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吉林省敦化市
2012年敦化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敦化市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15日
一、建设成效
(一)主导产业发展
2012年示范区主要农产品大豆的产量达到11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6%;示范区主导产业产值达到35.2亿元,占示范区农业总产值的74.7%;高产创建示范面积达到16.8万亩,占示范区该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规模种植大户2989个,大户产量及面积占全示范区的18%;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基地、户1892个,规模化养殖产量占示范区总产量的76%;耕地流转面积12.8万亩,示范区耕地流转率4.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国家、省和地市级)5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45亿元,占示范区经济总产值的32%;农民专业合作社956个,参加合作社农户占总户数的15%;主要农产品生产“三品”认证面积75万亩,占示范区耕地面积的29.5%;省级及以上名牌农产品品牌17个。
(二)农业设施建设
2012年示范区实施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旱涝保收标准粮田53万亩;土地整理3.5万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5个;新建农田水利设施79处;建设大豆、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2处;设施农业种植面积3.5万亩,占示范区耕地的1.1%;农机总动力61万千瓦,百亩农机总动力23.2千瓦,综合机械化率84.2%;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73.2%、46%,大豆机收水平达到7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科技推广应用
2012年示范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作物单产450斤;生猪年出栏率150%;母牛年均产奶量3.5吨;推广先进适用新品种13个,新技术16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稳步推进,对红石乡等4个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扩建,改善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工作条件,提高了公共服务能力。
2012年示范区完成科技培训68620人次,其中培训技术指导员1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乡镇村干部420人次,阳光工程培训2800人次,技能型人才4100名,农业生产明白人60200人次。发放大豆、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明白纸及农田统一灭鼠宣传单共计3.5万余份,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3套,内容包含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村政策法规、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多项内容。举办各类培训班530场次,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市中心组织培训4期(全市冬春科技培训班1期、农技师资力量培训班1期、农技推广示范县技术指导员培训班1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班1期。在敦化农业信息网发布生产信息2期(次),利用电视及网络媒体宣传冬春农业科技服务活动5次,举办科普大集8次。
示范区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加强合作,进行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大豆丰产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高产大豆土壤环境调控及养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大豆抗逆境、保优、增产技术研究》、《大豆品系试验》等等,其中,《敦化市大豆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实施了四年,此项目的实施为我市大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科技支撑。
(四)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围绕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引导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截止目前,我市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34个,基本覆盖了我市各主要农业产业。
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抓土地流转试点,把耕地向种地能手转移,向种田大户集中,向统耕统种统收模式发展,向公司+农户+基地模式转变。市里设立土地流转办公室,乡镇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里设土地流转服务站,实行部门分工责任制。通过土地的有序流转,逐渐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农村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2012年实现土地流转12.8万亩。
三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示范区已建成参药、烟叶、蔬菜、菊花、豆类、食用菌、水产、亚麻、马铃薯、柞蚕、林蛙、黄牛、奶牛、生猪、养羊、大鹅等16类产业基地。
四是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把握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初步建立起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为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在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创新举措
(一)科学定位,迅速制定建设规划。按照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结合敦化市实际,我们把示范区建设目标定位为“东部领先、省内一流”。按照这一定位,我们精心编制了《敦化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敦化市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二)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建设合力。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市发改部门要将示范区建设列入市“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市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扶持示范区建设;市农口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市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示范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市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区建设的科技开发;市城建规划、市环保、市供电、市交通运输、市金融等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区建设。
(三)明确思路,稳步推进。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思路定为:突出“现代”、紧扣“富民”、创新“机制”、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突出“现代”:大力引进运用先进的设施装备和科学技术,力争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使现代化的设施装备和科学技术作为示范区最显著的标志,具有引领性。紧扣“富民”:坚持把“富民”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根本宗旨,通过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快速增收致富,具有示范性。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引导机制、融资机制、利益联结机制,使之成为示范区建设的动力引擎,具有推广性和可操作性。
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培育发展生态种养基地和示范园区,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重点打造以江南镇为中心,辐射带动翰章乡、红石乡、大桥乡等城市周边乡镇,以温室大棚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以官地镇、黑石乡、贤儒镇、沙河沿镇为主的高产标准粮田示范区;以大蒲柴河镇、江源镇、贤儒镇、红石乡为主的长白山中药材产业带;以额穆镇、青沟子乡为主建设林地经济示范区;以黄泥河镇为主,辐射带动秋梨沟镇建设食用菌产业示范区;以雁鸣湖镇和大石头镇为主建设休闲旅游农业园区。
(四)创新机制,推动示范区高效运行。在示范区建设中,我市一开始就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上,力图尽快探索出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一是创新引导机制。在示范区建设中,我市认真总结并充分借鉴外地经验,找准政府的角色定位,按“政府引导、农民自主”的原则,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召开群众动员会,带领项目区农民到现代农业先进地区参观,开阔视野,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牵线搭桥引入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发展产业;着力搞好项目区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为农民发展产业创造条件。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我市在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后,逐步推行企业“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的方式,最大程度消除农民发展产业技术和市场两大风险,让农民放手、放胆入园发展产业,实现了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在产业园中共盈发展,农民在产业园中持续增收致富的目的。通过这些机制的创新,既改变了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也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想致富,但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的“五无难题”。
(五)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要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不低于一般性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市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同时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统筹用于示范区建设;要激励外资、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示范区建设;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的发放,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我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部分功能丧失。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需要在基础设施上大力投入,建议农业部、水利部等国家部委给予项目整合,促进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土地政策困扰现代农业发展。我市在推进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谨守耕地保护政策,确保不违规用地,但是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修建畜禽养殖圈舍、原料库房及办公用房等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建议国家在土地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倾斜,允许建设必要的农业生产生活设施。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工作打算
(一)“十二五”期间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思路、目标任务
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总体目标:
按照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到2015年,示范区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3亿元;粮食收入1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0元。
(二)2013年工作打算
2013年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建设优质高效棚膜示范基地达到0.5万亩;新建高产准粮田3万亩;人工种植中药材总面积达到31万亩;林下资源采集量达到0.5万吨;食用菌产业达到4.3亿袋(椴);休闲旅游农业园区接待游客达到6万人次。
(三)改进方法,加大督查力度。为确保今年各重点项目圆满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加大督查力度,及时督促所有项目按计划进度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