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黑龙江省肇东市

日期: 2013-02-04 10:42 作者: 黑龙江省肇东市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黑龙江省肇东市

2012年10月15日

  2012年,肇东市以建设全国一流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为定位,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大农业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力度,集中全力打造了装备农业、设施农业、技术农业、规模农业、合作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百公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和百公里都市圈休闲农业示范带,使全市农业步入了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201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预计可实现120亿元,粮食总产达到60亿斤以上,九年实现九连增,牧业总产值预计可实现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1000元,各项指标均可实现跨越增长。

  一、突出百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带引领,农业建设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012年我市以哈肇路、绥肇路等全市180公里城乡沿路为主线,打造了以33个高标准科技园区为标志的百公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沿江打造了以湿地生态、松花江风光等为重点的百公里都市圈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带,两大示范带覆盖16个乡镇134个村,涵盖玉米高产栽培、高标准牧业、高效林业、高科技基地等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玉米种植示范园区10个,水稻园区2个,蔬菜园区4个,马铃薯园区1个,畜牧园区4个,水产园区1个,苗木花卉园区1个,新农村园区8个,合作化经营示范区2个。示范区内集中建设基础设施、集中推进规模经营、集中推广先进技术、集中打造亮点集群,通过百公里示范带建设,实现了点线衔接、连点成线、聚线成面的引带示范效果。

  一是以大机械为标志,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2012年,全市共组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36个,80马力以上拖拉机总量达到251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46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其中,五站镇东安村与沈阳雷奥现代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创建东安现代农机合作社,总投资2000万元,装备国外先进大型农机10台套,总机械总量的40%,代耕作业面积3万亩,实现整村机械化作业。二是以大水利为标志,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全市共新增抗旱水源井670眼,全市抗旱水源井总量8200眼,单井覆盖率降到430亩,其中,安装大型节水喷灌设施907台套,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128万亩。其中太平乡在中国农科院栽培所和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扶持下建设了10万亩玉米膜下滴灌示范区,园区采用各类先进喷灌模式,实现了高效用水、节约用水,为旱作农业区粮食高产创建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三是以大合作为标志,土地经营水平大幅提升。大力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机合作社带动、企业集团拉动、场县共建互动、劳动力转移促动等五种主推模式,组织引导农户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形成各种社会力量汇聚、多种合作方式叠加的大合作、大联合、大流转的全新格局。2012年,全市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534个,入社农户达到4.3万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100万亩。其中,五里明镇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在五里明镇实施3000个优良品种对比试验,实现乡镇整建制规模经营;肇东镇与哈工大合作建设绿色有机农业创意园,规模经营面积12000亩。黎明镇与省农垦科学院合作,建设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0000亩。全市黎明镇长富村、太平乡东合村等整村实施规模经营的村达到27个;四是以大基地为标志,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2012年我市以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为平台,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合作发展为目标,组织引带农民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对接合作,走农业产业化、基地化之路,重点建设了中粮集团、星湖科技200万亩高淀粉玉米、金刚山集团10万亩蔬菜、伊利企业自建1.2万头奶牛、大庄园2万头肉牛、正邦集团170万头生猪、宝迪集团10万头种猪、成达集团1亿只肉鸡等骨干基地,实现了由“产供销”向“销加产”的成功转型,在龙头企业基地的强劲拉动下,全市规模化养殖小区达到109处,养殖大场大户达到1652户,奶牛养殖集中区达到68处,生猪养殖集中区22处,肉牛17处,肉鸡25处,牧业总产值60.7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五是以大科技为标志,田间科学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完善了覆盖全市22个乡镇的农技推广体系,公开选拔20名优秀农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农技推广站,投入资金配齐了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基础设施,全市形成了市有农技服务中心、乡有农技推广站、村有农技推广员的健全的农技服务体系。在发展内力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行场县、院县共建模式,借助外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等18所院校和农垦绥化管理局、建三江管理局、红兴隆管理局开展技术合作,成立了由23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粮食高产创建专家组,聘请农业部玉米专家组组长赵久然为总顾问,省农科院专家曹靖生和农垦专家为组长,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2处,成立水稻研究所和玉米研究所各1处,确立了玉米“40字”、水稻“48字”高产栽培模式,促进了高产攻关技术的全面入户到田。今年3月份,我市以涝洲镇三星村智能化水稻催芽浸种育秧基地为代表的科技项目顺利投产,该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一次性浸种催芽500吨,可解决我市40万亩水田的水稻育苗,今年共为我市沿江15万亩水田提供水稻秧苗,占总量的37%,强有力的推动了水稻育秧由人工化向智能化的转变,促进了水稻的持续增产。

  二、突出政策导向,创新发展举措,现代农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我市被定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市委将现代农业建设纳入到中心工作的核心,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成立全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领导小组,政策制定、检查督促、推进落实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健全完善了全市现代化大农业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实施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评比,年终定奖惩举措,形成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围绕百公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重点打造了三大核心区: 50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示范区覆盖总面积50万亩,分2011-2012年两个年度实施,2011年完成了20万亩,今年完成了30万亩。示范区实现全程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达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南部乡镇粮食单产达到900公斤以上,北部乡镇单产达到800公斤,50万亩粮食总增产7500万公斤以上。10万亩高标准水田核心示范区。利用千亿斤产能和土地整理项目,以涝洲镇为核心,集中规划10万亩水田,达到水田方条化、渠系全硬化、育秧工厂化、栽培模式化、全程机械化、销售品牌化、环境生态化,打造成全省水田第一田;2万亩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区。以肇东镇和五站镇高科技蔬菜园区为核心,建设温室300栋,大棚300栋,全市设施蔬菜总面积发展到2万亩,基本实现四季蔬菜供应本地化。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信贷投入为依托、农民投入为主体、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和外资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市财政年度支农投入达到5.9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安排30万元专项资金,推广农业新技术;通过改革金融服务体制,大力推广五里明镇与商业银行、龙头企业、农业专家链接模式,商业银行为农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合作社将粮食销售给龙头企业,企业在资金结算时将贷款本息转付给银行,商业银行又聘请农业专家对粮食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四者之间均通过签订合同进行联结。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资金筹措难问题,也有效破解了农业技术低、农产品销售难、农业产业链断档等瓶颈难题;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我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加速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按照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要求,我们感到,还存在一些根本性和方向性的困难和问题,仅靠我们自身很难解决:一是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以我市大型农机具保有量来看,要按照全面积实现机械化作业的标准,玉米种植面积360万亩,按每个千万元合作社服务面积5万亩计算,需要72个,现有36个,目前只解决了二分之一。特别是收获机械更是严重不足,我市现有玉米收获机180台,机收面积仅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6%,按每台玉米收获机平均每年收获2500亩计算,还需玉米收获机920台。建议国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补贴力度和覆盖面积。二是农业重点项目工程配套资金难的问题相当突出。仅从我市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来看,总投入资金8.89亿元,国家只投资大型喷灌设备3.3亿元,需地方配套打井、架电、管线铺装等资金就达到5.59亿元,对于农业大市财政的体制来说,配套资金很难解决。建议国家对重点工程项目降低地方配套标准,或者能否免除地方配套。三是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生产资金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我市目前已组建种植业合作社186个,“十二五”期间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要达到200万亩,种植业专业合作社总量要达到400个。从合作社生产经营实践看,资金仍然是最大制约瓶颈。仅以五里明合作社来说,要为入社农民事先支付每亩350元的保底价格,这笔支出要靠贷款来解决,合作社经营利润基本上用于偿还银行利息。建议国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否提供专项贴息贷款,解决合作社运行资金难的问题。同时建议国家能否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经营发展基金,达到鼓励和扶持两个方面的效应。四是专业农技人员短缺的问题相当突出。粮食增产增收的最大潜力在科技,我市尽管已经完善了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种植业农技人员总数150名,全市耕地面积按照400万亩来计算,农技人员人均服务面积2.7万亩,很难适应先进科技推广任务,根本无法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建议国家能否选派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充实到乡镇农技推广站,同时配备必要的农技推广设备设施,以满足农业生产科技需求。五是农业信贷资金投放不足的问题相当突出。一方面,农业信贷资金使用周期短,且多为一年期(实际还不到一年),致使资金使用领域仅局限于春耕生产,受使用周期限制无法向其它领域拓展。建议金融部门放宽使用周期限制,以利于合作社和农民发展其它周期较长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授信额度和抵押方式不够灵活。就目前看,金融部门发放农业贷款普遍授信额度小,还不能完全满足进一步扩大规模经营的需要。尤其是在抵押方式上,仅靠农户联保束缚了合作社和农民使用信贷资金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建议在扩大授信额度的同时,也制定一些更加简便易行的抵押方式,比如,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订单、生产设施等作为抵押物,灵活扩大抵押范围,为农业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灵活的信贷环境。

  四、下步工作思路

  2013年,我们肇东市将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强市、现代化新农村为目标,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增财为核心,以打造“三带百园”为引领,紧紧围绕百公里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带、百公里都市圈观光农业示范带、百公里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带,着力打造种植、养殖、蔬菜、新农村、农机合作社、乡镇村经济等10大类100个高标准科技园区。总体要达到规模经营、设施装备、技术保障三个全覆盖,做到典型示范、产业化经营、品牌培育、镇村一体化四个上水平,实现生产方式、要素集成、农业形象、服务能力、体制机制五个重大突破,引带全市410万亩农田和180个村,加快建设更高标准和水平的规模农业,加快建设更具城乡一体和功能完善的农民新村,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乡镇村经济,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大农业展示区,全省一流的绿色食品产业区、全省一流的新农村建设样板区,率先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主要指标是实现乡镇财政收入10.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500元,增长15%,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50万亩,新增农机合作社10个,新建规模养殖小区39个。具体要实现“五大突破”、“四个率先”。

  一是实现五个突破:生产方式重大突破,土地流转、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统(统种、统耕、统收)等方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形式。要素集成重大突破,农机农艺农户、良种良法良田集成组装、配套完善、集中运用,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农业形象重大突破,以示范带和示范园区为重点,图表卡册等软件建设规范完善,标牌标语、绿化美化等形象建设鲜明突出,地边、路边、林边、沟边等环境建设生态美观。服务能力重大突破,金融、科技、生资、农机、水利等助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建立高效到位的进村入户到田的现代服务体制机制,形成完善的助农社会化服务体系。体制机制重大突破,建立健全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领导责任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奖惩机制等制度体系。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亿斤以上。

  二是实现“四个率先”:率先建设全省一流标准的规模农业。一方面推进种植业规模经营。明年全市组建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70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5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35.7%。另一方面推进养殖业规模经营。各类规模化养殖场区达到18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占畜禽总量60%。率先建设全省一流标准的装备农业。明年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农机合作社,以“三百示范带”、50万亩高标准农田、160万亩“双增二百”示范区为重点,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率先建设全省一流标准的技术农业。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标准,明年科技贡献率70 %,技术领先绥化市其它市县2个百分点。率先建设全省一流标准的增值农业。依托绿色食品产业园区,有机食品认证面积扩大到2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00万亩,全市 60%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