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黑龙江省安达市

日期: 2013-02-04 11:13 作者: 黑龙江省安达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安达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2012年,我市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跨越式发展为主线,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奶业、生猪、粮食、蔬菜瓜果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强化农业物质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为支撑,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动力,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力争将安达市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先行区和样板区,示范引领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现将安达市2012年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设成效

  1.畜牧业示范区健康发展。一是以奶牛为主畜牧业发展较好。我市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一直占据着农业的半壁江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市打造中国绿色乳业之都战略目标的确立,乳肉食品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畜牧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12年末,全市奶牛万头乡发展达到 9个,千头村发展到45个,百头场发展到85个,生猪专业乡3个,专业村28个,规模场307个。全市奶牛存栏21万头,肉牛存栏11.5万头,生猪存栏5万头,羊存栏23万只,禽存栏480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73%、3.8%、13.34%、3.83%、4.12%。鲜奶实现总产69万吨,肉类实现总产10万吨,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0.01%、3.59%。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92亿元,畜牧业产值实现5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800元,畜牧业收入实现6660元。二是牧场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市已建的6个牧场园区,分别是安达市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澳佳万头奶牛场、浩林奶牛园区、贝因美现代牧业万头牧场、长青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好牧场。其中安达市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澳佳万头奶牛场、浩林奶牛园区已达到入栏状态,分别入栏奶牛1544头、512头和834头。剩下的三个牧场正在建设中,其中贝因美现代牧业万头牧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计划引进的1200头澳牛也已经完成报批手续。三是加大苜蓿种植力度。为了提高安达奶牛业发展的档次水平,结合全省苜蓿工程,我市2012年共落实了5万亩苜蓿的种植任务,受今年六、七月份降水偏多的影响,我们在草原上种植了近4万亩的苜蓿,目前长势良好。四是发展牧业农机合作社。借助省农机政策,结合我市实际,2012年我们成功申报建设了天继牧业农机合作社1处,总投资1000万元,功能定位为青贮玉米、牧草的种植收获。五是制定出台相应政策。一方面我市制定出台了《安达市关于建设规模养殖场有关问题的意见》,对在建以及新建规模养殖场做出了切实可行的规定,保证了规模养殖场建设进度、用途等。另一方面我们对全市的草原进行了普查,对承包户数、面积、收费情况进行了统计,对不合法及不完整的合同进行更换。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全市草原管理工作,我市出台了《安达市关于加强草原规范化管理的意见》。

  2.玉米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全市建设玉米高产示范区20处,面积20万亩,主要采取大垄双行、大垄三行、全垄覆膜沟播等栽培模式,示范区内实现了大农机、大喷灌、大科技、大合作全覆盖。按照绥化市“四确定、五有、六统一”的要求,做到了大垄地头整齐划一、绿化香化合理布局、所有标牌统一制作、地面全部硬化、档案田间记录健全完善。目前,示范区已获丰收,亩产突破1600斤,比非示范区亩增产400斤。在全市各示范区的有效带动下,全市玉米总产突破了25亿斤。

  3.蔬菜产业建设稳步发展。今年,我市以明沈路两侧蔬菜产业基地为重点,完善安达镇华泽菜根谭等5个蔬菜生产园区建设。目前,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了3万亩,蔬菜棚室达到了3万栋。同时,大力发展错季栽培、露地栽培、复套种栽培模式,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2012年,蔬菜产粮115万吨,农民增收6亿元。此外,投资5400万元的农资蔬菜批发大市场正在建设中。

  4.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步伐加快。一是推进农机装备建设步伐。全市现有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6个,其中今年新建的为8个。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300台,小型拖拉机1620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5.6万千瓦。拥有大中型配套农具8800台套,小型配套农具43700台,全市综合机械化率和三大作物机收率分别达到80%、60%以上。二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我市结合国家节水增粮行动,全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2012年全市建设节水灌溉区46.8万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8万亩,惠及全市6个乡镇27个村。落实时针式喷灌266处,面积10万亩;卷盘式喷灌240处,面积6万亩;膜下滴灌266处,面积10万亩;移动软管式喷灌32处,面积0.8万亩。全市抗旱水源井达到了6450眼,可满足我市160万亩抗旱用水需求。

  5.科技推广应用不断创新。2012年,我市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平台,加快示范区内科技创新应用,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配套,提高种植业科技含量。一是完善了14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条件建设。二是实现了推广体系创新。下派了117个科技指导员进驻到全市117个行政村,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充分发挥其技术专长,为农民提供科技指导和服务,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真正做到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三是制定了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在推广优良品种的同时,采取高产栽培模式,为提升粮食产能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四是开展科技培训。2012年,我市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已达10万多人次。聘请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对100名科技人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重点培训。然后由100名科技人员组成14个科技小分队对全市100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普遍培训。

  6.加快规模经营建设步伐。2012年,全市规模经营土地73.5万亩,占总面积的36%。主要采取的模式是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种植合作社经营模式、企业带动经营模式、村集体经营模式、大户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联合经营模式。

  二、创新举措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为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2012年我市成立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畜牧局、农业局、发改局、工信局、财政局、水利局、粮食局、国土局、质监局、工商局、农机局、农业开发办等单位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局,主要任务是负责对示范区投资项目的协调与监管,加强示范区规划的宣传,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根据规划中管理涉及到的项目,由对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层层落实责任,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科学规划,建立合理示范布局。2012年,安达现代农业示范区布局为一轴二带三区。一轴,即一条现代农业发展核心轴;二带,即东北部高效玉米种植带、中部水稻种植带;三区,即三个优质农牧混合生产区。我市将利用三至五年左右时间,把安达建设成为非大城市型奶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牧结合良性互动的示范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区。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持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全市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展望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全市将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3.模式创新,养殖效益大幅提升。我市奶牛饲养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2011年新建设了友谊奶牛养殖园区,已实现奶牛入驻1544头,其中牧场所有奶牛586头,托养附近村屯奶牛968头。该养殖园区采取“五统一分”经营模式(即统一管理、统一饲喂、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灭病、统一鲜奶销售、分户结算),吸纳周边奶牛养殖户以奶牛托养形式入驻,每天向养殖户按照每日每头牛3元的标准收取养殖管理费,对奶牛进行集中饲养,有效解决了人畜分离等问题,使效益得到大幅提升,据统计,散户奶牛通过规模集中饲养,平均每头奶牛增加效益2000元左右,且鲜奶价格高于散户0.7元/公斤左右,这为全市奶牛规模化、标准化饲养起到了示范引带作用。

  4.完善政策,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步伐。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过程中,我市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积极调动广大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步伐。一是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管理机制。即“123456”管理机制:坚持“一个不变”,农户的土地性质不变;提供“两种补贴”,给予实现规模经营的地块每亩10元种肥补贴和农户种植业保险补贴;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实施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面积只增不减、确保农户粮食产量只增不减、确保农户收入只增不减;完善“四个配套”,对土地规模经营地块优先提供水利设施、大型农机、科技指导及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推广“五种模式”,推广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水利模式、机耕模式和栽培模式;实现“六个统一”,统一生产准备、栽培模式、栽培品种、投入标准、农机生产及节水灌溉。二是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激励机制。对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万亩,其中落实大垄双行面积2000亩以上,并按标准完成深松整地、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的市级示范园区,对大垄双行整地每亩补贴100元;对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亩,并按标准完成深松整地、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的乡级示范园区,每亩补贴50元;对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00亩,并按标准完成深松整地、起垄、镇压达到待播状态的村级示范园区,每亩补贴50元。同时,实行领导干部激励政策,对能够组织农民高标准实现土地规模经营5000亩以上的村支部书记,经考核合格后,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特别突出者可上挂至副乡镇长。三是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服务机制。将优惠政策聚焦规模经营,积极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协调金融部门,将实力强、资信好的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重点,提供信贷资金,解决其体季节性或临时性生产资金不足问题。对已经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农民,优先提供相关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就业、优先享受农民创业贷款利息补贴等。同时,组织农业部门和各乡镇全程指导土地流转规范操作,免费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政策咨询、土地流转合同鉴证等各类服务。

  5.拓宽渠道,加大投资融资力度。一是集中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我市积极争取各层上级主管部门的财政资金,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畜牧局、农业局等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立项,水务部门负责对旱改水工程进行了立项,各部门之间做到了相互协作。对于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集中投入在奶牛、生猪规模化养殖场、高标准高农田建设、设施农业等方面建设上,使这些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强化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坚持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快项目市场化运作步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机制。三是建立农村金融扶持机制。加大了金融系统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力度,积极开辟融资渠道,建立农业保险机制,拓宽农业险种覆盖面,最大程度地化解了经营风险。四是确保配套、自筹资金足额到位。2012年,我市积极做好资金筹措计划,在保证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以及农民、企业自筹资金能够按时足额到位的前提下,再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投资,保障了下达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批复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还不高,散户养殖中人畜混居较为普遍,存在生产生活环境差和生产形势波动大的问题;二是玉米产业缺少深加工企业,还仍处于原产原卖阶段;三是整个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建议国家和省市在扶持农业规模化、设施化发展上,尤其是在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上能够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或整合相应的专项资金,以提高示范区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达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宗旨。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围绕安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一轴二带三区整个布局,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落实具体工作:一是继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针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扶持政策,政策应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2013年,我市要加大对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的补贴等,鼓励有积极性的企业及专业户申报绿色、有机食品、全省全国知名品牌称号。二是全力推行人畜分离养殖模式。围绕现已成功运行的奶牛人畜分离模式,在全市奶牛集中饲养区域全力推行,并按照奶牛人畜分离模式,深入探索出生猪养殖的新模式。三是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区建设。围绕奶牛业这一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农牧结合、有序发展的格局,即围绕奶牛产业建设50万亩精饲料玉米示范区建设、30万亩青贮玉米种植、10万亩紫花苜蓿种植、251万亩草原改良、10个配套的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设,并注重发展好乳肉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农牧有机结合、产加销科研一体、企业加农户的国家级现代奶业示范。四是提升乳品龙头企业引带作用。重点推进贝因美三期建设,三期投产后,该公司年可创产值100亿元,年可实现税金5亿元以上。届时,黑龙江贝因美公司将成为亚洲最大单体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基地。五是建设玉米高产示范园区。2013年全市规划了“一带五十五园”,其中玉米高产园区40个,设施蔬菜高产示范园区8个,水稻示范区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