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福建省上杭县

日期: 2013-02-04 14:30 作者: 福建省上杭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2012年上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上杭县农业局

  上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打造上杭农业发展的新优势,示范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的发展形势。现将2012年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

  水稻生产方面:水稻播种面积41.8万亩,总产17.6万吨,平均亩产421.1公斤,水稻生产总体呈面积稳定、单产逐年提高趋势,向国家提供商品粮5万多吨。蔬菜生产方面:蔬菜播种面积达预计21.05万亩,总产量30.1万吨。生猪养殖方面:示范区全年生猪出栏85万头(其中槐猪4.5万头),生猪饲养量及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位居全省前列,是福建省生猪生产与调出大县。农产品加工方面。示范区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3家,规模企业38家,加工总产值达65.12亿元,带动农户11080户,增加农民收入0.85亿元。

  (二)设施装备和条件建设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示范区着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田间工程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1.1万亩,边远偏辟耕地机耕路建设500 公里,标准化渠道100公里,渠道改造120.7 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1万亩。

  二是标准化生产设施情况。示范区设施农业面积1.05万亩,其中新增标准化钢架大棚以上的设施面积0.08万亩,建设的标准化养殖场7家。

  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示范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5.17万千瓦,机耕面积32万亩、机插面积1.8万亩、机收面积12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8.9%。养殖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方面,全县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经从传统的人工养殖逐步向高科技、自动化方向发展,新增固液分离机等设备1874台(套)。

  四是市场流通设施情况。示范区在现有的20个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条件下,积极筹建优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农副产品加工配送基地、农产品交易物流园,大力培育和扶持流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引导建立一批生产基地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超市经营、专卖店等相结合的新型流通平台。

  五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示范区开通农业信息网(ww.shnyxxw.cn)。“12316”农业服务热线网络延伸示范区各乡镇,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已完成324个乡镇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工作,已建成8个站点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

  (三)科技推广运用

  一是农业“五新”推广情况。2012年推广农业新技术水稻抛秧26万亩,免耕栽培技术面积1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病虫综合防治80.7万亩次,引进水稻新品种27个、新农药6个、新技术3项。畜牧“五新”项目进入了全县约80%的农村家庭,畜禽养殖业新品种覆盖率达7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推广了10多种高效低残留的兽药及8种新型疫苗,推广新型农机具5种。

  二是农业科研情况。参加部属农业科研院校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接专项活动,上杭县儒溪槐猪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龙岩市上杭县大鹏蔬菜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进行了项目对接洽谈。上杭县农业局与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龙岩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水稻、蔬菜、生猪三大农业优势产业技术对接和科研合作。上杭县种子站、上杭县农技站2012年继续列为福建省现代水稻、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承担水稻、蔬菜产业体系相关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示范。茶地乡水稻抗瘟性品种鉴定圃为全国南方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圃,2012年继续承担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三明水稻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水稻病虫草害预警及关键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任务。县畜牧水产部门承担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上杭县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的示范与推广”等项目。

  三是农民培训情况。示范区建立农民田间学校10所,举办各类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156期,培训农民15200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村29个,建立科技示范户4800户;建立优质稻、蔬菜农业科技示范片50片,面积10万亩;其中农民教育培训基地10片,面积3000亩。

  (四)发展建设投入

  全县建设总投资148.7648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投入1.6722亿元,市、县乡财政投入1.2526亿元,银行信贷投入144亿元,企业(农民自筹)投入1.84亿元。

  (五)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农村工作机制创新情况。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达50.1%,面积21.15万亩。建立4个省、市、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学生回乡创业示范片7个,172家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二是农业服务机制创新情况。农业执法建立定期监督与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三是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情况。上杭县古田绿海蔬菜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开展了“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带农户”、“孵化+分享”等新型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示范区拥有福建森宝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7个,年销售额达65.1亿元,其中上杭云雾香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福建省2012~2014年度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上杭县大金槐猪有限公司、儒溪槐猪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被评为“福建省地理标志商标龙头企业”。

  四是组织化机制创新情况。2012年示范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3个,参加合作社农户比例为60.1%。

  五是沼气服务机制创新情况。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沼气服务中心-乡村级沼气服务站”两级沼气管理服务网络22个。

  六是环境保护机制创新情况。2012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100口,同时还注重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项目的开发利用。加大养殖业污染整治,示范区新建储粪池1.8万m3,新建沼气池1.92万m3,新增吸纳地1.02万亩,安装固液分离设施33台,安装抽灌设施88套,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效益明显。

  二、创新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上杭县现代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农业局为总牵头单位,成员单位由政府办、县农办、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畜牧兽医水产局、水利局、科技局、质监局、 县农机站等单位组成,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展开。

  (二)推动规划引领

  根据发展需要,编制了《福建省上杭县国家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16)》、《上杭县现代农业(东南片区示范长廊规划)》、《上杭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三)出台扶持政策

  示范区出台符合产业规划、连片建设钢架农业设施大棚,县级财政每亩给予补助资金1万元;优质稻谷收购价在国家收购价基础上每百公斤县级财政再补贴20元;槐猪特色养殖、农机跨区作业中介组织补助等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相关的扶持政策。

  (四)加强管理

  示范区财政、农业、畜牧兽医水产部门严格按照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和管理项目。

  (五)树立示范样板

  抓好现代农业示范点和农业工程建设,确立样板,以点带面,辐射全区,筛选确立在临城、古田二个乡镇实施建设集约化数控育苗大棚,在临城、古田、蛟洋三个乡镇实施蔬菜基地水肥一体化设施和田间贮藏保鲜库建设,在太拔、步云二个乡镇建设生态茶园示范,引进福建大科集团开发槐猪产业等。

  (六)扩大宣传交流

  示范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信息等媒体作用,广泛宣传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通过举办会议、现场观摩会,扩大示范亮点的带动作用,同时通过百名农技专家对接千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广泛推进农业“五新”技术普及推广,有效促进示范区建设。

  (七)积极争取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养殖业污染治理、开展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示范区建设等基础性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畜牧)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仍然落后

  我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全县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和失修相当普遍,设施化种植养殖比重仍较低,水稻、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科技推动力不够强

  虽然我县各级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不断大力推广节水节肥、优质高产等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使我县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了61.5%,但仍低于发达地市,一些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科研成果未能得到很好地推广与应用。

  四、下步推进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主要思路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更加注重借鉴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更加注重引入商业运作拓展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国际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加快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和机制。

  (二)2013年工作计划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和优质率,着重提升蔬菜产业体系、高山茶产业体系和槐猪生产体系水平。根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持的产业相关项目建设,将规划中的示范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把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紧密结合起来,重点要进一步打造一批农业亮点。

  五、建议

  一是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机制,从人员、经费、职责等方面予以规范,保证项目管理。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保证示范区项目建设有效实施。三是加强与部、省属农业院校和农科院联系,加快五新技术推广。

  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