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农业示范区 > 经验交流

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

日期: 2013-02-04 10:12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开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2012年工作总结

  二〇一二年,开鲁县国家示范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全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高效、生态、节水农牧业建设,重点实施“8511521113”工程,继续坚持“巩固加强以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以设施农牧业为主的高效种养”的发展方向,突出抓增产、抓增效、促增收,努力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在春季遭受严重低温干旱的条件下,全县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牧区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全县农牧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的新崛起,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大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全县粮食产量预计达到32.55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较上年增长1344元,达到9152元。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报送2012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县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设成效

  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我县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有利契机,落实行政推动营造氛围、示范引领打造亮点、全面推进稳步提升等措施,取得了粮食稳定增产、设施农业异军突起、规模养殖业蓬勃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一)粮食稳定增产

  我们认真组织实施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差价补贴、良种补贴、玉米高产创建等项目,全面推进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全县粮食总产和单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各类农作物春播总面积248.7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82.7万亩,其中玉米179.47万亩、小麦0.08万亩、水稻1万亩、豆类0.69万亩,其中大豆0.59万亩、薯类0.02万亩、其它谷物1.44万亩;经济作物59万亩,其中油料2.33万亩、蔬菜瓜类56.6万亩,其中红干椒35万亩、甜菜0.07万亩、其它农作物7.03万亩。预计全县粮食总产可达到32.55亿斤,实现了连续第9个粮食丰收年。农产品基地抽检样品达到2000个,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今年我县共落实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12片,总面积为15.03万亩,建设百亩核心区12个,总面积为2300亩;千亩展示田12片,总面积13700亩。经实地测产,百亩核心区平均亩产达到1063.59公斤,千亩展示田平均亩产达到966.71公斤,万亩展示片平均亩产达到863.82公斤,分别比对照田增产278.99公斤、182.11公斤、79.22公斤,平均亩增收分别是410元、300元和110元。

  (二)高产高效农田建设全面推进

  为确保完成我县65万亩高产高效节水农田建设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实际,首先重点建设了6个10万亩连片示范大区和一个5万亩示范区,每个区内设1个万亩超高产示范片,共落实到9个镇场104个村(分场)。

  在65万亩节水高产高效农田建设过程中,除县政府组织协调整合资金外,我们还充分整合了玉米高产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粮食均衡增产、五大作物五项核心技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玉米螟综合防治等项目技术与资金,更加突出了玉米高产高效节水农田的综合性能,提高了示范功能和各项任务的质量标准。在65万亩高产高效节水农田中,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其中膜下滴灌达到11.5万亩,低压管灌53.5万亩。9月下旬产量测定,我县65万亩建设平均亩产均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

  (三)设施农业稳步推进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把设施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主抓手的共识,认真贯彻现代农业抓设施,设施生产抓小区,小区建设抓示范的思路,全面落实了领导重视、政策倾斜、落实责任、示范带动、强化服务、督导推进、严格考核七项措施,全县新建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25万亩,建设规模小区10个;塑料大棚1.75万亩,建设标准小区10个。注重提高了小区的整体利用率,恢复利用未生产小区的温室549座。其中:大榆树镇利民小区137座温室已承包给圣原公司,7月份投入生产;保安农场三星小区未利用的83座温室进行了经营权流转,已转包给31户农户,主要是育红干椒苗、种植豆角和韭菜等蔬菜。

  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今年县财政预算安排设施农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积极调动各镇和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出台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以抓小区建设为重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建设更加科学,推广厚墙体温室建造模式,小区建设呈现标准高、规模大等特点。调动了千家万户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整体获得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县每亩温室年均收入可达2万元,最高的达3万多元,每亩大棚年均收入可达8000元,最高的达1万元以上。县政府拿出2000万元对规模发展的温室大棚进行补贴,其中每亩温室予以8000-12000元的资金补贴,有效调动和发挥了干部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四)规模养殖业蓬勃发展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使畜牧业总量持续增长,科学饲养管理水平、发展质量、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据统计局6月末全县牲畜头数统计,全县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头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市局年初下达的各项任务。全县家畜存栏286万头只口,出栏160万头只口。其中:牛存栏18.2万头,出栏8万头;羊存栏160万只,出栏64万只;猪存栏99万口,出栏88万口。禽类饲养量达1050万只。肉类产量预计年底完成9.7万吨,其中牛肉完成0.5万吨;奶类产量预计年底完成9.7万吨;绒毛产量预计完成2600吨,其中山羊绒产量完成65吨。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全部达到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发生。

  全县落实2个育肥牛示范村、3个县级秸秆养母牛示范村、1个市级秸秆养母牛示范村、5个养牛专业村。新增3处母牛超百头养殖场,新增40处母牛超十头养殖户。示范村及专业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00%,并通过市级验收。坚持不懈地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小区(场)建设,全县共新建规模化养殖小区及养殖场87处,其中规模化养殖小区20个,规模化养殖场67个。

  (五)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从本县特色产业出发,用工业化思维统领城乡经济发展,依托农牧业资源富集优势,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业向原料基地转移的契机,全力培育和打造产业集群,建成一批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化程度高、辐射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优势主导产业的支撑,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紧紧抓住现有玉王生物、利牛生化、百年酒业、新华化工、东化公司、洪源糖业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研发下游产品延长玉米发酵产业链条,其龙头作用日益突显。有银、盛宇、钰酆等红干椒初加工企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飞达、人禾斋、吉绵等红干椒加工企业投产运营,将实现红干椒色素加工能力明显提升。宇标公司、北国羊绒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注重新产品的研制和下游产品的开发,支撑和拉动作用不断扩张。福泽牛业、成达肉鸡已投产,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2012年是开鲁县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项目开工建设最多的一年,并呈现出投资规模大、建设质量高、带动影响作用显著的特点。新引进农牧业产业化新建项目8个,其中:开鲁县飞达辣椒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亿元,年产4万吨辣椒酱系列产品、1000吨辣椒红色素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运行。开鲁县福泽牛业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10万头肉牛、300万只肉鸡、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年底即将投产。与此同时,吉锦、晶山红干椒加工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二、存在问题

  1、示范区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示范区建设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农户为主的经营单位分散、力量薄弱,使部分先进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今后的设施维护更新也存在困难。另外,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接受新技术、新信息,未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2、示范区科技含量仍然偏低,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农业机械化方面,除了畜牧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手段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蔬菜、水果生产中的耕作环节机械化水平比较低,整地、修剪、收获环节的农业机械还很缺乏。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抓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服务,提高技术服务能力

  一是组织系统农牧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培训,进行实地操作和技术指导。完成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培训农牧民技术骨干4000人次、培训科技人员300人次。提供咨询服务6万人次,发放培训资料31.75万份册。二是专门组织成立了各专业技术服务队,并常年聘请设施农业技术人员6名,入村开展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三是走出去学习提高。先后10余次组织镇场干部和群众,到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人数达1500余人次。

  (三)政策扶持,加大投入

  我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00万元专项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对新建小区的蔬菜温室每亩给予8000元至12000元的补助。另外对新建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每户给予5万元的补助,并已全部落实兑现。

  (四)落实责任,强力推进

  我们在落实各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四制推进措施。一是现场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进行逐项目、逐镇场现场办公,并先后5次组织了现场观摩推进会。二是统计通报,每个项目工程实施的牵头单位都确定了1名负责人和统计信息员,专门负责掌握项目工程进度、工作进展、存在问题,每月进行统计,及时向县委、政府报送相关资料。三是督促检查,坚持每月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促进工程建设。四是督查考核,把项目建设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以发展区域农业经济和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变粮食产业大县为农业产业致富强县;以保障粮食供应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显著提高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创新和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组织化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四个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高农业产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将示范区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区。

  以上为我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的工作总结,如有不妥,请领导批评指正。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农牧业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二日