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福建省仙游县
仙游县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仙游县农业局
2012年11月12日
2012年,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粮食、蔬菜、果茶、畜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示范区亮点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全年示范区建设总投入11亿元,使示范区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是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确定的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6.15万亩,建立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6万亩(含经作)、病虫综合防治24万亩,实现节本增收2600多万元。预计全年粮食总产14.5万吨,比增4.81%:水果产量6.55万吨,比增1.23%;畜牧生产出栏生猪34.02万头、牛0.084万头、羊3.72万头、家禽234万羽,肉蛋奶产量4.28万吨,比减6.6%(因流域整治今年拆迁畜禽场31万平方米);农业总产值44亿元,比增3.6%;农民人均纯收入8667元,比增12%。
(二)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情况
1、农田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一是整合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农田、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2012年共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00多万元,其中财政投入800多万元,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500多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500多亩: 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其中大棚蔬菜2920亩(利农2470亩、意达公司300亩、仙游县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150亩),利农莆田分公司龙华、鲤南今年新建的大棚蔬菜基地每亩建设资金大20多万元,要建成全国一流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全县现有设施农业播种面积6.45万亩;增创产值2.8亿多元,促进农民增收1.2亿多元,解决农民就业4.622万人,设施农业正在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建成蔬菜数控温室育苗棚1600平方米、育苗大棚30亩,生产出售优质蔬菜苗木500多万株;利农集团今年又被省农业厅定为全省10个蔬菜数控集约化育苗基地之一,建设蔬菜育苗大棚60亩,得到省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确定蔬菜、食用菌、茶叶三个主导产业13个主要设施建设项目(其中蔬菜7个、食用菌2个、茶叶4个)为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主建项目,获财政补助资金400万元,目前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
2、标准化生产得到有效推进。一是新增国家级生猪标准化核心场示范项目(仙游县天宇农牧有限公司)1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仙游县华兰农牧有限公司)1个,全县现有获农业部批准建设并获资金扶持的标准化养猪场有13个出栏生猪8.5万多头、标准化养鸭场8个存栏山麻鸭5万多羽。二是新增省级台湾甜柿标准化基地建设面积3600亩,新建基地喷灌工程400亩、管灌工程1500亩,配套建设引水工程1处,果园道路12公里,引进“早生次郎”、“大富友”、“大秋”、“前川次郎”、“前村柿”等台湾甜柿新品种5个(台创园)。
3、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2012年全县落实购机补贴资金730多万元,新购买新型农机具2082台(套),其中插秧机17台,大中型拖拉机9台,手扶拖拉机125台,微耕机370台。全年机耕、机插、机收面积可达30万多亩,农业机械化率达35%以上,增加8.5个百分点。新注册植保专业化防治合作社3家,现全县有植保专业化防治合作社13家,注册资金39万元,社员80人,拥有机动喷雾器53台,日作业能力1005亩。
4、市场流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全县建有农林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57个,建筑总面积35万多平方米,其中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3个(度尾文旦柚批发市场、钟山香菇批发市场、鲤城蔬菜批发市场);二是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全县有农产品营销经纪人3000多人,其中常住大城市的营销经纪人有50多人。
5、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我县是福建省16个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之一,全县315个村都配备有电脑和一名信息员,为农民开展信息化服务。我局还建立健全了仙游农业信息网、“12316”农业咨询热线、手机农业信息服务、视频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等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三)科技推广运用情况
1、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实现良种化。2012年,全县引进农业新良种38个(粮食22个、水果2个、蔬菜12个、食用菌2个),更新粮食良种面积6万亩,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8.3%;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水果良种覆盖率达94%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5.5%以上。
2、农业“五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全年建立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技术、新机具示范片30多万亩,实现降本增收6000多万元。在利农集团莆田分公司度尾大棚蔬菜基地建立新品种、绿色防控技术、太阳能利用、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甜椒密植栽培、大棚周年利用模式、大棚双膜覆盖天窗通风、集约化育苗等蔬菜“五新”技术示范小区10个,2012年3月31日在利农集团莆田分公司仙游县度尾大棚蔬菜基地召开现场会议,展示蔬菜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五新”技术推广等。
(四)发展规模经营情况
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大户规模种植粮、菜、果13万多亩,占农业种植面积的30%以上,规模养殖水产5000多亩,规模养殖畜禽28万多头(羽)。
(五)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1、优化服务“窗口”建设。在我县行政办事大厅设立农业服务“窗口”,派驻5人工作人员,专门为基层单位、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户办理职称评聘、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调运检疫等服务;设立仙游县农业咨询服务中心,开辟“12316”农业咨询服务热线,免费为农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2、提供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在全县18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大户提供农村土地流转服务,通过季节性出租、长期出租、转包经营和重新发包等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今年来,全县农村新流转耕地5000多亩。
3、建立农业产业化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营销的发展方式,走种养加、产运销一体化的路子,推行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显、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把农业企业和农户捆绑在一起,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012年,全县新增大棚蔬菜生产企业1个(栽培面积150亩)、水果生产企业(含个体工商户)5家(台湾农民创业园),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个,现全县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个, 2012年创产值13亿多元,带动农户4.3万户,辐射带动农民增收2亿多元。
4、挺进农村合作组织发展。2012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现全县有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8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4家、市级示范社8家、县级示范社35家),农业专业户600多户。
5、加强院企合作工作。通过推行科技市场服务一体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优先扶持优良品种培育、引进和推广,农产品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仙游县政府还聘请成立了由省、市农业部门、农业专家组成的农业专家服务团,鼓励其与农业生产基地合作,加快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的研发和推广。
二、创新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仙游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两位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农办、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环保局、质监局、统计局、气象局等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仙游县农业局,由局长兼任主任,两位副局长任副主任。各乡镇要相应设立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各自的项目任务实施工作。
(二)强化规划引领
认真制定仙游县2012-2015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确定农业标准化生产、“五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五大”项目30个子项目为建设重点,总投资13.658亿元。我县政府还制定出仙游生态县建设规划、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规划、国家级科技创先县建设规划。
(三)创新建设模式
1、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我县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由政府出台政策、提供服务,包括耕地流转服务、建设资金融资服务、纠纷调解服务、农业用电用水服务、外来工子女上学服务等,让企业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大显身手。
2、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今年,莆田市被福建省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我县按照莆田市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仙游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发展。
3、成立台创园志愿者服务队。今年,台创园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主动为园区企业提供无偿服务,如积极为园区企业进行工商年检的各项网上申报工作,我县工商局还主动上门,为台创园内的园区企业办理企业营业执照年检,做到服务到家,方便企业。
4、举办海峡两岸甜柿文化交流节活动。于11月3日,在仙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举办2012年“海峡两岸甜柿文化交流节”活动,开展两岸甜柿科技、文化对接与交流,进一步引导台资企业来仙游投资兴业,推动仙游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出台扶持政策
仙游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仙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文件,提升仙游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品位。
(五)搭建融资平台
加强宣传引导,做好牵线搭桥工作,通过短信、企业大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担保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的宣传,让金融机构和企业充分了解动产抵押融资政策,为企业出谋献策,为金融部门提供信息,架起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融子桥梁。
(六)争取资金投入
为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2年我县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全年共争取到示范区建设资金11亿多元(不含农民投入),其中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含水利、农业综合开发)5000多万元、惠农资金3000多万元、引进资金41000万元(利农集团大棚蔬菜基地建设投资38500万元、台资农业企业投资2500万元)、本地农业企业和农业专业户投资58000万元。
(七)强化考核管理
一是落实创建责任制。按涉农部门和各乡镇的各自职责,落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责任制,按县抓特色主导产业、乡镇抓“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样板工程,真正起到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二是建立考评机制。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办按各有关部门、各乡镇的职责范围,负责跟踪落实和考核工作,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耕地租金贵。目前,在仙游县平原区,每亩耕地年租金高达700-900元,如果租期较长的是按稻谷计算,随行就市计算租金。在租金贵的情况下,农业企业的生产效益降低。
2、租地难度大。目前,仙游县多数成片耕地都已流转被租,新来农业企业存在租地困难情况。
3、财政投资不足。仙游县地方财政比较困难,财政支农投入有限。
4、缺少工作经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是个大工程,工作量大,且一些示范项目还需要组织参观,目前,在示范区建设中,缺少工作经费,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一定难度。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与打算
(一)主要思路
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体制、强化示范带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对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做大、做强、做优粮食、蔬菜、水果、畜禽“四大产业”, 突出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和循环农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
通过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5亿元,年均增长10.56%;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500元,年均增长12%;实现“三品”农产品认证30个,比2012年增长30%以上;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要比2012年增长20%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要从2012年的34.5%提高到55%以上;要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个、名牌农产品8个。使仙游建成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台湾甜柿基地(规模面积3万亩)、福建最大的大棚蔬菜基地(规模面积1万亩)、莆田最大的高山名优茶基地(规模面积1万亩)和福建粮食高产区。
(三)2013年工作打算
1、强化设施农业建设
以利农集团、意达公司为样板,进一步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2013年计划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000亩(其中钢架大棚蔬菜2500亩)。到年底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要达3万亩以上(其中钢架大棚蔬菜8500亩)、播种面积达6.5万亩以上,增创产值3亿多元,促进农民增收1.5亿多元。
2、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建立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面积16万亩。要认真实施粮食优质高产工程、精品蔬菜设施工程、名优水果基地建设工程、畜禽饲养提升工程。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农业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
3、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全县要建立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区3个(粮食、蔬菜、水果)、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区2个(茶叶、中药材),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相统一。
4、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
要建立“五新”技术推广集成基地6-8个,示范面积1.5-2万亩,辐射推广20万亩。
5、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2013年计划全县农民新购买农机具1200多台(套),享受国家购机补贴800多万元,全年机耕、机插、机收面积要实现35万亩,农业机械化率达40%以上,增加5个百分点。
6、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
(1)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多家,到2013年底,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要达到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300家。农业龙头企业计划创产值11亿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
(2)生产基地建设。一要建立优质稻、超级稻基地10万亩;二要建立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三要建立油料基地5万亩(花生4万亩、油菜1万亩);四要建立名优水果基地5万亩:五要建立薏米基地1万亩:六要建立优质茶叶基地1万亩;七要建立食用菌基地200万平方米;八要建立中药材基地2000亩;九要建立畜牧基地年出栏瘦肉型猪20万头、存栏蛋鸭30万羽;十要建立水产养殖基地1万亩。
(3)品牌农业发展。一是“三品”农业生产。要突出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农业的发展,2013年计划建立“三品”农产品生产基地8.5万亩、力争生产“三品”农产品7万吨,争取新增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各1个。二是名牌农产品申报。突出特色农业的发展,在创名牌上做文章,力争2013年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2个。三是著名商标申报。引导农业企业注册商标、争创著名商标,力争新增福建省著名商标1-2个。
(4)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产品市场建设,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尤其要建设完善度尾文旦柚批发市场、钟山香菇批发市场、鲤城蔬菜批发市场等。同时,要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7、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对2012年10月省厅下达的7个蔬菜(数控育苗、水肥一体化、保鲜库建设)、2个食用菌(食用菌工厂物联网建设、食用菌工厂瓶栽生产线建设)、4个茶叶(生态茶园建设)计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建设项目要在2013年春季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验收。
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中心,并配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二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我县是全国首批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示范县,配备化验室检测仪器和速测仪器,还配备了蔬菜产品流动检测车,要年流动速测检测蔬菜样品1200个以上。三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重点整治销售高毒农药和伪劣农药、化肥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9、抓好参观辐射工作
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做法集成于基地,通过组织参观、召开现场会、现场经验介绍等方法,把新技术推广出去,充分发挥辐射效应作用。
五、有关政策建议
1、农业项目应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倾斜。国家应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农业大企业和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仙游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要建成万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应列入国家现代蔬菜生产示范园区。
2、应下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经费。仙游县机关部门工作经费少,工作经费不够用,建议年下拨每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县工作经费20-30万元,并对财政困难的仙游县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
3、给予参观点补助资金。建设省级农业参观点,需投入较多的建设资金,为此,今后凡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建设项目被省厅组织参观的,建议每点给予补助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