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湖南省常德市西湖西洞庭管理区
2012年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11月)
今年以来,示范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建设,狠抓项目建设,突出抓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一)抓规划编制
示范区聘请华中农业大学为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设计单位,从2011年11月开始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整体设计工作,规划编制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初稿在3月已出台,进行了多次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在7月17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对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进行评审,原则通过,7月24日农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已获通过,7月31日总体规划送农业厅,报农业部。
(二)抓项目建设
西湖片区:
1.核心示范区建设工程。一是在东洲乡、西洲乡各建设1个1000亩核心示范区。从农民手中转租2000亩土地, 用于核心示范区建设,其中西洲乡裕民村1000亩蔬菜核心示范区于2011年11月开工,已建300个标准钢架大棚,沟渠、道路、喷滴灌设施在年底可全面完工,投入资金达2000万元。二是建设物流加工园区。根据示范区整体规划,在东洲乡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投入资金1650万元,收回500亩土地的使用权,在东洲乡建设加工物流园区,已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2.镇区功能提升工程。一是做大城镇规模。根据现实情况和发展预期,尤其是结合S205连接线的建设,实行东拓南扩,到2015年镇区面积由目前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现正在做规划设计和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工作。二是启动城镇建设项目。投资1700万元新建自来水总厂,现正在抓紧施工,年底可投入使用;投资1823万元建设二级客运站,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投资400万元的镇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已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已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部分污水管网进行了改造。
3.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一是标准农田建设。投资3100万元,完成1.5万亩的土地整理。二是公路建设。S205连接线建设已列入省“十二五”国省干线改造计划,已完成立项,报批等工作,路基工程已开工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400万元,将从九狮桥(拟建东洲乡政府所在地)到镇区南圆盘1.41公里按路面16m标准进行改造,已开工建设。投资680万元,完成32公里通村组公路建设。
4.宜居村庄提升工程。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整合农垦职工危房改造和特困群体移民住房维修改造项目资金,对集中连片改造30户以上和集中新建50户以上的连片示范点进行路、水、电、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最高补贴15000元,分散建房或改造补贴9500元。2011年投资2050万元,实施危改2163户;投资60万元,维修改造特困群体住房100户。启动了幸福村、鼎裕村、西洲村的危改工程,2012年计划垦区危改4000户,争取民政部门特困群体住房改造500户,重点支持裕民小区、幸福村、安康村、鼎裕村、西洲村等集中居民点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预计投资6000万元。其中裕民小区建设投资1200万元,整体拆迁169户,建设6栋集中居住的小区,占地30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春节前老百姓可搬进新居,该小区建设可节约耕地50亩。
西洞庭片区:
1.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治理项目。投资2200万元,硬化公路6公里,铺设田间公路0.3公里,硬化渠道12万米,沟渠清淤28万米,平整土地600亩,新建排灌机埠1座,改造排灌机埠2座。增强了农田抗旱排渍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2.农业综合开发沙河排水渠道工程。投资500万元,新开渠道1400米,渠道硬化护坡1400米,新建桥梁3座,箱涵1处,节制闸2个。改善了生态环境,解决了灌溉用水。
3.国土土地开发项目。总投资300多万元,整理开发土地500多亩,配套了相应的水利设施。
4.农田水利、设施建设。⑴通乡、通村公路全部硬化;⑵硬化沟渠48.5公里,沟渠清淤80公里,新建抗旱机埠4座,更新改造电机8台;⑶建蔬菜大棚450亩,葡萄避雨栽培520亩,喷灌、滴灌设施530亩。
5.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科学编制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规划。目前规划初稿已完成,项目区正在积极进行土地平整及沟渠硬化的建设中,预计该项目建设至2013年2月整体验收,投入使用。
6.污水处理场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50亩,日处理污水3万吨,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整体工程明年年底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三)抓农村清洁工程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是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八大民生工程之一,西湖片区将农村清洁工程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重要建设内容来抓。加强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加大了资金投入,区财政安排农村清洁工程专项资金300万元,积极争取落实环保部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500万元,农村清洁工程经费按农村人口人平200元,长效保洁费人平20元一次性投入。工作力度大,要求高,从3月启动后,开展集中整治月活动,现已完成了相关设施建设,取得了硬件设施基本完成,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环境卫生明显好转,卫生意识得到提升的显著成效。全区建垃圾池1327个,每户配了1个垃圾桶,每个村配2个保洁员,建立了保洁队伍,农村清洁工程进入常态化管理。今后该片区将本着立足长期教化、长效管理、常抓不懈的原则,不断深入这项工作。西洞庭片区成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明确了全年的工作要求、责任要求和时间要求。该片区财政预算环境整治专项资金380万元。全区共清理垃圾3240吨,疏通沟渠95公里,清扫道路245公里,清除小广告5800条,悬挂横幅10条,出动宣传车2台,出版宣传栏30个,张贴永久性标语110条,印发宣传单1.5万份,已建成的垃圾围池320个,购置环保垃圾桶326个,购置垃圾清运板车35台,固定卫生清洁人员69人,新购大型清运车1台,投资300多万元新修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中,预计2013年元月可完工投入使用,逐步完善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该片区农村能源建设加速推进,今年市能源办下达给该片区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目标任务为200口,其中:祝丰镇30口、望洲办事处70口、龙泉办事处60口、金凤办事处各40口。该片区按照 “统一规划、统一布局、集中成片”的原则,结合该片区农村建设实际,集中人力、集中时间、认真走访、详细调查、逐一规划,把目标任务具体落实到了全区26个村。截止目前,该片区已圆满完成189口目标任务,同时永昌畜牧的大型沼气池投资100多万元已启动在建中。
(四)抓产业发展
西湖片区一是突出抓蔬菜产业。在建好千亩蔬菜核心示范区的同时,依托市蔬菜研究所在西湖建立的科研示范基地,蔬菜合作社和流通大户发展蔬菜生产,建立蔬菜生产基地,预计今年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总产5万吨,实现产值7500万元。二是突出抓食用菌生产。出台扶持食用菌发展的政策,鼓励在外从事食用菌生产的西湖人回乡创业,已注册登记众森食用菌合作社,在西洲乡同兴村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已建标准钢架大棚80个,夏季生产木耳、秀珍菇, 6月份产菇上市,秀珍菇每亩产值3万元,木耳产值每亩2.5万元。年底食用菌种植面积300亩,品种有平菇、金针菇、秀珍菇、双孢菇等,预计产菇200万斤,实现产值600万元。三是突出抓水产养殖业。继续抓好以网箱养鱼和鳝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为主的水产业,突出健康生态养殖,网箱养鱼比上年增加100口以上,达到2000口以上,鳝鱼养殖比上年增加5000口,达到5万口。预计水产品总产2600吨,产值6580万元。四是抓好粮棉油生产。突出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施高产创建工程,提高单产、提高效益,今年粮食种植面积3.4万亩,总产1.87万吨,棉花3.2万亩,总产3840吨,油菜2.9万亩,总产3770吨。
西洞庭片区经济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雏形,产加销一体化。全区有工业企业60余家,大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6家。全区耕地面积基本为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基地。围绕工业的原材料需求,该片区重点抓了六大主导产业:⑴是粮食产业。常年种植各类粮食作物7万亩左右;⑵是蔗糖产业。在我区种植有近40年的历史,最高年份曾种植到5万亩,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⑶是果蔬产业。全区现有柑橘面积1.5万亩,朝鲜蓟1.5万亩,其它蔬菜1.5万亩;⑷是棉花、油菜产业。常年种植棉花4万亩,油菜种植面积2万亩;⑸是高效渔业。现有大湖养殖水面2万亩,另有精养渔池1.8万亩;⑹是规模化养殖。以永昌牧业原种场(永昌牧业为大康牧业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现正申报国家级核心原种场)为龙头,常年出栏种猪5万多头。
预计全年可实现农业总产值5.3亿元,较上年增加0.7亿元,增长15%。其中种植业产值2.45亿元,较上年增长11%,养殖业产值2.85亿元,增长18.8%。
由于该片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多,周边十几个乡镇40多万人口的大部分粮食、油菜、棉花、柑橘等均直接由该片区生产加工,同时吸引了周边农村劳动力4000多人在该片区工业企业季节性就业,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发展。
(五)抓科技推广及农业标准化
西湖片区以油菜高产创建、棉花高产创建、粮食高产创建为契机,抓好办点示范,突出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施高产创建工程,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单产、提高效益,今年粮食种植面积3.4万亩,总产1.87万吨,棉花3.2万亩,总产3840吨,油菜2.9万亩,总产3770吨。在西洲乡裕民村开展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核心区办点示范500亩,在东洲乡旺福村开展万亩棉花高产创建办点示范500亩,在西洲乡裕民村西洲村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组织办好400亩的集中育秧示范片,推广机插技术,其中早稻100亩,中稻200亩,晚稻100亩。示范片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技术措施,通过办点示范的示范作用、辐射影响,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全面提高农户种植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1.大宗农作物种植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2.水稻、油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割;
3.棉花育苗推广了基质育苗,油菜种植推广了轻简直播技术,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该区已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援外基地,2011年—2012年已培训了43个国家的230名农业专家。
农业标准化生产。⑴根据《湖南省农业厅、常德市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2012年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该区农业实际,制定了西洞庭管理区2012年农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⑵落实完成了所有基地建设,制定并发布了《朝鲜蓟生产技术标准》和《甘蔗生产技术操作标准》。
(六)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西湖片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区里制定出台扶持奖励政策,促进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建设,专业合作社得到较快发展。今年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全区已有各类合作社26家,涵盖棉花、蔬菜、水产、食用菌、葡萄、农机等,入社农户2753户。
(七)强化科技支撑
针对西湖人才缺乏和问题,西湖片区采用“引、请、学”的模式,强化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市农科所、市蔬菜研究所示范基地已经落实,市农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蔬菜研究所的专家、技术人员多次来西湖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同时还请西湖本土养殖、种植能人、农村经纪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培训,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引导示范作用。
(八)抓“三农”常规工作
西洞庭片区组织申报了一批项目。
1.申报了万亩棉花、油菜高产创建建设项目;
2.申报了甘蔗、朝鲜蓟基地建设项目;
3.申报了国家级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缺口大
示范区财政投入有限,2012年整合各项目资金共计投入资金2.21亿元,现在建设工程多,资金投入有较大缺口。
(二)产业发展没有成规模
示范区内没有一家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加上区域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没有多大的特色,发展滞后。
(三)人才缺乏
示范区科技人才青黄不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缺乏科技人才。
三、明年工作设想
(一)继续高标准建设示范园。
以基地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突出设施农业,高标准建设蔬菜产业示范园,启动建设东洲乡核心示范园区。
(二)继续搞好村庄整治,实施宜居工程。
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农垦职工危房改造工程,抓好村庄规划,搞好村庄整治,进一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工作,提升管理,建设宜居村庄。
(三)抓好产业发展
在抓好棉花、水稻、油菜等传统作物生产和同时,突出抓蔬菜、水产和食用菌的发展。
(四)抓科技推广及农业标准化
突出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施高产创建工程,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提高农户种植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厅市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养殖,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标准化技术宣传与培训,抓好无公害蔬菜、水产品的“认证工作。一是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抓好办点示范,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二是建立1万亩绿色油菜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三是建立1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做好“三品一标”的认证工作。四是网箱养鱼、鳝鱼养殖推行健康生态养殖,养殖水面3000亩,规模养殖场推行标准化养殖。
(五)继续做好招商融资工作,搞好项目衔接
加强与省市部门的联系,积极申报项目,争资争项投入示范区建设,确保项目到位。制定、完善农业开发奖励扶持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地老板、西湖能人来西湖投资创业。
(六)抓合作社的发展,探索机制
全区虽有各类合作社26家,但普遍存在规模小、管理欠规范、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今后工作重点是加强合作社的规范管理,扶持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挥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力争培植市级合作社1-2家。在土地流转方面要加强调研,总结经验,积极探讨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灵活的新机制,建立长效的土地流转保障制度。
1.围绕园区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粮、棉、油、糖及畜禽等订单农业,全面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对结。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多方位、多途径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并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要求搞好示范区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3.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改善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水平。
4.以养殖业跨越发展为突破口,力争2013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3%以上,达到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达到9000元以上。
四、建议
(一)建议农业部在项目资金上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给予政策倾斜,重点支持。
(二)建议农业部、省农业厅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人才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