代章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