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黑龙江省庆安县

日期: 2013-02-04 11:29 作者: 黑龙江省庆安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关于庆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报告

  庆安县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享有“中国绿色食品之乡”和“中国绿色名县”的美誉,是全国首家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A级水稻生产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农业在庆安县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我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2010年,庆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国家和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打造绿色型、品牌型、效益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发展定位,开始建设农业示范区,特别是按照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具体要求,目前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初具规模。一主导产业。 全县幅员5,46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85.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81.4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21万亩,是当前示范区的主导产业。二农业设施装备。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7座,机电井1.9万眼,6个灌区,8个渠首,渠系硬化总里程达650公里,其中和平灌区工程配套率达到90%以上是全省的标准化灌区。全县水稻育秧大棚4.5万栋,育苗率95%以上,智能浸种催芽工厂7处,芽种覆盖率60%。全县农机总动力约35万千瓦,大中型农机具5480台套,机耕率100%,机播率90%以上,机收率70%以上,综合机械程度达到80%以上,已经达到国家示范区标准要求。三科技推广应用。全县水稻、玉米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良种更新率分别为60%和35%,畜牧业良种覆盖率为95%,年推广新技术30多项,年培训农民在10万人次以上,水稻的超早钵育技术、寒地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肉牛冻精配种等多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四规模经营。2012全县在工商注册合作社有296个,在经管站备案的有84个,共有社员2,985户,规模经营面积69.6万亩,百亩以上大户1,973个,百亩以上连片经营面积达26.4万亩。五体制机制。 目前示范区主要有大户型、组织合作型、企业承包型三种发展经营模式,同时健全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一 主 要 做 法

  (一)科学组织,强化领导。庆安县成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各涉农部门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长兼任,按照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示范区建设规划,认真做好年度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明确工作内容及分工,协调解决各种问题。保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

  (二)提早规划,按时落实。我县的示范区建设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在项目提出以后,召开由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户参加的论证会,在充分考虑发展、环境、农民利益等方面后,再确定是否建设实施。目前,我县已确定鸡讷公路、伊绥公路的百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带,在示范带上建设18个农业示范基地,在“两带”之外建设多个示范园区的总体规划。

  (三)多元投入,合力发展。我县在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长机制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相关项目资金支持,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提高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支持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建设作为一个项目来抓,积极与科研院所、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主动对接,吸引更多资源共同建设示范区。在示范区建设中,积极开展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农民互助保险,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的利益,为示范区发展提供保障,增加后劲。

  (四)技术支撑,模式灵活。在示范区软件建设方面,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鼓励创新,攻坚克难,定期对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培养中高级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来专业人才,凡是有一技之长,在我县又缺少的人员,我们就引进,并且给予优惠待遇,目前共有22名外来技术人员在我县安家,带来31项科技成果,转化率95%。在示范区的经营管理上,因地制宜,有企业管理、合作社管理、大户管理,同时政府建立合作共享平台,促进强强联合,不拘形式,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相互转换与发展。

  二 几 点 体 会

  (—)农业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庆安县种植业优势明显,但畜牧业薄弱,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7%,远低于全国30%的水平,而庆安县作为粮食的主产区,具有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完全可以扩大畜牧业的规模,增加附加值,为示范区发展添加亮点。同时,我们也有较强的粮食生产能力,三品一标认定面积也较大,但是我们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只有1家,还没有国家级名牌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品牌意识有待发展和提高。

  (二)农业物质装备有待完善。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有60 万亩,仅占耕地的21%,设施农业面积1.4万亩(包括水稻大棚的二次利用0.8万亩);农机总动力不足,特别缺少大型农机装备,使农业生产标准化率不高;农田水利灌溉逐步完善,但是农田的排涝系统建设不足。

  (三)农业规模化经营不够。全县流转土地面积81.1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28.39%,农民参加合作社比重仅为5%,且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利益不明确、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因素制约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大型的农机和统一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的进行。

  (四)资金投入不足。建设示范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庆安县地方经济实力不强,地方财政支农资金有限,向上争取资金有不确定性,企业、合作社自筹资金缺乏,信贷资金周期短、利率高,这些因素往往无法满足示范区建设的投资需求,使得示范区个别项目延缓,影响示范区总体发展。

  三 下 步 工 作

  立足我县“南旱北水”、“南畜北禽”的布局特点,突出“两区两带多园”的总体规划布局,以建设伊绥、鸡讷两线百公里示范带为突破,以打造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走具有庆安特色的绿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年重点工作主要有三项:一是加强示范带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整理,对田面进行方条化改造,达到田面整洁、渠直埂顺标准,并按照规格化、直线化标准,连片配套水利工程,田间渠系硬化率达到80%以上。加快智能浸种催芽基地和水稻育秧小区建设步伐,实现工厂化催芽育秧全覆盖。二是对示范带园区增点加密。在现有18个科技园区基础上,今年秋季计划围绕种植业、农机合作社、新农村建设三大方面,增建园区14处,对园区建设标准进行整体提高,实现园区由点到线发展,全方位发挥示范引带作用。三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整乡整村推进步伐,优化劳动力分工组合,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鼓励扶持能人领办、村集体领办、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技术推广服务组织领办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降低合作社数量,扩大合作社规模。加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