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日期: 2013-02-04 10:14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2012年松山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松山区是2012年1月被农业部第二批命名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年来,松山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农业部和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在松山区示范区领导小组具体领导下,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规划和上级有关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展开工作,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建设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升科技含量,把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来抓。经一年的努力工作示范区全面建设步入起步阶段,粮食和蔬菜都获大丰收。现将示范区2012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示范区的总体概况

  松山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占地面积250万亩,玉米产业规划面积100万亩,蔬菜产业规划面积60万亩,生猪产业规划出栏200万口。按照功能,示范区由“核心示范区、生产基地功能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技支撑体系”构成。

  二、建设成效

  (一)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1、粮食稳定增产

  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88.4万亩,粮食产量约达26.89亿公斤,比上年约增长8.39亿斤。

  ⑴结合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打造了高产玉米栽培核心示范区6.5万亩,平均亩产970.6 公斤,总增产767.8万公斤,增加产值1689.2万元。

  ⑵建设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5.2万亩,平均亩产947.5公斤,总增产681.6万公斤,增加产值1499.5万元。

  ⑶建设旱作农业核心示范区5.6万亩,玉米平均亩产842.6公斤,总增产963.8万公斤,增加产值2120.4万元。

  ⑷高标准粮田建设完成20.6万亩,平均亩产897.8公斤,总增产2181.5万公斤,增加产值4799.3万元。

  ⑸建设玉米膜下滴灌节水示范基地17.5万亩,平均亩产924.6公斤,总增产1445.5万公斤,增加产值3180.1万元。

  2、蔬菜产业稳步推进

  截至2012年10月末,松山区新建日光温室21300亩,冷棚12560亩,使我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236260亩,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151300亩、冷棚84960亩。新规划了穆家营子镇西苑千亩花卉、太平地镇千亩北虫草和千亩红提葡萄、岗子乡千亩食用菌、当铺地满族乡千亩油桃5个千亩特色高标准试验示范区;把大庙镇公主陵设施农业园区打造成继北洼子后又一处万亩园区,并创建了设施蔬菜标准园1个;在设施农业栽培基地安排了樱桃、高档食用菌、精品西红柿、红提、非耕地集雨工程等试验示范点。

  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区露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继续稳定在30万亩,推广膜下滴灌技术17万亩。年产各类鲜菜881400吨,比上年增长20万吨,实现产值7.3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达到3000多元。蔬菜总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3、生猪产业蓬勃发展

  2012年在核心区规划新建1个10万头以上高标准育肥猪园区和2个种猪繁育核心示范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强了原有2个万头以上标准化种猪养殖场的建设。

  2012年,在标准化养猪基地全规划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30处,其中已开工猪舍建设的26处;规划年出栏千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6个,其中已经开工猪舍建设的129个。到2013年上述规模小区场将实现全部投产运营。

  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区出栏生猪120万口,产值4.1亿元,比2011年增加10.8%。

  (二)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通过推广优良新品种,采用大垄高台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使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区实现了高产高效,蔬菜亩效益达到5万元以上。周边的农民纷纷到设施农业核心示范区参观,并详细咨询了示范区采用的新品种、新技术。农民们表示,明年一定跟着示范区学习,让自家的大棚也能实现高产高效。

  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组织区、乡镇干部,农技人员,示范农户、普通农户去玉米核心示范区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总结先进的生产技术模式。通过科技示范户现身说法和田间实际效果,提高了干群思想认识、促进农技人员经验交流、引导农户自觉采用农业科技成果。

  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了85%以上。

  (三)基地带动作用显著

  今年,在五大生产基地功能区建设了3处示范基地,进行了玉米科技推广、蔬菜新品种科技示范、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玉米螟绿色防控和生猪生产科技示范等工作。基地聘请了自治区、市相关专家定期现场指导。各产业在生产的关键季节召开2-3次现场观摩会,组织技术指导员、示范户、普通农户到现场观摩学习和实地培训,真正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取得了较好宣传、引导效果

  (四)农牧业经营主体快速增加,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不断提升

  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认定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实现了我区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零的突破,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累计489家,注册资金3亿多元,共有社员12.6万人,带动农户11.3万户。在生产经营中,合作社发挥了主体作用,通过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收获的“六统一”模式组织生产经营,提高了农牧业的生产组织化水平。

  (五)科技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与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赤峰农牧科学院进行了科研结对,通过联合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合作实施科研推广项目及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使得示范区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得到增强,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促进科研院校在示范区建立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集成、熟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二是区编办正式批准成立了松山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通过对我区农资门市、农产品市场、农资超市、养殖小区和饲料企业等单位的专项整治和定时检测,切实保障了我区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通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建设完善了区级农技推广体系,推广应用了15个以上主导品种和25项以上主推技术,开办了5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了3处示范基地,在大庙镇和夏家店乡两个乡镇实施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目前二个乡镇业务用房主体建设都已完工,预计11月即可交付使用。四是在赤峰市植保站支持下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了5个标准化、专业化防治组织示范点,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41000亩。并且,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上官地镇、当铺地满族乡和安庆镇良种场三个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1-2名专职测报员,及时准确发布病虫信息,为准确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五是扎实开展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全年举办各类农牧业科技培训班28期,直接参训人数2500人次,通过各种媒体、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电话咨询等方式受训 210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2万份册。

  三、创新举措

  (一)完善了农技推广体系,创新了农技推广机制与模式

  建立了“专家—技术员—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推广网络。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技术指导协议,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每位技术指导员联系10户科技示范户,入户指导时间150天以上,逐步形成技术人员指导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辐射户,辐射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升了农民科技水平,辐射带动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带动了松山区三大产业的发展。

  (二)现代农业种、养殖体系逐步完善

  松山区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种、养殖标准化生产体系。

  在蔬菜生产方面,通过选用优良品种,采用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建立蔬菜生产档案,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做到100%统防统治,100%测土配方施肥。

  在生猪养殖方面上,猪场集成标准化养猪、猪人工授精、猪场疫病综合防治、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提高了机械化水平,推广了工厂化养猪工艺。特别是当铺地满族乡的温氏农牧有限公司园区全部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养殖技术及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是现代仔猪标准化繁育的示范场,极大地促进了循环经济以及绿色农业的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示范区在建设、技术示范与展示、技术交流等方面作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待加强,有些农业技术人员对现代农业的内涵认识水平还不高。二是示范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还跟不上,软硬条件建设滞后。三是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示范区建设的要求。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执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严明工作纪律,强化督促检查,将国家农业示范区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加强合作,开展多元化服务,要加强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赤峰市农科院等部门的横向联合,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教育机构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元化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三是继续加强核心示范区的管理,提升三大产业的示范能力,定期召开示范区现场观摩培训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是围绕蔬菜保鲜包装加工方面开展,逐步建立完善的蔬菜产业链条,发展现代化营销模式,尽快推动蔬菜生产基地与边贸口岸、专业大市场、大城市超市实现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