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吉林省公主岭市
公主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
公主岭市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15日
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这个中心,狠抓项目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建设成效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总产值1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82的亿元的48.4%,地方级财政实现12.3亿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48元,同比增长15 %;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总产达到85亿斤。粮食总产位居全国县级第二,受到国务院表彰;全市猪、牛、羊、禽可分别发展到300万头、40万头、25万只、300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10%、3%、6%、14%。牧业小区发展到766个。牧业产值达到90亿元,同比增长8 %,牧业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48.6%;粮食产业和畜牧业产业的做大做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年加工转化粮食174万吨,加工生猪95万头,加工禽类1000万只。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产值56.2亿元。
(二)农业产业层次逐步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粮食作物面积继续稳定在30.34万公顷,其中玉米面积29.14万公顷,水稻1.2万公顷。路边、沟边都已种满玉米,实际数超过30.34万公顷。效益农业蔬菜面积发展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其中棚膜蔬菜发展到3万亩,占蔬菜面积的13%;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52家,企业共创国际、国家和省市级产品名牌35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15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粮食加工企业年加工粮食近200万吨。农业产业化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农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企业7家,绿色食品21个,种植基地36万亩;有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个,种植面积15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64.3%;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87个,认证面积15万亩。
(三)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加大,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最大、项目最多、范围最广、效果最好的一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达到4.5亿元。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完成抗旱井1000眼。玉米膜下滴灌工程投资570万元。共完成造林面积3.6万亩。其中:绿色村镇工程完成87个,面积2430亩,占计划任务100%;绿色通道工程完成15万延长米,面积1520.4亩,占计划任务105%;采伐迹地还林完成面积6693亩,占计划任务101%;清回林地还林工程完成面积5627.1亩,占计划任务100%;方田林网完成1342亩,占计划任务100%;“三北”五期工程完成3610亩,占计划任务103%;封山育林完成面积10000亩,占计划任务100%。农机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争取和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600万元。农机保有量达到3.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90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70%提高到73%以上。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市,连续7年被评为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市。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持续加大,五项重大技术补贴589万元,推广面积680多万亩。种子产业已经成为东北最大的加工基地和销售集散地,创出了公主岭市种子市场的品牌效应。我市的省级示范区朝阳坡科技示范区和陶家屯综合展示园,在粮食增产增收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四)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建设流转服务中心24个,指导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5份,整村整屯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60公顷,全市流转土地5.8万公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配套改革全面启动。参改面积25.04万亩,参改人口72.6万,确权发证工作已经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顺利进行。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全面完成,累计化解债务1135万元。农村“三资”大厅建设进展顺利,建设“三资”大厅21个,投入资金20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已有1500家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比上年增长90%,带动农户8.5万户,有效地推动了组织创新和规模经营。
(五)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公主岭市紧紧依托坐落在我市的吉林省农科院、中国东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吉林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科技就地转化和应用。我市每年举办科技培训班达200次以上,培训农民达20万人;每年都组织域内50家大种业建设10公顷以上玉米品种对比、新品种展示、优良品种创高产等三个品种示范基地。通过这些科技推广措施,使我市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2%以上,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提供了有效科技支撑。
二、创新举措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证公主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顺利实施,我市成立了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农业副市长担任。成员包括市农业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畜牧局、市水利局主要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
(二)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途径。一是深入实施增产10亿斤粮能力建设工程,打牢增收基础产业。通过采取稳定粮食面积、搞好品种定向、采用良种良法、推广等离子种子处理、机械深松、玉米覆膜、大垄双行种植等粮食增产技术集成,狠抓标准良田和示范田建设、粮食高产竞赛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使粮食总产连年提升。二是深入实施“千万头猪”富民工程,打造牧业大产业。公主岭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签订订单,形成合同契约型利益联结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积极性。三是深入实施“十万亩棚膜工程”,大力发展园艺特产业。公主岭市把发展保护地生产作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了多条奖补政策。四是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是公主岭市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思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六条龙型产业链。五是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提升优质产业。通过制定完善标准化技术规程和狠抓全程质量监督检测,农产品质量大大提升,抽测合格率超过98%。六是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夯实持续发展产业。本着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公主岭市农田水利和生态林业建设得到长足进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七是深入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拓宽增收致富产业。
(三)抓规划建设,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明确方向。公主岭市编制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制定并下发了现代农业实施方案。还制定了《公主岭市增产10亿斤粮能力建设规划》、《公主岭市十万亩棚膜发展规划》、《千万头猪富民规划》、《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玉米生化产业规划》、《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等规划和意见。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先导力量。公主岭市依托地域优势和科研优势,充分发挥省农科院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加快科技就地转化和应用。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高产创建示范区等方式,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大提高。
(五)加快“三区”建设,选准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我市提出了把大力发展棚膜小区、牧业小区和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作为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来抓。在发展目标上,棚膜小区从2010年开始,每年要以1万亩、5500栋的速度递增,到2017年,全市棚膜面积发展到10万亩。牧业小区每年发展100个,到2015年达到1000个标准牧业小区。
(六)创新体制机制,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一是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我市主推农机大户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入股带动型、种田能手带动型等四种流转模式。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市财政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培训和购置设备等。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税收、信贷、登记、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通过建立村镇银行和承包田抵押、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积极为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融资难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质装备条件差。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薄弱,存在的隐患较多;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发展机制不适应。农业投入缺口仍然较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对农业生产支持力度不够,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制约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快速扩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服务体系不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推广难以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较弱,大多数农户的生产缺乏组织引导,缺乏产前、产中和产后社会化服务,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
四、下一步推进思路和打算
(一)推进思路
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实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等二大目标,实施生态保障、基础先行、科技支撑、产业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五大战略,着力推进粮食、牧业、园艺特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能建设、标准畜牧业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六大推进行动,突出发展重点、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
(二)推进打算
1.以项目为引领,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和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利契机,加大项目包装和申报力度,通过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有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3.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机构。继续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品质,合理增加经济作物面积,尤其是棚膜蔬菜发展要有突破。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4.努力加强农业产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力度,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有关政策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尤其加大以打井为主的水利设施投入。
2.要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步伐,建议出台有关这方面的优惠政策。
3.要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点上的推进力度,以点带面,带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大面积均衡发展。建议国家加强点上的投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