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吉林省农安县

日期: 2013-02-04 10:37 作者: 吉林省农安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2012年度吉林省农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农安县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15日

  2012年1月,农安县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此为契机,农安县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根据总体规划,经过各方的辛勤努力,全县粮食生产、畜牧养殖、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及设施农业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一、 建设成效

  (一) 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是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2012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3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1.4%。重点推广玉米栽培五种模式、十项技术和水稻栽培三推两早一达标技术。经省统计调查大队按照国家标准测定,14个安全水,去一个杂,亩损耗5公斤计算,全县粮食总产量达78.1亿斤,较上年增产7.8%,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棚膜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以“两线八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了棚膜蔬菜产业。全县新建日光温室和大棚2100亩,总面积达到1万亩,棚膜经济初具规模。

  三是特色经济稳步发展。全县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51万亩,总产量120万吨,产值25亿元。

  四是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打造 “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82户,销售额比去年增加20%,总产值有望达到380亿元。新增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户,总数达到30户。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五是新农村建设实现扎实推进。投资2469万元,完善建设37个示范村,实施农村道路、排水排污工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合隆镇陈家店村、永安乡羊营子村脱颖而出,率先走上了致富道路。

  2.牧业经济发展情况

  按照“抓龙头,扩基地,创品牌,保安全,增效益”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完善防疫体系、强化科技推广等措施,畜牧产业稳步提升。

  全县畜禽饲养总量预计可达到2.4亿头(只),新增1000万头(只),同比增长4.3%;

  全县肉类总产量预计可达到77万吨,同比增长2.7%;

  新建牧业小区221个,累计达到1333个;

  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1.2%;

  畜牧业人均收入可达到3700元,比去年增加200元。

  3.水利事业发展情况

  一是松城灌区一、二级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工程计划投资2.18亿元。已经完成了主副厂房建设、拦污栅、设备安装等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明年可交付使用。

  二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了新的发展。太平池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投资1.7亿元,目前已完成主坝护坡、底板混凝土浇筑等项目,完成投资6000万元。

  三是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工程有了新的突破。春季工程落实1.16万亩,完成投资790万元。秋季工程落实6万亩,重点完成主支管道预埋和打井任务,完成投资6000万元。

  四是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深入开展。重点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年解决了13个乡镇5.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投资3708万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17处。

  五是江河治理和水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实施了二松坝顶路面工程。坝身土方填筑、路缘石等工程完成投资937万元;饮马河回水堤塌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166.5万元。

  4.农机发展情况

  一是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取得新成果。严把“五道关”、执行“四项制度”、采取“三项便民服务措施”、制定“两项监督管理办法”,动手早、行动快、质量高、效果好。全年购机总投入2.1亿元,其中:国补资金5600万元,省补资金688万元,农民自筹1.4172亿元,补贴购买农机具7334台套,受益农户3093户。

  二是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实现新提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6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5万台,全县农机固定资产达9.5亿元,新发展农机合作组织16个,建设13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区。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左右,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5%。

  三是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落实玉米大垄双行耕作技术推广面积75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39万亩;争取卷移式喷灌技术898台;深松整地面积130万亩;补贴购置防治玉米螟虫太阳能灯2500台。

  四是农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争取并实施了《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到位资金352万元,规划建设20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一栋。

  (二) 设施装备建设情况

  示范区开发建设以来,设施农业迅速发展,重点建设了棚膜经济示范基地、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标准化牧业小区及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等。

  1.指针式节水灌溉。建设39个节水灌溉示范区,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

  2.膜下滴灌。落实总面积7.16万亩。

  3.棚膜经济。围绕两线八区,新建设棚膜经济示范区面积2100亩,总面积达1万亩。

  4.牧业小区。新建标准化物业小区221个,累计达到1333个,牧业生产基本实现规模化养殖。

  5.农田电网建设。总投资2.4829亿元,新建66千伏变电站6座、改造66千伏变电站3座。新建66千伏送电线路132.3公里,改造3.5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82.042公里。全部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新增变电容量160.4兆伏安,覆盖农田5.2万亩。

  6.水利工程。完成松城灌区一、二级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膜下滴灌节水农业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7.农业机械化。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63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8.5万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5.5万台。农机固定资产达9.5亿元。

  8.农产品加工转化基地。规划建设了农安、合隆两个农产品加工基地。一年来,先后有18家企业落户开发区。

  (三) 科技推广应用情况

  实施玉米栽培五种模式,推广测土施肥、生物防螟全覆盖,农区灭鼠50万亩,等离子处理种子20万亩,指针式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膜下滴灌7.16万亩,保护性耕作58.5万亩,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技术18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25万亩,大垄双行75万亩,保护性耕作39万亩,机械深松130万亩,猪牛兔等动物人工授精率达80—100%,防雹增雨作业网点基本完善。

  (四) 规模经营及体制建设情况

  示范区建设紧紧依靠政策,全面落实责任制。抓合作社,促规模经营;抓高产创建,促粮食增产;抓牧业小区,促规模养殖;抓水利工程,促防汛抗旱;抓购机补贴,促机械化发展;抓农防林,保护农业生态;抓区域规划,发展特色经济。目前已经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1200个,集中流转土地45万亩;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5个,遍布全县22个乡镇;现代化牧业小区1333个,年出栏2.4亿头(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5个,基本可以确保防洪排涝安全;农机总动力163万千瓦,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5%;农防林改造面积5820亩,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规划建设棚膜经济区8个,保证了城乡菜栏子;重点打造特色作物种植区6个,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专业批发市场;57个村实现“一村一品”,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2.5万亩。

  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00个,年增加200多个。有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国家和省级示范认定,有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省级联合会,有5个合作社参加了家乐福、欧亚等超市的对接,10个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培训农机合作社、苗木合作社、养殖合作社500人次。

  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开展6个年头,22个乡镇一个国营农场基本覆盖,共涉及10.6 万农户,投保面积占比62%。

  二、创新举措

  1.加强领导,外引内联

  示范区成立了以县长王海英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区建设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过去的一年,示范区着眼现代农业发展,实施项目整合,重点打造亮点工程,大力招商引资,强强联合,科学规划,引进示范新技术、新产品,依靠科技促发展。与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合作,在开安镇建立了玉米生产信息采集试验站;与吉林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合作,在合隆镇建设了教学生产科研基地;与吉林农科院合作,在哈拉海镇建立了占地100亩的农业科技试验站;与县域内注册资金1亿元的金庆种业联合,在农安镇建立了北方机械化收获玉米新品种研发中心。

  2.政策扶持,龙头带动

  引进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县里负责征地,三年减免税收;争取、引进基本建设项目县财政经予资金配套;每建设一个标准化牧业小区县财政补助10万元;建设一个棚膜园区,县里配套机电井一眼。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签订种植、养殖订单。

  3.争取资金、项目,为现代农业铺路

  全年争取上级资金达12.46亿元,较上年增加1.6亿元。

  (1) 争取粮补、购机、保险等惠农资金6.1亿元。

  (2)争取高产创建、旱作节水、增产千亿斤粮食、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建设资金3700万元。

  (3)争取水利建设项目资金3.05亿元。

  (4)争取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等农机资金1450万元。

  (5)争取牧业小区、能繁母猪等奖补资金4024万元。

  (6)农田电网改造。争取农田电网改造资金2.4亿元。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建设资金。投资不足、融资难是示范区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力度,明确投资主体,建立监管机构,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示范区建设独立管理机构,专职司办。

  四、下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2013年,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机械化,全面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重点做好十件大事。

  一是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站和玉米新品种研发中心,继续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增产千亿斤粮食工程,建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打造标准粮田,确保粮食总产达到80亿斤阶段性水平。

  二是积极推进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同时,以两线八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了棚膜蔬菜产业,年新增棚膜蔬菜面积2000亩。重点培育陈家店和南关两个大型棚膜园区。

  三是继续抓好龙头企业扩能升级,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0个以上。通过企业带动,促进种植、养殖业的全面发展。

  四是继续争取水利建设资金,实施水利工程建设。防汛抗旱,科学灌溉。

  五是继续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促进农业机械的普及,早日实现机械化。

  六是加快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实现规模养殖。建立科学防控体系,确保牧业生产和肉蛋奶质量安全。畜禽饲养总量要达到2.5亿头(只)以上,肉类总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牧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

  七是加强和推进农网建设,积极为“三农”服务。争取更多资金,改造农田电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八是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加速土地流转,促进规划经营。

  九是加强农田防护林改造,防风固沙,避免水土流失。

  十是实施防雹增雨工程,实现气象为农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